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钧:我的生活,我创造
标签:
摇滚藏獒漫画藏族女儿郑钧西藏娱乐 |
初次与郑钧近距离接触,其依旧青春健康的外表,与笔者学生时代珍藏的卡带里的海报无恙。其布满各种音乐装备与各路奖项,以及琳琅的绘画作品的温馨别墅里,四处洋溢着郑钧无处不在的艺术气息。在与笔者以及一路同往的外国同行的交谈中,郑钧流利自如的英语表达,更展现其对艺术、对生活的无比的热爱和敢于创造的激情。他的漫画新作《摇滚藏獒》,则称得上是郑钧近来这股创作激情的最直接体现。
漫画父女情深
儿时的郑钧,是个听话的乖孩子。其未来的事业之路,似乎早已经在父母的亲自设计下铺垫好了。“当时,按照父母的思路是,让我哥哥学音乐,我学美术。所以我哥哥从小就开始学小提琴,但是长大后却阴差阳错地做了警察,直到现在又做了生意。而我从小则开始学画画,大学时又选择了工业外贸专业,后来则当了歌手,现在又开始做漫画。感觉人的一生真的很说不准,而且非常的有意思。”的确,郑钧从小时候学画画的起点开始,在经过了一系列漫长的人生转折之后,如今又回到了画画的起点,似乎如冥冥中注定一般。
但事实上,这一切的缘起缘落,都来自郑钧女儿的兴趣和激励。“多年的音乐生涯后,再做漫画工作,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女儿。女儿很喜欢看漫画书,但她看的都是日本漫画,我就受刺激了。因为,想把我们本土的价值观传给她,而且每每在女儿睡觉前,我都会给她讲故事,后来讲着讲着就觉得自己该在这方面做些事情了。”虽然《摇滚藏獒》这套书里的大部分画画工作都是郑钧找来一班专业人士帮忙完成的,但整书的故事则是他本人花了长达两年的时间去写的。书中的漫画人物也是他自己亲自设计的。而绘画对于自幼就喜欢并学习好一段时间的郑钧来说并不难。“在父母的培养下,我从小就喜欢画画,家里挂着的油画都是自己画的,我觉得自己是一名自由职业者,什么都可以去尝试。”
不过,在具体的创作过程中,郑钧虽一直秉承着传达中国本土文化和价值观的理念。但在具体的操作中,也不忘借鉴美式和日系漫画的特点及优点。“我从小也喜欢看一些漫画,但毕竟中国传统漫画的特点显然已经不适合现代孩子们甚至成年人们的欣赏口味。于是,我在创作《摇滚藏獒》时也多少借鉴了一些国际上经典漫画的优点和创作风格。例如,美式漫画的的人物造型,日系漫画的分镜头等等。”如此一来,既在形式上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又可以保持中国漫画传统的一些内容优势。“而很多想法都是在写这本书的过程中逐个迸发出来的。”
谈到与女儿的“漫画情缘”,幸福感立刻溢满郑钧的面庞。“我女儿对画画的兴趣,似乎完全没有在父母的‘要求’下萌生,完全是她的天性使然。这一点和我小时候有些不同。并且,她能很快地适应各种绘画的方式和思路,除了漫画,油画也很容易上手。”在郑钧手指的方向,他客厅墙上挂着的两幅颇有韵味的油画作品皆出自一位年仅十岁的小姑娘之手,着实令在场的朋友们惊讶。这对“漫画父女”在很大程度上都保持着一种“朋友”般的亲密关系,体现在教育和交流上便是开明,他做什么事都要和女儿商量,甚至由女儿来决定。记得在《摇滚藏獒》的初版刚刚做好时,里面有许多成人的内容如粗鲁的对话和吸烟喝酒等内容,在被女儿“审查”之后,这些内容一一被郑钧亲自删掉,最终呈现出现在的这本老少皆宜的作品。
爱梦想,爱创造
“女儿不但是我创作的动力,还是我生命的动力!”做了父亲的郑钧,“责任”二字的分量在他心中显然是比一切都重。他不但尽量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心爱的女儿,即便是做音乐做漫画这样的事业拓展,其最终目的也完全是为了尽父亲的责任。“做父亲之后,责任心重了许多,因为我肩负了另外一个人的成长和快乐。所以做任何事情,都会考虑更多,比以前更关心别人,甚至别的孩子。”
他献给包括女儿在内的所有孩子们的《摇滚藏獒》一书,一经面世即获业界内外广泛关注。该书荣获第五届金龙奖最佳漫画编剧奖,并被誉为是“2009年中国原创漫画第一书”。许多动漫界的业内人士认为,《摇滚藏獒》的主角“麦头”,是一个怀抱梦想的激昂生命,一个以中国视角诠释西方文化的代表形象,也将是日渐具备国际型格的本土动漫征服全球读者与观众的一次自信尝试。就像郑钧自己一样,当初满怀着音乐的梦想,凭着不懈的毅力和努力,终于在自己选择的人生道路上取得成功。而漫画书《摇滚藏獒》的独创性在于它以中国特有的动物“藏獒”作为载体,以中国式的情义、梦想、功夫、传承、童趣等元素,作为核心承载方式和主要传达手段,在东方文化的底蕴基础上体现纯东方式的价值观和生命理念。同时,表现如摇滚乐等广为全球青少年甚至大部分成年人都能接受并喜爱的西方文化内容。
