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遗失的古道与太阳崇拜

(2010-04-17 00:01:30)
标签:

太阳崇拜

太阳崖画

文化

遗迹

太阳庙

    近日,在宙苏的博客上有则消息:“2010年4月2日,正值我国传统清明节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李铁香教授亲自带领清华大学学生一行十多人乘座三辆面包车来到‘中国辰溪太阳庙’,拜谒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和女娲,即‘日月傩神’”,“李铁香教授表示将对这座始建于原始社会,具有7500多年历史的“中国辰溪太阳庙”测绘建档。”
    太阳庙我去过。听村里的老人讲,太阳庙很古老,也不知有多少年了。那里每年都举办庙会,唱大戏,很好看。

http://s14/middle/5f2800abx845bcc7c3e6d&690&690

 

太阳庙。从五里墩分路,往安坪方向,过小路湾,约3公里左右即到。

 


http://s5/middle/5f2800abx845bccb93f14&690&690

    太阳庙的建筑现在是新旧混搭,分为前殿和后殿。前殿及左右厢房是新建的钢筋水泥,后殿还是老式的砖木结构,没有被“文化大革命”当“四旧”破掉,堪称一个奇迹。


http://s16/middle/5f2800abx73a2c7b1908f&690&690

 

 

 

 

 

    新修山墙上的“太阳寺”。但当地乡老还是称为“太阳庙”。

 

 

 

 

 

 

 

 

 

 

 

 

 
http://s9/middle/5f2800abx73a2c7930ef8&690&690

前殿里供养着“日月傩神”。

   《康熙字典》:“日月合宿谓之辰,辰日月交会之地也,辰又州名,古沅陵郡,隋置辰州,以辰溪名”。

    怀化学院客座教授,湖南省社会学民俗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炎帝会同说”首席专家阳国胜,又提出伏羲故里在辰溪”的观点。指出“全国独有的太阳庙及祭祀太阳神的传统,并能与2000多年前屈原‘涉辰阳’(‘辰阳’即辰溪)时作《东君》所描述的情况相衔接,这里面有重要的伏羲文化内含。”

    一句话,辰溪是“日月合宿之地”。


http://s11/middle/5f2800abx73a2c79604aa&690&690

日月傩神”神龛的后面才是古庙的老式大门,门楣上有“容光必照”四个大字。

 

 

 

 

 

 

 

 

 

 

 

 

 

 

 

 

 

 
http://s13/middle/5f2800abx845bcbc514cc&690&690

容光必照

    在这座庙里,除了古“太阳庙”的名称外,就这四个字与太阳直接有关了。


http://s12/middle/5f2800abx845bcb4b026b&690&690

    天井。后殿也被佛教化了。


http://s13/middle/5f2800abx845bcafeb2dc&690&690

    匾额上有“太陽庙全体首士敬献”,还是直呼“太阳庙”,而不是“太阳寺”。


http://s16/middle/5f2800abx73a2c7ab5f9f&690&690    天井与厢房。 


http://s9/middle/5f2800abx73a2c7a3b578&690&690

    搁在楼上的老式门板。


http://s6/middle/5f2800abx73a2c7a0a9f5&690&690

    太阳庙门前呈月牙形的水库与水库中的半岛。山为阳,水为阴。日月合宿,阴阳合一。


http://s15/middle/5f2800abx73a2c124186e&690&690
   

   太阳庙辰溪人都知道,但是在古山塘驿相子坪之间的古道与太阳崖画,所知道的人就很少了。古山塘驿--满朝荐的充军流放之所,在今山塘驿往辰溪方向约两里左右。

    山塘驿相子坪自然村之间隔着崇山峻岭,听村里老人说,旧时山塘驿设有墟场。在村后山里,有一条古道直通山塘驿,以前赶场都是走这条古道。山那边的村民也翻过这座山到松溪口滩头,再坐船上行到大江口赶场。旧时的这条古道很热闹,在山中的“大岩板”崖石上还刻有一个太阳,过往的行人都要对它作个揖,保佑平安。现在都坐汽车经川洞过往,不走山路了。


http://s4/middle/5f2800abx73a2c783b273&690&690
被荒草淹没的古道

    小时候上山砍柴,就只知道是个太阳,至于什么意思也没有多问,偶尔问一下,村里的老人也说不清楚,也不知是那个年月刻上去的。现在与“太阳庙”及“太阳崇拜”联系起来,觉得有必要再去探访一下,时隔多年,也不知还在否。


http://s8/middle/5f2800abx845bcb78dba7&690&690

花满古道


http://s5/middle/5f2800abx845bcc3f3714&690&690

路上铺满了苔藓。


http://s12/middle/5f2800abx845bcc021d4b&690&690

新雨后的苔被。

 

http://s9/middle/5f2800abx73a2c78e6108&690&690
http://s2/middle/5f2800abx73a2c7885161&690&690

    大岩板”,古道的最险峻的地方,左侧的山崖上就是太阳崖画之处。

    解放前,村里有位“李家婆”,虽然是个小脚,但动作利索。一次到山塘驿赶场,因事耽误,孤身一人回来,已是黄昏时分,只顾埋头赶路。拐过一道急弯,就到“大岩板”,突然发现一只豹子坐在这块大石上,离她不过三丈地,双方都被惊吓了一跳。李家婆倒是沉着,顺手抽出肢窝下的黄色竹骨油纸伞,以最麻利的速度对着豹子打开,罩在自己头上。双方对视了一袋烟的功夫,那“老虫”终于上山让了道。

http://s15/middle/5f2800abx845bcd61096e&690&690

    崖上的“太阳”,正面朝着东方。上面布满了苔藓

 

 


http://s11/middle/5f2800abx845bcd0599ba&690&690

    虽然年代久远,但人工雕凿的痕迹还是很明显。


http://s9/middle/5f2800abx73a2c7baa408&690&690

      为了拍得更清楚些,我爬上去把苔藓用干树枝擦掉。粗略测量了一下,直径大约在10到12厘米。为什么会在这里刻上太阳呢?我想有两点原因:一是这里处在山塘驿相子坪古道的中间,前不巴村后不着店,来往行人在这里歇脚休息。二是这里地势最险,上面是高山,下面是悬崖,山陡弯急,肩挑手提,险象环生,为了保佑平安。至于为什么是太阳而不是佛像或其它神仙,那只能说明先民原始的“太阳崇拜”。
    世界上的太阳崇拜有五大发源地:中国、印度、埃及、希腊和南美的玛雅文化。19世纪西方宗教研究领域自然神话学派的代表人物麦克斯·缪勒(Max Muller)提出,人类所塑造出的最早的神是太阳神,最早的崇拜形式是太阳崇拜。太阳神话是一切神话的核心,一切神话都是由太阳神话派生出来的。太阳“从仅仅是个发光的天体变成世界的创造者、保护者、统治者和奖赏者——实际上变成一个神,一个至高无上的神”。学者何新《诸神的起源》中认为:日神信仰在商周以后逐渐沉没于较后起的对天神、地示、人鬼多神系统的信仰中。还认为“所谓‘华族’,就是崇拜太阳和光明的民族。”

http://s2/middle/5f2800abx845bcba69b61&690&690

嫩绿的古道。

 

http://s7/middle/5f2800abx845bcb2c73d6&690&690

春天里火红的枫叶。


http://s12/middle/5f2800abx73a2c7c3d5fb&690&690
   山塘驿过“太阳崖画”,再爬上“猪槽坳”,下山就是村落人家。从这里可看到沅江河,河边坐船就可到大江口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