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生的境界——人生应当怎样度过

(2010-05-10 18:02:29)
标签:

谈人生

杂谈

分类: 春之悟

题记:人生应当怎样度过呢?你的前半生是怎么度过的呢?请看一个中年人的思考。

 

人生的境界

——对四十岁以前人生的思考

 

人生应当怎样度过呢?你的前半生是怎么度过的呢?

把自20岁以来的人生经历分为“力学时期”、“智学时期”、“心学时期”应该是科学的。19岁以前可概括为“蒙学时期”。这四个时期的特点应当从得到了哪些、存在哪些不足、又有哪些可以弥补及可能弥补来认真分析一番,这样的分析极其有利于今后的人生。

“蒙学时期”(0~19岁):是人生、学识的启蒙阶段。由于家庭、教育、社会等方面的原因,这一阶段只是学到了一些简单的知识,按照“知、能、悟、化”的学习四境界(2009年7月曾概括为知悟化三种境界)分段,在学业上停留在“知”的阶段。好在到湖南省黔阳师范学校读书三年,受益匪浅,知识面扩大,语文、音乐、美术、体育等方面受到比较正规的教育,积累了些许向能转化的能量,后来教书、做文秘还勉强混的过来就是这些许能量的释放。这阶段带有的活动影响深远的有四件事:一是初中毕业考上师范学校;二是受到音乐、体育、美术专业教育;三是师范班主任王卫民老师在教室的外的走廊上找我谈心,得知我希望将来从事“社会科学类”工作时提出质疑的事,当时他问我:对社会科学了解多少,知道社会科学的内容、期刊、名人、发展状态吗?四是在伯母杨纪珍的指引下参加了汉语言文学专业自学考试。这时期的学习主要是教科书。

“力学时期”(20~30岁):主要是能力的获得和提高时期,通过社会实践、自学考试、前辈和朋友的传帮带,能力得到较快发展和提高,特别是文秘服务、组织协调、行政管理、学习和自我管理、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全面提高。受益于县委办的工作、得到刘宗林、杨秀求、彭友文的帮助。引起我深刻反思的人有陆中午、钱××、姜庆华,“力学时期”后期帮助过我,使我终身受益的有杨会(在“香菇事件”发生,我受贬斥的时候找我用心良苦的谈话)、张建国(建议我从文学中走出来,学习社会知识,推荐我看《国画》)。这一阶段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是三件事:调入通道县委政研室、到黄土乡挂职支教、到临口镇任镇长并于一年内被调离;二是一本书——《国画》,改变了我对社会、对人生、对官场的认识。三是两个人——怀化市委张克荣副书记、通道县委周圣余副书记、靖州县委王志群书记,他们挽救了我的“政治生命”,张、王还将在我人生的关键转折点上留下深刻的烙印。这阶段最大的缺点是不知道社会“潜规则”的存在又触动甚至破坏了一定区域的“潜规则”,实际上是被碰的头破血流!读《国画》最大的收获就是知道“盗亦有道”——那时还没有“潜规则”这个词。最大的收获是知道了仅仅依靠“力”几乎寸步难行,要想在社会混出点名堂更要“智慧”。

学习的重点是应用文、散文,后期读了大量“官场小说”,自己认为早三年读官场小说一定能改变人生的轨迹。30岁以后,研究官场小说的同时看了一些情感小说、学习了一点历史知识。虽然有了对“智”的认识,但离“悟”的境界还很远很远,总体来说还处于“力学时期”。

“智学时期”(30~38岁):学习运用“智慧”,从为人、为事、为官、为学的技巧学起,读书、拜师、实践都围绕“机巧”、“智慧”转,学习的主轴是零散的行政学,前期注重官场小说学习、中期读了一系列情感小说、后期读了一些传记文学。另外,开始探求“思维科学”。读官场小说、传记文学在于学“智”,探求“思维科学”一则求“智”,二则寻找学习的捷径。情感小说的阅读开启了“心学”思考的先河。从对“智”的认知和运用来看,自己当属与“晚慧且鲁钝”的类型。直到如今既不能进入“聪明人”的行列也从来不会“耍聪明”,这也许是人生多劫的原因吧!到如今,我的“智学”还是发育未完全的,还未达到“知行合一”的初始阶段,也许是鲁钝所致,也许是学识所致,也许是条件限制,也许兼而有之。尽管有了“知、能、悟、化”的认识,但要完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层次,都是十分艰难的,对智慧的修炼应当是一生一世的工作吧!这一阶段的最大不足就在于智之不足,谋之不多,行而不远!

“心学阶段”(38岁以来):近两年,思考人生的价值、人生的目标、人的活法等人生问题,听了“百家讲坛”讲先秦、汉代人物,讲孔子、庄子,讲水浒等等,对心境和人生有了一点思考,对前半生有了反思,知道了“心”的存在、价值、影响,对人生有所“悟”了。感觉到自己的人生也好,他人的人生也好,“心”始终是人生的主题,政治学或者说行政工作的核心或者说终极目标就应当是为“开启心智,满足人心”服务的,可以说“社会、人生,一心而已;学问、技能,一心而已;富贵、功名,一心而已;情感、气度,一心而已;通达、窘迫一心而已”。认识或许还很粗浅,也许会误入歧途,但当努力探求,力求有得、有用、有成!

下半生将扬长避短,力争顺利,力争有为,力争有成,力争有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