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重剑无锋
重剑无锋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782
  • 关注人气:1,07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士力投资(3):天士力问题的个人分析

(2018-12-23 13:02:30)
分类: 投资历程/随感

上篇博文说了天士力的问题:一个是缺钱--负债率高,一个是现金流差--应收账款高,另一个是复方丹参滴丸FDA认证。下面写一下个人的浅见分析,有研究过这家公司的博友也请不吝指正,以互相交流。

 

1、先说天士力的负债问题

 

2017年四季度,天士力短期借款69.48亿,长期借款(含债券) 8.91亿,合计78.39亿。

2018年三季度,天士力短期借款44.50亿,长期借款(含债款)37.86亿,合计82.36亿。

 

可以看到,虽然借款金额依然在攀升,但借款结构在优化:短期借款由2017年底的69.48亿下降到今年三季度的44.5亿,下降了整整25亿;而长期借款则增加了近30亿;这样长、短期借款结构更合理,可以缓解公司短期的还款压力。

 

2017年底天士力负债率高达58%,远高于标杆恒瑞的11%,我猜测这是投资者对天士力不感冒的一个原因吧。

 

那么,为什么天士力这么缺钱、需要借这么多钱呢?原因如下:

1)应收账款高,现金回流不及时,导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没法支撑公司正常经营;

2)研发(含合作研发、以及对相关研发公司的股权投资等)需要;天士力目前由生产中药、化学药重点向生产生物药转型,而生物药的研发需要大量的资金支出;

3)医药终端渠道的铺货,沉淀、占用了公司一部分资金;

4)医药学术推广费用。无论是医药代表的招聘和培训,还是医药学术的推广,这是天士力短期内必须补上的一个课题。

 

2、天士力应收账款(含应收票据)问题

 

2017年四季度,天士力应收账款(含应收票据)合计100.66亿

2018年三季度,天士力应收账款(含应收票据)合计105.55亿

 

在营业收入2018年三季度比2017年四季度上升16.69%的情况下,应收账款(含票据)同比仅仅微增不到5亿,这表面看起来似乎不错:应收增幅下降,现金流变好--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由2017年底的负10亿变为今年三季度的正11亿。

 

但真实情况却相反:

2017年四季度应收账款67.47亿,应收票据33.19亿

2018年三季度应收账款86.51亿,应收票据19.04亿

 

可以看到,今天年三季度比去年四季度,应收账款上升了近20亿、上升幅度近30%,这远远超过了同期营收的增幅16.69%。

 

而应收票据则下降了14亿,原因就是公司加大了票据贴现力度:2018半年报财务报表附注P77对应收票据的说明有这么一句话“期末公司已背书或贴现且在资产负债表日尚未到期的应收票据”,下面显示公司在该期期末将高达19.2亿、到期或未到期的票据进行了背书或贴现。

 

那么公司为什么宁愿多付利息也要将未到期的票据提前进行背书或贴现呢?原因就是上面说的:缺钱。

 

那么多应收账款是怎么造成的,上面也已经分析过--医院终端铺货造成的。那么这些应收账款的质量如何、能不能收得回来呢?

 

我在网络上搜索天士力相关问题时,搜索到雪球上一位叫“林间鸢尾”朋友的文章,我认可该位朋友对天士力应收账款回收情况的分析和结论:2012年以来应收账款在1年内能收回的概率维持在96.3%—97.6%,最近五年应收账款整体回收率在99.12%—99.91%。虽然公司应收账款绝对规模大的惊人,但绝大部分账款在1年之内都能收回,而且这种回收率在最近5年一直很稳定。换句话说,应收账款虽然占据了公司很多资金,但好在占据时间不长,1年内绝大部分都能变成现金流回公司。相关链接:天士力: 现金流问题是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吗?

 

所以,我对天士力应收账款的结论如下:

这是公司经营发展的需要(医院终端铺货),且应收账款的回收也没什么问题。

 

3、复方丹参滴丸FDA认证

 

刚刚看到21日天士力又发布公告,说FDA批准了公司针对复方丹参滴丸的临床试验特殊方案的审评,公司准备在美国地区“启动一项多中心、双盲、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再次验证T89治疗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满足FDA对T89治疗该适应症的新药申报的要求”。

 

FDA认证能否成功,对公司的未来我个人认为影响都不太大了:成功了更好;不成功也没多大影响--公司已经开始转型往生物药方向发展,以复方丹参滴丸为代表的中药已不是公司的未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