正如郑钧自己时刻表达的,敢尝试、爱创造,是他乃至所有人都无法抹去的本质和天性。“人的性格里天生就有创造的本质。虽说每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都有他各自不同之处和各自的特点,但拥有创造力的天性确是相同的,这也是人类最伟大的特点之一。就好像你让一只猴子去设计制作一台电脑,它无论如何也是办不到的。因为它的进化程度是和人类无法相比的。只有人经过世代的进化和知识的累积,才可以做到如此高度的创造工作。”郑钧用浅显的事例证明了创造对于人的重要,“创造力,人人都有,不分贫富贵贱。有的人没有文化,比如说齐白石,没有受过什么教育,但是他却成为一代名家。所以说,每个人都要挖掘自己的创作力,才能发掘出自己想要的新的生活。你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就用你的创造力来实现它。你将会拥有一个很有意义的人生。”
此番投身漫画事业,除了儿时的漫画缘以及爱女的“刺激”之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已然在音乐领域功成名就的郑钧,想用自己的创造力为自己开辟一个崭新的生活领域。郑钧很坦诚地说出,当初自己真正能创造出什么样的东西来,这件事最终到底能走多远,之前并未做好更加长远的预见和打算。不过就目前来看,郑钧的这项新事业、新创造的发展状况,用他自己的话说,“还不错!”《摇滚藏獒》的各项工作包括创作、成书、市场销售、以及后期开发等等,一切进展得都很顺利,走的也比较远。“因为,起初你不会预见到这件事最终会有什么样的走向。但这期间的过程却非常可爱,很有趣,很让我陶醉其中。”
郑钧至今仍对这个新事业的由来记忆犹新。“有趣在哪呢?就是你编了个故事,并用尽一切办法让这个故事成为现实,完全是凭借自己的创意和创造力来实现。这应该就是人们所说的创意产业,这个行业最让我喜欢的就是,它其实没有什么成本,你可以一个人坐在家里天马行空地‘胡思乱想’。”此时的郑钧就像一个“梦想家”。而“梦想家”这样的角色,在中国人的文化里非常缺乏。中国的传统文化里是不鼓励梦想存在的,而是鼓励务实,实干,实际。有时甚至是比较功利,只求见效快,立竿见影的效果。“其实梦想是非常重要的,这一点,当代的人似乎都该有所领悟。”的确,尤其是对我们人类的发展,梦想最为重要。因为有了梦想,我们人类的文明才会发展到今天的地步。因为梦想,我们才有了电视,有了汽车……这些都曾是在人类的梦想中早早出现的东西,最终都成了现实。“但历史上的那些所谓的梦想家们,却在当时的大众眼中被列为笑柄。但历史最终证明,这些‘笑柄’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太大太多的贡献。”而谈到自己的梦想,郑钧则更为具体,“我做《摇滚藏獒》也是在实现自己的一个梦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尝试一下。如果成功的话那当然最好,如果不成功,体验这样一个实现梦想的过程也非常有意义。”眼下,郑钧和他专门成立的动画制作公司正向着更高的梦想前进,就是要将《摇滚藏獒》全面地推向国际市场,全力打造一部最具现代风格的动画大片,并开始筹划《摇滚藏獒》的电影电视作品的制作和发行,以及一支纯国产化的虚拟摇滚乐队的组建。
一切缘起“天堂”
在郑钧的脑海里,西藏,是一块神圣的而神秘的净土,那里就像天堂一般,在他的生命之中占据着任何事物都无可比拟的地位。无论是当年让满腔热血的摇滚青年一夜成名的《回到拉萨》,还是今天令功成名就的慈父敢于尝试“转行”的《摇滚藏獒》,皆无法抹去郑钧与西藏的渊源。
“西藏是一个非常神奇的地方。多年来,我一直保持着与那里的‘联系’。只要有时间有条件,我就会去西藏。而每次再去的感觉,依然觉得西藏很神奇。那里远离尘世的喧嚣,给你一种‘世外桃源’的感觉。”就像在无数的文学作品中提到的那样,西藏是距离天堂最接近的地方,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离天堂太远,离自然太远。而生活在西藏的人们也如那块净土一般纯净、简单。“那里的人特别单纯,很友好,生活也很简单、纯洁。我交了很多藏族朋友,他们中有很多也来北京生活,但会常常回去西藏。我无论隔多久再去,与那里的人也没有一点隔阂,非常容易接近和交流。”在很多时候,郑钧甚至感觉自己就是他们中的一员,自己也是一名藏族人。而藏族兄弟们也似乎从来没有把郑钧当成外人。“可能是因为我写的《回到拉萨》那首歌吧,因为现在每趟开往西藏的火车上都常常在播放这首歌。这也算是我对藏族朋友们以及拉萨这座美丽的城市做的一点小贡献。因此,藏族同胞们也经常把我当成亲人一样看待。反而,我也非常有‘回家’的感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