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焦炉鏖战火山爆发史

(2011-06-11 22:04:57)
标签:

杂谈

http://s4/middle/5f2712fcha5702c6f1143&690
  在挪威艺术家爱德华·蒙克1893年创作的《呐喊》中,一个丑陋的人物双手捂着脑袋尖叫着,背景的天空上布满火焰和血一般的红黄色

  

□葛元芬

  火山是自然界最壮观的景象之一,然而火山爆发对人类生活的破坏性却让人避之不及,它像一双巨大的黑手,能够瞬间摧毁人类的居住环境,甚至影响全球气候。

  2010年,冰岛火山接连2次爆发对欧洲空中航运造成的严重影响还记忆犹新。2011年5月21日晚上,位于冰岛东南部的格里姆火山大规模喷发,殃及邻近的挪威、丹麦和英国等国,造成以上地区空中交通局部瘫痪。

  无独有偶,菲律宾政府5月29日称,塔阿尔火山近期显现喷发迹象,火山口周围的塔阿尔火山湖水温骤然升高,致使700多吨鱼类死亡。

  火山爆发向来就是“可怕”与“恐怖”的代名词,火山一直在形成、酝酿、死亡的过程中。在地球的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大规模火山喷发事件,它们所造成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1783年欧洲“尘夏”

  1783年6月8日,位于冰岛南部的拉基火山突然爆发,一股股火山灰射向空中,从25公里长的裂缝里溢出的熔岩流长达70多公里,形成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熔岩流。这场火山爆发的威力强大到有130个火山喷发口,喷发也断断续续持续了4个月。

  由于释放了超过800万吨氟化氢,约有20%-25%的冰岛人因为饥荒和氟中毒而死,大约80%的绵羊、50%的牛和50%的马匹因为牙氟中毒和氟骨症死亡。

  二氧化硫很快飘散到欧洲上空,先飘到挪威卑尔根,6月17日蔓延至布拉格,18日到柏林,20日到巴黎,23日降临英国。当时英国人记载称,雾气是如此之厚,导致停泊在港口的船只根本无法航行,太阳被描绘成“血红色”。由于天空持续落尘,英国历史也以“尘夏”称呼1783年的夏天。

  据统计,由于二氧化硫中毒,法国中北部的沙特尔市八九月间的死亡率达到了5%。在英国,8、9月间有2.3万人死于中毒。阴霾逐渐发生一系列反应,引发雷电交加的暴风雨,随后又导致出现寒冬。

  受拉基火山喷发影响,欧洲接下来好几年都出现极端天气。以法国为例,干旱、反常的夏冬两季毁坏了农作物,使农民的生活难以为继,贫困和饥荒终于导致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在美国,拉基火山喷发后,阿拉斯加经历了400年来最冷的一个夏天,美国随后经历的冬季也是有记录以来最漫长的一个。

  

1816世界无夏之年

  早在1812年,印尼坦博拉火山就已经开始发出隆隆声响,并逐渐生成阴云。1815年4月5日,一个中等规模的火山喷发,,紧随其后的是雷鸣般的爆炸声,其声响连2600公里开外的苏门答腊岛都能听到。这场喷发在7月15日平息,而烟气排放持续到了8月23日。

  在有记录的人类历史上,这是规模最大的一次火山喷发,等级为7级,释放超过1000亿立方米的物质,其所喷出的火山灰总体积多达150立方公里,而且抵达高至44公里的平流层。据估计,至少有7.1万人因坦博拉火山喷发遇难。坦博拉火山喷发的最大后果还在于造成了所谓的“无夏之年”,在民间的记忆里被称为“冻死人的1816年”。

  据保守估计,1816年全球平均气温下降了0.4-0.7摄氏度,这个降幅足以对全球的农业生产产生重大影响。美国东北部以及加拿大受到的影响最为严重。

  1816年5月,美国东北部出现霜冻,大部分农作物都被冻死。6月,加拿大和美国新英格兰出现两次大风雪。7月和8月间,南至宾夕法尼亚州仍可见河水结冰。部分地区温度时而高达35度,然后又突然数小时内下降至接近零度。

  当时,欧洲大陆刚刚结束拿破仑战争,突如其来的天气反常导致大幅度粮食短缺,各地都有“粮食骚乱”发生,瑞士尤为严重,饥荒令其进入危机状态。据估计,欧洲约有20万人死于天气反常。历史学家称这是“西方世界最糟糕的一次生存危机”。

  在中国,清朝嘉庆年间的云南大灾荒也被认为与“无夏之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嘉道年间被认为是中国600年来最寒冷的时期,也是中国灾荒多发期和清朝步入衰落的时期。

  

喀拉喀托的“灿烂夕阳”

  时隔不到70年,又一次载入史册的火山喷发在印尼发生。1883年8月,印尼喀拉喀托火山发生了等级为6级的大爆发,产生的能量是规模最大的氢弹试验的26倍。喷发是如此的剧烈,连3500公里外的澳大利亚和4800公里外的罗德里格斯岛都能听到声响。这次火山喷发直接导致13公里外的塞贝西岛没有任何生还者。它引起的海啸累及附近岛屿成千上万条生命。据荷兰殖民当局统计,约3.6万人遇难。

  如同以往大级别的火山爆发一样,喀拉喀托火山喷发也对全球气候造成了巨大影响,鲜艳的红色日落被全球各地的人们所见证,全球气温下降,其对气候的干扰达5年之久。由于19世纪末期通讯手段已日趋发达,喀拉喀托火山喷发因此成为第一个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的大型火山喷发,欧美新闻报刊的跟进报道,使得它同之前的火山喷发大为不同。

  值得一提的是,这场喷发导致天空出现的异象引起了广泛关注,人们纷纷对其成因进行猜测、评论。当然那个时代的人不能完全理解它的成因,所以有不少人对它“蕴含的启示意义”感到恐惧。

  不过,这一现象给了艺术家们以素材。在挪威艺术家爱德华·蒙克1893年创作的《呐喊》中,一个丑陋的人物双手捂着脑袋尖叫着,背景的天空上布满火焰和血一般的红黄色。

  除了这三场火山喷发外,提起火山,很多人还会想起维苏威火山。该火山以公元79年的一次喷发而闻名于世,因为在它喷发18个小时后,罗马帝国的庞贝城就消失了。

  此外,1792年日本云仙岳火山喷发,1902年法属马提尼克的培雷火山喷发和危地马拉圣塔马里亚火山喷发,1586年和1919年印尼克卢德火山两次喷发,1985年哥伦比亚鲁伊斯火山喷发,以及1991年菲律宾皮纳图博火山喷发等都是火山史上屈指可数的大型火山爆发事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