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城乡菜价背离症结在“流通暴力”

(2011-05-26 18:59:09)
标签:

杂谈

http://s1/middle/5f2712fcxa42bb6a54050&690

http://s16/middle/5f2712fcxa42bb73dd1df&690
    山东菜农韩进是仍旧坚守着土地的农民之一,他拥有着6亩耕地。4月19日,韩进自杀的当天,卷心菜低至0.08元/斤,6亩地的卷心菜,足足能让这个农村家庭亏损上万元

  

□本报记者 李 婵

  曾号称拥有“8亿农民”,让中国成为泱泱农业大国。而今日,农民人数已不足4亿,人均耕地面积减少到1.38亩。

  在这块日益减少,但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上,菜农韩进和他种植的卷心菜一起枯萎在忙碌了半辈子的土地上。

  山东菜农韩进是仍旧坚守着土地的农民之一,他拥有着6亩耕地。4月19日,韩进自杀的当天,卷心菜低至0.08元/斤,6亩地的卷心菜,足足能让这个农村家庭亏损上万元。

  家里所有的耕地都种上卷心菜,这是他下的一个赌注,但是,他赌输了。

  韩进的离去,并没有影响到蔬菜价格的持续走低,甚至全国各地陆续出现蔬菜滞销现象。但尽管如此,城市人手里的菜篮子却越渐沉重,一方面菜农的蔬菜滞销,另一方面城市菜价维稳不跌,这让蔬菜销售陷入了恶性循环。

  

走不出农村的蔬菜

  听到韩进自杀的消息,菜农颜终久一言未发,他蹲在墙边吸完手里的烟,猫着腰钻进了自己的蔬菜大棚,继续收割地里剩下的卷心菜。

  颜终久在四川彭州市濛阳镇双林村的标准化示范菜地里承包了5亩地,分别种植了空心菜、油菜和卷心菜。“种菜有的时候也靠点运气,运气好,这个菜今年就能好卖。”颜终久说。

  彭州市是西部最大的“菜篮子”,种植的蔬菜一直是畅销产品。“其实卷心菜风险一直很大,但看到去年价格高,就想多种点赚钱。”颜终久把收割下来的卷心菜一层一层剥开,里面的叶子颜色翠绿欲滴,十分喜人。

  “这些蔬菜去年是‘摇钱树',今年却一文不值。”这不仅仅是颜终久一个人的困惑。在这个蔬菜基地里,大亩大亩的卷心菜滞留在地里,一些已经枯黄、腐烂,大家都坐在自己的地里望着满地的卷心菜不言语。

  5月5日的凌晨4、5点,颜终久和村里的菜农一起,骑着三轮车载着满满一车卷心菜向镇上的菜市场驶去,三轮车的引擎声划破了小镇的寂静,颜终久身后稀稀落落几束车灯汇成一条焦点,这是濛阳镇的黎明。

  直到日上三竿,颜终久小三轮里的卷心菜只卖出去了几棵,每斤跌破0.1元,仍鲜有人问津。颜终久打个哈欠揉揉眼睛,眯着眼睛思量着地里菜:“无论卖与不卖,总是亏本的,如果能卖出去,则能避免血本无归,但如今狠下心来贱卖这些菜,却卖不出去了。”

  对于依靠着这些卷心菜生活的颜终久来说,如今市场的波动,全然在他的掌控之外。

  太阳西下的时候,颜终久只好又驾驶了小三轮回到村里,一整天的守候,成果是卖了15棵卷心菜,收入34元钱。

  颜终久算了一笔账:种植卷心菜的时候请了12个工人,每个工人平均工作9个多小时,人均工钱是63元,中午请工人吃馒头花了20元,一共是780元,不算上成本和投入,光是烂在地里的卷心菜,已经远远超出780元,按照如今0.08元/斤的菜价,今年已经大大折本了,但尽管如此低廉的价格,这些卷心菜仍然走不出农村。

  

高菜价“蚕食”城里人

  菜价就像跷跷板,一头连着菜农,一头连着消费者。

  5月7日,成都市金牛区一处农贸市场内,两个卖菜的小摊贩在谈论韩进:“实在无法想象菜农因为菜价低而自杀。”当然,菜贩们以0.35元/斤的价格购入卷心菜,却以1.5元/斤卖给市民。

  在市场内,蔬菜销售商张继守在一货车卷心菜旁。这一车菜共计400斤,从彭州市拉到成都,收购价是0.35元/斤,现在他批发的价格是0.56元/斤,零售价格是1.5元/斤。“价格不是个人定的,市场就这个行情。”

  张继说,卷心菜从菜农地里到市民手里至少要经过3关:第一级批发商、第二级批发商和菜市场商户,他就是第一级批发商。

  从张继手中买走了1200斤卷心菜的二级批发商说,他主要向周边几个小区的蔬菜店里供货,0.56元/斤至0.58元/斤的价格购买,再以0.8元/斤的价格卖给菜店。

  0.35元/斤的进货价,到市民手里,就成了1.5元/斤。张继说,“为了保持菜看起来鲜亮,要把外面的叶子剥掉,这也是商户要考虑的,所以才不断加价,菜价就一层一层涨起来了。”

  颜终久虽然了解这样的市场运作模式,但是他依然愤愤不平,“我要逆向思维去考虑,哪种菜今年不好卖了,我明年就多种点”。

  而在供销模式相对稳定的超市里,消费者似乎一点没有感受到天气持续晴好、本地蔬菜大量上市带来的“利好”,很多菜的价格纹丝不动。

  对此,超市的工作人员是这样解释的:“菜价是公司定的。我们的菜要经过加工,从农场运到总公司,再运到各超市,有很多环节,每个环节都有损耗,而且我们这里的人工啊环境啊都是农批不能比的,成本要比农批高几倍。”

