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主权属性与三位一体

(2022-06-11 14:32:25)
分类: 改革宗

主权属性与三位一体

 

        这个三视角的模式暗示着,上帝主权有三个视角,和上帝本质是三位一体是有关系的。我也认为是如此。三位一体的三个位格,当然是『彼此区别』,但是『不可分割』的。祂们在世界历史万事中一起同工。但他们各自扮演独特的角色,特别是他们与世界的关系,和在创造,堕落,和救赎这个『大故事』中。一般来说,圣父在上帝永恒计划里,显得最突出。道成肉身来到世界上的,是圣子不是圣父;圣子顺服圣父道成肉身。圣灵来『与』上帝的子民同在,住在他们『中间』,向他们见证基督的大工。

这些区分暗示着,  当然,三位格在上帝大工的所有层面,都是一起同工,一同参与的。圣子乃是在父『里面』,父也在子里面。圣灵在父里面,在子里面,他们也在圣灵里面。他们是彼此内住的,神学家称之为 circumcessio, perichoresis

人类知识的三个视角PERSPECTIVES OF HUMAN KNOWLEDGE (19-21) 

         上帝若是主,人类都服在他的主权之下:人都是祂的仆人,儿女,朋友,公民。当我们作任何抉择,什么行动时,首要的考虑就是我们与上帝的关系。 

知识论与上帝的主权属性

         因此,譬如说,当我们研究知识论时,我们的知识乃是在三方面与上帝的主权有关的:我们必须正视上帝的掌控,权威,和临在。正视上帝的主权属性的意思,就是根据这些观点视角来思考。较早时,我们看见哲学这门学问是由形而上学,知识论,和价值论三个观点视角所组成。

圣子是『掌控者』--目的论--上帝的掌控:处境的视角-当我们正视上帝在自然界和历史的掌控时,我们看到,我们的整个处境都由祂的预定 (foreordination) 和护理所统治。 

预定』 (foreordination) 包括上帝整个永恒计划,这是祂对整个历史进程的预旨。『护理』指上帝在历史中的作为,藉此实现祂的计划。参《上帝论》,第1416章。上帝借着『预定』从上而下地统治宇宙;借着『护理』从下而上统治。因此,祂的主权包围着整个被造宇宙。   …  ]当我们探索这个处境时(包括我们个人的处境和整个自然界和历史的进程),我们乃是透过『处境的视角』 (situational perspective) 试图认识世界。

 

圣父是上帝的『权威』--义务论--上帝的权威:准则的视角- 当我们正视『这世界乃在上帝的权威之下』的事实时,我们会知道,被造宇宙的一切都在显示(启示)祂自己和祂的旨意(参考下一段,我会讨论《罗马书》第一章。) 

圣灵是上帝的『临在』--存在主义--上帝的临在:存在的视角--当我们正视这世界乃是上帝临在之处:上帝在我们周围,也在我们里面,我们就是专注于『存在的视角』;参考图1.4 

[ 注脚二十一。对我其他著作熟悉的读者们知道,我使用不少三角形图表来表达观点视角 (perspectival diagrams)。它们一般都根据上帝的三个主权属性(译者按:即掌控,权威,和临在)。目前这个图表与上帝的主权属性不很容易搭配,但一般来看,我会说 形而上学是『处境』,知识论提供思想的『定律』或『准则』,价值论把位格(人)带进来。但我也意识到,价值论也包含定律,人也是形而上学的一部分,等等。 ]

对人类知识的三视角   对人类知识的三视角 我们若正确了解处境,我们必须看见:我们的处境是上帝启示之处,就是他的准则的所在地;因此『处境的视角』包含了『准则的视角』。若要正确认识上帝的准则,我们必须看见,这些准则如何应用在我们自己身上,和不同的处境上;因此,『准则的视角』包含了『处境的视角』。若要正确了解上帝与我们的关系,我们必须看见:我们是上帝所创造的大环境(处境)的一部分(处境视角),我们是服在祂的圣约下的子民,必须遵行他的律法(准则视角);因此『存在视角』包含『处境视角』和『准则视角』。虽然这些视角,没有一个可以脱离其他两个二独立,不过,我们也必须区别它们,至少在我们的观点取得平衡,这对我们是有帮助的。

 

 

 


 世俗三者大与基督教思想三视角相配:义务论/准则视角;目的论/处境视角,存在主义/存在视角。

义务论:『义务论』的伦理学(例如:康德,在某程度上柏拉图也算)认为:我们应该根据『义务』来作抉择。

目的论 『目的论』的伦理学(例如:边沁,米勒,在某程度亚里斯多特也算)坚持:我们做抉择时,首先必须决定一个道德目标(一般来说,是个人或群体的快乐),然后寻找最好达到这个目标的手段。

存在主义:『存在主义』的伦理学(诡辩派,萨特)告诉我们,我们去作那些我们心底里想要作的,以表达我们真实的自我。

  

搜索

复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