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微推介 搜狐微博《大头条》

(2011-05-26 18:13:58)
标签:

杂谈

http://s4/middle/5f2712fcxa42b1586f883&690搜狐微博《大头条》" TITLE="微推介 搜狐微博《大头条》" />

  编者按

  140字的微博,可以说点什么?发表一个观念,写一段感受,或者记录一个画面。当这有限的140字在指尖翻滚的时候,你可以描述你所看到的宏大世界,叙述让你泪流满面的故事,哪怕是和许多人并肩站在这里,默不作声,这个天地都属于你。

    

□于威

  日本大地震余波未了,搜狐网就用和新闻赛跑的速度推出了第一本由网友撰写的“微博体”地震书。

  这本名为《大头条:“3.11”日本大地震搜狐微博全纪录》的书,所有内容来自网友在搜狐微博上发布的关于日本大地震的消息和见解,配以震撼的现场图片和背景资料。据悉,该书将于5月10日在当当网上进行在线销售和推荐。

  在Web2.0出现之前,人们要了解一场巨大的灾难,只能沿着媒体的视线,仰仗勇敢深入一线的记者,在可能的条件下,最快地传递现场信息。这种单向的传播方式,因为手段和终端的制约,可以说它既带来了权威的新闻,也“过滤”掉了更多鲜活的场景。

  互联网的发展,尤其是以微博为代表的交互式传播工具,改变了媒体的版图。不夸张地说,我们进入了一个“新闻维基时代”。每个人都是参与者、见证者、纪录者、评论者、旁观者,都因为有了这样的表达工具,一跃成为新闻报道的主体,八仙过海,用群体智慧把事件和话题编织得史无前例的丰满和确凿。

  《大头条》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微博体”,不仅仅因为它源于微博,更重要的是它所呈现的一种清新而又自然的表达方式。每一条微博,虽然不过三言两语,但正因为网友用家长里短般的“人话”取代了枯燥成套路的“官话”,让读者对这场巨大人类灾难更加感同身受,意义和反思也得到了立体化的延展。

  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CEO张朝阳先生亲自为本书作序。日本大地震发生后,张朝阳连续十几个小时在微博上关注日本地震。他说:“当时我感觉自己就像是一个身处灾区一线的亲历者。”“微博能把那些有credibility的人的观点瞬时传达出来,而且是零距离、无损的,内容都是他本人发出的,没有经过转手变形。这在中国大众缺乏对公众媒体平台的信任的情况下,就显得稀缺而弥足珍贵,所以说微博对社会起到了极其大的稳定作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