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阅读』智者的顿悟:尽信书,不如无书

(2009-10-19 10:51:52)
标签:

文化

阅读

哲学

智者的顿悟

分类: 文化阅读
http://mpic.metroerui.com/20091015_scholar1.jpg       大概很多人小时候都会有过那么一段时期,喜欢把一些名家尤其是哲学大师的名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或挂于墙上,或摆放在当眼之处,以作衡量自己行为标准之 用。诚然,这些只言片语,或来自经验的总结,或来自理论的阐释,或是生活的感悟,它们以一种浓缩的方式记录了人类的文明史,也就是人逐渐认识自己的历史。 但实际上,哲学,在古希腊的意思是“爱智慧”,智慧不是知识,知识关乎自然,智慧关乎人生。

       哲学家寻找人生的智慧,注定了是在解答一个没有固定答案的“人生方程式”。也正因为此,哲学家的名言没有对错之分,也没有优劣之别,它们都是对人生这一重 大课题做出的尝试性回答,它们的惟一作用就是启发你去思考,启发你去感悟,而不是去当做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更不应该当成座右铭之类的东西。《智者的顿 悟》一书列选的这些“只言片语”很多已经被读了千百年,但今天我们还在读,而且每读一遍都有不同的体会,究其根本,就是因为里面是“点燃火焰”的智慧,而 不是“授人以鱼”的知识。知识我们学习一下就可以了,根本不用整天在那里捉摸、体会。佛家讲“转识成智”,就是这个意思。

       智慧需要语言来传达,但又不情愿被语言所束缚,于是,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表达活生生的智慧,就成了一些哲学家思考的重大课题。“尽信《书》,则不如无 《书》。”这是孟子的话,意思是说,你要读出书外之义、弦外之音,否则你学到的仅仅是教条,而不是智慧。老子也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正因为如此,一些伟大的思想家在选择表达方式上都非常谨慎。他们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不下定论,也不建立什么体系,而是选择了用“只言片语”来表达自己的 思想。孔子“述而不作”,老子写了模模糊糊、像诗一样的《道德经》,苏格拉底承认自己是最无知的人,跑到街头闹市去和青年“对话”,用心可谓良苦。这才是 真正的哲学家,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周末画报』 撰文 邵忠

《智者的顿悟:哲学经典名言的智慧》 缘中源 编著
新世界出版社

良品周刊·平媒精选文章由现代传播 旗下媒体提供,你可以在这里阅读到《周末画报》、《新视线》、《生活》等诸多杂志的经典文章,支持RSS订阅Email订阅 ,亦可通过Google Reader鲜果QQ阅读有道  等在线阅读器获取,或在MSN直接订阅


从现在起,你也可以关注良品豆瓣小组

http://mpic.metroerui.com/20091015_scholar2.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