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黄金大劫案》:小东北在复杂语境中成长

(2012-05-08 16:32:41)
标签:

娱乐

《黄金大劫案》:小东北在复杂语境中成长
《黄金大劫案》以“伪满洲国”这个大而复杂的社会为故事背景,讲述一个地痞混混撞上一群旨在救国救亡的热血正义人士,共同谋划了一起目标八吨黄金的大劫案。这批黄金将有日军重兵把守、押运,更有觊觎者左右窥探、伺机而动。劫掠一旦失败,黄金将转换为日军枪炮军火,对准的则是同胞们的血肉之躯。
东北伪满州国的设定,格局之大惹人注目,一撇传统剧目中的高大伟岸形象设定,这次的宁浩还是仿若插科打诨般的抬出了小混混加方言的调味料,这种东西自然一上场就惹人关注。矛盾丛起、悬念不断的故事蓝本一旦确立,编故事、讲故事的事儿交给导演和他的编剧团队,演故事、造氛围的事儿落在一众演员肩上。范伟式的酸菜神父,郭涛的疯癫满清遗老,陶虹的伪满洲国妖艳影后,汉奸“罪恶克星”,看似彬彬有礼实际阴毒狡诈的日本军官,清纯美丽的银行行长千金等,各色演员整装上阵。

影片的开场就是范伟饰演的神父,小东北冒充革命党,把神父本来就不太多的香火钱骗去,最后还是自食其果进了局子,但是仍然本性难改。神父在片中不仅作为某种社会形象出现,更重要的是由于好骗,每次小东北出了事情都会首先跑到教堂,教堂和神父在片中总是以软弱但是包容的状态出现,以至于小东北最后幡然醒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宗教带给他的救赎感。
甚至导演也多次强调了这一形象的意义,小东北在和救国会的一众人第一次到教堂躲避日本兵搜查的时候,小东北就把自己吊在了十字架上,动作神态酷似耶稣,观众看到这儿的时候开始都认为这是一个令人惊讶的笑料,但在后来就会更加惊讶的认为这是小东北最后舍己为国的双重隐喻。
与《让子弹飞》一样,力道与方言本身的魅力,让整个故事不但充满着复杂微妙的设计和走向,同时东北话爽快的包袱也抖个不停。譬如,小东北拽着茜茜躲避炸弹,被茜茜训斥不能对着她喘气,小东北不忿大吼:欠砖拍啊你!结果一个板砖就被炸弹炸飞拍晕了小东北。东北的语境让宁浩找到了另外一个舒展幽默的空间,跟《疯狂的石头》和《疯狂的赛车》不同的是,这次的幽默更倾向于塑造人物并且和剧情发展紧密的联系到一起。拍晕了的小东北的命运和茜茜的命运就此纠缠到了一起。

当小东北的疯爹将救国会的众人救出,来到的也是教堂,这也是日本兵一直没有发现的避难所,之后疯爹的牺牲,让小东北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神父喜好的酸菜疙瘩汤成为引爆观众泪点的重要意象,至此,神父所代表的救赎作用已初露端倪。
对于这个问题,宁浩在他的新书《混大成人》中也有所提及:《黄金》的故事从蒙昧开始,途中逐渐放弃欲望,改变欲望直到最终的舍生取义,这种《教父》中小科里昂的故事直到今天也有着最普遍的教化意义。而开篇孙淳的一句话更是揭示了此片所存在的价值,他说:东北能变成今天的样子,就是因为有太多你这样的人。作为东北人的我着实被这句话吓的心惊肉跳,却又不得不反过来思考,我现在属于宁浩欲望理论中的第几个阶段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