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养生有误区,不能盲目行

(2012-05-24 09:40:37)
标签:

养生

快乐

健康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长寿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养生热更是席卷全国,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重要话题。然而,不少人在积极养生的过程中,也很容易走入一些误区,想养生而不得其法,想养生而不得其效,想养生却走了弯路、岔路,白白浪费时间、精力和金钱,甚至赔上了健康,这是非常遗憾的。

  误区一:急于求成

  现在人们工作生活的节奏都很紧张,办事都讲求效率,对养生也常常急于求成,希望一个养生法子做个几天就要见效,才过了十天半个月就想把几年、甚至几十年累积起来的问题一扫而空;与此同时,对养生缺乏耐心,好了伤疤忘了痛,身体一旦有了起色就又开始纵容自己,在养生的成果刚萌芽的时候就被扼杀了,实在是非常可惜。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养生,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养生,需要积累、需要坚持。我认识一位70多岁的宁夏老人,身板硬朗,牙齿坚固洁白,头发只有两鬓略显花白,不管是谁第一眼看到,一定会以为他是位50多岁的人。老人没有特别的养生法子,总结下来就是一杯茶、少烟酒、细嚼慢咽八分饱、午睡不能少。每天一杯茶,就是红枣、枸杞、桂圆肉、葡萄干、冰糖、绿茶,早起泡上水,喝完加水,晚上吃掉枸杞、桂圆肉。几十年坚持下来,养生的效果在他身上有了很好的体现。

  误区二: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

  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养生的基础,但是人们却常常忽视这一点,一有问题就寻医问药、求助于外界,没有从自己的生活习惯找问题,不知道小习惯酿大毛病的道理。

  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寒冷的冬季,爱美的姑娘们穿着长不及膝的短裤或短裙,将娇嫩的膝盖交给一层薄薄的丝袜或干脆就裸露在寒冷的空气中;夜深了,原本是睡觉的时间,可是大街上、酒吧里、餐厅中依然是热闹非凡;一边吃着滚烫的火锅、一边喝着冰凉的啤酒,忘记了“热不灼唇、寒不冰齿”的告诫;任凭空调将四季浓缩为一季,没有了寒暑交替,也让身体偏离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养生轨道。无视生活的客观规律,养生就变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饿了要吃饭,渴了就喝水,困了就上床休息,天亮起床,天黑上炕,冬天穿棉袄,夏天拿蒲扇,郁闷的时候出去外面走一走,高兴的时候和朋友引吭高歌。这些最最简单不过的生活规律向人们揭示了最朴素的养生方法。按照生活规律办事,身体自然获得健康;无视生活规律的挥霍健康,早晚健康受损、疾病上门。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劳逸结合、持之以恒、积极应变,当我们给健康的蓄水池加满水的时候,偶尔的病痛、偶尔的放纵都能快速恢复。

  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健康的基础,合理的饮食、起居、运动、情志等生活习惯是健康的保障。离开了生活习惯去追逐养生的“灵丹妙药”,只能是海市蜃楼。

  现代人欲望太多、节制不够、夜生活越拉越长,只管消耗、不重保养,富贵病越来越多。要想做好养生,不用走遍千山万水找师傅,生活已经给了我们很多提示、很多建议。生活,是养生最好的良师。

  误区三:盲目跟风

  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听朋友讲,做什么运动减了多少体重,马上也去做那种运动,结果过了一段时间,身体不但没有瘦下来反而更重了;看别人喝芦荟皮肤漂亮了,自己也想排毒,结果一喝就过敏;看别人喝绿豆汤消暑,可是自己喝了却拉肚子,等等,盲目跟风。须知,人的体质是有区别的,不同的体质要用不同的养生方法,从饮食、起居、运动、情志等方面都应根据自身的特点找到适合的养生方法。

  不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盲目地照搬别人的方法,养生就会走进误区

  所以,一定要认清自己的身体、了解自己的体质,做到“对体而养”,养生才能有的放矢、发挥效果。

  误区四:养生就是吃补药

  养生不等于进补,养生的方法有很多,进补只是其中之一。

  补,顾名思义就是补充体力不足,从而消除衰弱证候,故《内经》说“虚者补之”,是以强壮为目的,又称滋补、补养。

  很多人都听过“人参杀人无过”,为什么?因为过不在人参,在人,是人在不该补的时候补了。中医有个四不补原则:就是无病不用补、无虚不可补、火大不能补、阴虚不受补。先要弄清楚需不需要补,然后才是怎样补、补什么的问题,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需要进补的。如果见虚不补,难免日久成损,健康恶化;不需要补却补了,就会像《二子开店》里的父亲一样,喝了参汤热得慌,大雨滂沱中跑不停。

  要补,还要照顾脾胃,脾胃虚弱一方面不能很好运行药力,另一方面还会影响消化吸收。

  误区五:吃素能消百病

  近些年因为三高(高血压、高血脂即血脂异常、高血糖)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年龄也呈现年轻化,吃素也是越来越流行了,颇有些吃素能消百病的趋势。

  事实上,根据美国流行病学家戈登博士的研究发现,不仅仅是胆固醇过高者的死亡率比胆固醇含量适中者的死亡率高,胆固醇过低者的死亡率同样也比较高。而且,在胆固醇含量低的人群中,癌症发病率较高。

  胆固醇是构成免疫最主要的物质之一,胆固醇缺乏者免疫力就会下降,古代人因为生活水平低下,胆固醇摄入量少,从而导致寿命比较短。

  和尚虽然常年吃斋,从营养学的角度看,也不是完全没有“荤”。例如,炒菜用的植物油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经常吃的豆制品也有丰富的蛋白质。

  此外,即使血脂异常也要区分对待,例如,仅甘油三酯增高的人,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就可以了,而不必过分限制胆固醇、脂肪和蛋白质的摄入量。如果“谈荤色变”就未免有点因噎废食了。

  从以上这些养生的误区可以看到,除了遵循“三因制宜”的养生原则,我们还要认识到养生的目的是让身体达到“平和”的状态,以平为期、以和为贵,否则,就会过犹不及。此外,加强对自己的了解,是养生的基础之一。这就需要一定的知识,如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补钙、缺碘地区需要补碘,这些是一般规律、是常识。如何判断养生方法适合与否呢?自我感觉很重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坚持不懈地做下去,养生就会变得很简单。

  作者简介

  王新陆,山东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博士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首席健康科普专家。兼任中华中医学会心身疾病分会会长、中华中医学会高等教育分会副会长、中华中医学会外治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学会内科分会常委、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

 

 

                                                                       《快乐养生》2012.05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