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士力(6):恒瑞和信立泰的销售模式,及对天士力的启发
(2018-08-11 14:06:30)分类: 医药/家化/化学 |
在信立泰招股说明书里(2009年),有下面一段话:
3、销售模式
本公司制剂产品采用学术推广和代理分销两种模式进行销售......心血管等专科药物采用学术推广模式,通过分布在全国各地的销售人员组织学术推广会、学术研讨会及临床试验等方式,向医生介绍病理、药品原理、药品疗效、使用方式、用量及最新信息等,使医生了解药品的特点、用途、正确的使用方法,将药品用于适用的患者。医院是公司的销售终端,公司建立了完善的终端客户档案,并统一管理。
因为信立泰的主要药物就是泰嘉这一心血管药物,所以其销售模式基本上可以归结为“学术推广模式”。
不过“学术推广模式”这一名称太高大上了,单单看字面意思根本不明白它到底是啥意思。我就用通俗的话来翻译一下(当然这也不一定对,因为截止到目前我所研究、搜集到的医药生产企业销售模式的知识也非常有限)。
医药生产企业的销售模式通常来说有如下两种(尤其对于处方药生产企业来说):
一种是自营,一种是代理分销。
信立泰招股说明书所说的“学术推广模式”,其实就是“自营模式”,这种模式特点如下:
1)医药生产企业直接面对医院终端(通常是各城市的二级、三级以上医院)
2)医药生产企业直接和医院进行结算
3)医药生产企业直接对医院进行药品推广,通常不会在媒体上打广告
4)这种模式下,中间商只是起到货物中转、物流配送的作用,医药生产企业只向其支付相关物流费用
根据我所汇总的数据:
2006年~2017年,恒瑞医药销售费用占营收比例一直维持在37%~42%的水平,其中2017年恒瑞医药销售人员数量占公司全体人数比例高达57%,达到了8461人。
2008年~2017年,信立泰的销售费用占营收比例一直维持在20%~25%的水平,其中2017年信立泰销售人员数量占公司全体人数比例为44%,1789人。
通过对恒瑞医药、信立泰销售费用的占比,以及销售人员所占比例,二者生产的又都是处方药,可以推测恒瑞医药和信立泰一样,销售模式采用的也是“自营模式”--也可以按照信立泰的叫法叫“市场(学术)推广模式”;恒瑞年报里对这一模式也有重点描述,并将这一模式看作是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同样的销售模式,面对的都是医院终端,为什么信立泰的销售费用占比、销售人员占比都要远低于恒瑞医药呢?个人推测是信立泰的主打药品泰嘉的“核心竞争力”造成的--作为仿制药,性能与原制药波立维相差无几、但价格便宜很多;同期市场上除去泰嘉和波立维这两款药之外,没有其它竞争对手的客观市场状况,造成了泰嘉具备了“核心竞争力”。在这种情况下,信立泰只需要正常维护医院终端的关系即可,不用做过多推广。
而恒瑞医药在医院终端的推广上面,则要“凶悍”得多:2006年其销售费用占营收比就达到近40%,并且这一比例持续至今十数年基本上未变。对恒瑞来说,这带来的积极影响如下:(下面是个人的推测结论)
1、通过长达数十年的经营,恒瑞的市场推广代表基本覆盖了各城市大医院终端;同时通过自己的研发实力和药品良好性能,在医院中形成了自己的口碑和品牌。
2、这就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医生看病时会优先考虑恒瑞的药品;恒瑞有新的药品出来,通过市场推广代表向医院、医生直接推广,鉴于之前对恒瑞药品性能的信赖,医院、医生也乐于试用恒瑞新的药品。
3、恒瑞的药品在医院终端销售得快、流动得快,加上市场推广代表和医院维持的良好关系,恒瑞对药品的回款速度也比较快。一个可佐证的数据是,2017年恒瑞应收账款周转率达到了3.6也就是接近于4,也就是一年可以周转4次、平均3个月回收一次,这是迄今我看到的医院终端最快的回款速度。
这对天士力的启示是什么呢?之前,天士力的主打产品是复方丹参滴丸这一非处方药,销售模式是代理分销;近几年天士力开始将重心放在生物制药这类处方药上。
按照上述我的推测结果,处方药通常需要采取“自营模式”销售--即天士力需要直接面对各医院终端,而不是像之前的复方丹参滴丸那样只需要面对分销商、连锁药店。这就给天士力带来如下课题:
1、如何尽快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市场推广代表,并通过他们将自己的药品推广到各医院终端;
2、同时通过这些市场推广代表维持与医院、医生的良好关系,打开天士力药品、品牌的影响,得到医院的认可。
故对于天士力来说,销售模式转型之路漫漫,任重而道远。而通过2017年占营收高达60%以上的应收账款来看,天士力医院终端的销售(铺货)有些过于激进了。
(声明:上述对天士力的文字只是个人推测,这个“启示”推测并不一定正确:2017年的年报中,我暂未找到足够、详细的证据可以完全支持我的上述推测结论--年报里未对进入医院终端的药品具体是哪些、金额多少做单独披露,上述推测都是建立在“我相信年报中对应收帐款增加原因的说明”这一基础之上。2017年报P28天士力对应收账款增加原因的说明如下:公司医药商业拓展医院终端销售业务,销售货款的回款期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