  由于蔬菜种植组织化和规模化程度低,与超市采购多样化需求存在矛盾,蔬菜大多只能通过中间菜贩子集中收购,几经倒手送进超市。此外,由于“农超对接”尚处于起步阶段,对接的更多是“高档货”,平价农产品的数量及种类都十分有限,普通消费者目前很难真正从中受益。

  

菜价暴露流通怪圈

  菜价下跌大部分由菜农承受,而菜价上涨则由消费者买单,暴露出“种菜难赚钱,买菜不便宜”的流通怪圈。

  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是:蔬菜价格一直呈“过山车”的趋势,菜农和消费者均是在如此市场体系下扮演着弱势角色。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安玉发就该现象发表看法,他认为导致蔬菜滞销的原因有五:一是去冬今春气温高,蔬菜生长快、产量高,包括叶菜类在内的应季蔬菜集中上市,市场供应量大幅增加;二是从去年开始蔬菜价格一路飙升刺激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民为增收选择扩大蔬菜种植面积,导致市场供大于求;三是运输成本增加,近期燃油价格上涨,再加上公路严格治理车辆违法超载,运销商贩运蔬菜盈利水平下降,运输成本上升导致产地蔬菜外运不畅;四是投机炒作因素加剧蔬菜滞销;五是一些农户的惜售心理,产地农民相互观望,期待价格继续上涨,这种心理的趋同性导致田间的蔬菜没有及早收获销售,形成了产地积压现象。

  目前,有报道称河南中牟县大量芹菜滞销,20斤芹菜只值一个烧饼钱。引起这个现象的直接原因不容忽视:河南中牟县芹菜种植面积比去年增加4000余亩。据中牟县农业局办公室陈副主任说,往年芹菜行情不错,一些种植其他蔬菜的农民今年也开始种起芹菜来,但因为蔬菜行情有滞后性,很多农户并没预料到今年的形势。

  也许,因为家里的6亩卷心菜而逝去的韩进永远也无法明白,为什么他种植的卷心菜会滞销,致使他血本无归。在他逝去后的第二天,济南市唐王镇农办的江主任揭开了谜底:“卷心菜的生长周期一般在60天到80天之间,因为年后持续寒冷,今年卷心菜生长周期普遍的在110天左右,长了一个多月。因为生长周期过长,所以大部分卷心菜卖相都不是太好,往年都绿油油的包了起来,今年很多都抽薹蹿花了,所以不好卖。”

  祸不单行的是,就在农民为地里的蔬菜滞销而发愁的时候,城市人也不得不为菜市场价格高昂的蔬菜而让钱包“缩水”。

  正如菜贩张继所言,从批发环节到零售环节,蔬菜价格节节升高,路上的运输成本必然造成菜价上升,而从批发市场到零售市场,蔬菜折损、交纳摊位费等费用也会导致成本增加。“夏天蔬菜批发价格低,长途菜贩挣不了很多钱;冬天批发价格高,他们其实也挣不了多少钱,因为从当地蔬菜基地批发的价格就高,中间加上过路费、油费、人工费,这需要很大的一部分支出,有的时候并不挣钱。”

  

重拳疏通销售渠道

  蔬菜流通环节多、成本高,农民“卖菜难”和居民“买菜贵”并存等问题日益突出。发改委在广东召开了稳定“菜篮子”价格现场会,广东、湖南、江苏、上海四省市交流了稳定菜价的措施。发改委在网站公布了这些省市的经验,并表示,这些经验对其他地区做好相关工作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不仅如此,农业部也紧急部署,要求加强产销衔接,组织开展不同形式的产销对接活动,通过组织“农超”、“农校”、“农企”对接等活动,扩大网上推介服务,帮助菜农寻市场、找销路。同时,提出强化营销服务,加大加工储藏,合理安排生产和抓好信息引导。

  菜农颜终久也在村领导的组织下,通过网上产销对接平台发布蔬菜滞销信息。“这种对接模式虽然不能起到立杆见影的效果,但总能挽回一点损失,作为我们这种靠天吃饭的农民而言,一季的蔬菜滞销,就能阻碍一年的家庭收入。”

  “不能等到菜烂到地里才想着去卖,菜农缺乏统一的、有组织的专业化经营,这种‘自种自卖’的模式需要根据市场情况改变。”陕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食品流通监督管理处处长刘忠琪说:“当地政府及农业主管部门必须做好引导,根据区域种植面积科学安排,第一时间将相关信息传达给菜农。”

  同时,刘忠琪提议,要提高菜农抵御风险的能力,建立长效的蔬菜供应保障机制,有效调控菜价,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逐渐引导陕西蔬菜大棚科学种植,实现蔬菜供应的时令互补,同时应推行区域型、产地批发型、城区供应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做好农超对接,建立稳固的直采、直供、直销渠道,保障蔬菜生产者和消费者双方的利益都不受损害。

  截至5月12日,成都各大超市均展开了“农超”对接,超市直接从产地运进蔬菜。此前在全国各地均有滞销的卷心菜,在超市以0.5元/斤的价格销售,菜农借此减少亏损,消费者也从中得到了一定的实惠。

  与此同时,各地各部门也鼓励当地部队、学校和集体伙食单位等直接采购滞销蔬菜。协调食品加工企业与蔬菜主产区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对滞销蔬菜进行深加工,制成腌制蔬菜、脱水蔬菜、速冻蔬菜、净菜与保鲜蔬菜等,缓解集中上市压力,增加蔬菜附加值。在此种种蔬菜销售渠道拓宽之下,蔬菜滞销得到了有效缓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