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监管缺失下的瘦肉精生态链

(2011-04-21 22:51:44)
标签:

杂谈

http://s10/middle/5f2712fcta16ee44d8139&690

  

    所谓的检疫不过是走过场。只要花点钱,不论是喂了“瘦肉精”的猪还是病猪,都能够获得号称“通行证”的三大证明和耳标,就等于取得了外运的资格

    

□本报记者 仲志远

  一家媒体播出了《“健美猪”真相》,揪出了饲喂过“瘦肉精”生猪的事发现场—河南孟州周边等地养猪场。瘦肉精生猪一路畅通无阻进入屠宰场,走上市民餐桌;流入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济源双汇”)做成熟食制品。事发之后,固然直接导致双汇公司的股价随后一路走低、跌停收盘,甚至隔日停牌。而事件的进展及双汇公司的反应一直受到社会舆论的密切关注。

  这一切都依赖于媒体的曝光,而在2011年3月15日这一消费者日予以特别报道,不失反讽。

  说实话,民众早已见怪不怪。被猪贩子和养殖户像毒品一样藏匿的瘦肉精究竟来自哪里?为什么圈养、贩运、屠宰等多个监管环节一路绿灯、形同虚设?检测监管部门能否堵住瘦肉精的漏洞?众多报道已经呈现了事件的全貌,矛头指向也极其明朗,只是虚应推诿往往会迷失焦点。

  

瘦中有诈“健美猪”

  南京市建邺区迎宾菜市场有一种瘦肉型猪肉十分畅销。猪皮下面几乎没有肥肉。记者觉得奇怪,于是从“产品检疫合格证明”入手,找到了这种瘦肉型猪肉的来源—南京市建邺区沙洲村的兴旺屠宰场。

  屠宰户介绍,瘦肉型猪体形较好,拱背收腹,屁股浑圆,肌肉结实,行内戏称为“健美猪”。杀猪工透露,这种猪之所以瘦肉多,是因为圈养时吃了一种特殊的“饲料”。记者追踪之后发现,瘦肉型猪的源头指向了河南孟州。

  河南省孟州市是有名的生猪产区,生猪出栏后,一般都有人上门收购。如果想喂成“健美猪”,就得往饲料里添加一种特殊的白粉末,而神秘的添加物被当地人称为“药”。添加过饲料喂出来的猪不但体形好,价格也高。孟州市邻近的沁阳市和温县等地的养猪场也都往猪饲料里“加药”。“药”都是在加工饲料时偷偷添加的。原来,当地养猪户往饲料中添加的所谓的“药”,就是国家明令禁止的“瘦肉精”。

  瘦肉精是动物用药,包括盐酸克仑特罗、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和硫酸特布他林等多种,是肾上腺类神经兴奋剂。“瘦肉精”添加到饲料中的确可以增加瘦肉量,但国内外的研究表明,食用含有“瘦肉精”的肉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出现恶心、头晕、四肢无力、手颤等中毒症状,特别是对心脏病、高血压患者危害更大。长期食用可能导致染色体畸变,诱发恶性肿瘤。至于究竟摄入量多大会导致恶性肿瘤,国内外尚无定论,但是近几年“瘦肉精”致人中毒甚至死亡的案例时有发生。

  养猪户透露,加“瘦肉精”喂出来的猪,不但卖相好、容易出手,而且比不加“瘦肉精”的猪,每头还能多卖几十元钱。

  

瘦肉精源头路线图

  “瘦肉精”事件被媒体揭开盖子后,为了摸清“瘦肉精”的生产、销售源头,河南省公安厅雷厉风行,迅速“追上线、查网络、端窝点、打源头”。之后,顺藤摸瓜,最后确定湖北襄阳籍刘某为制造“瘦肉精”的最大嫌疑人。

  曾在江苏常州一家药厂担任技术人员的刘某与同厂做药品销售的奚某合谋,要研制盐酸克伦特罗用于养殖,辟出一条生财之道。2007年4月底,奚某提供资金,刘某回老家襄阳与一家民营化工企业合作开发化工产品,秘密研制盐酸克伦特罗。

  2007年底,刘某陆续把生产出的盐酸克伦特罗交给奚某,奚某很快就打开了销路,找到了下线销售员河南郑州的陈某和洛阳的肖某。陈某等人接货后,除少数就地转手给下级分销员赚取差价外,一般会在盐酸克伦特罗原粉中加入淀粉等添加剂,再次包装后销售,一直到养殖户手中,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链条最顶端的刘某称,盐酸克伦特罗呈粉末状,纯度高,价格一般为2000元/公斤,扣除原料、人力、厂房租金等成本后,每公斤还有600至700元的生产纯利润。陈某和肖某接货后,要么以4000元/公斤的价格转手给下线,要么添加淀粉稀释后,再以每公斤200多元的价格卖出。转手的次数越多,瘦肉精的纯度就越低,每公斤的销售利润在数千元到上万元不等。

  链条最低端的生猪养殖户将稀释后的“瘦肉精”加入饲料中,就能饲喂出高瘦肉率的生猪,以每头生猪100公斤计算,每头猪能多赚40到60元,算是一笔不小的额外收入。消费者“挑肥拣瘦”,屠宰场和肉制品加工厂也愿意收购瘦肉精生猪。

  

有钱能过“检查”关

  一头猪从生长到宰杀,最后流向人们的餐桌,要历经圈养、贩运、屠宰和销售等几大环节。原则上,每一环节都有监管部门负责检测把关。即使圈养时没被发现,那么贩运、屠宰和销售时也会查处。然而,记者调查发现,所谓的层层把关都已经被钱打通了关节。

  养猪场虽然挂着“河南省无公害畜产品产地”的牌子,但养猪户直言不讳:牌子是花钱办的。赶上监管部门突击检查,县畜牧局会提前通知。抽查的话,会给养猪户拿个瓶接点猪尿化验,“尿检”都是由养猪户自己采集猪尿样品。

  按照动物检疫检测制度,生猪贩运时必须通过当地检疫部门检疫,获得动物检疫合格证明、运载工具消毒证明和五号病非疫区证明三大证明,并佩戴耳标。耳标相当于猪的身份证明,上面记录着养殖信息。不论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可以通过耳标进行追溯。农业部规定,生猪进入流通环节时,必须100%佩戴耳标。

  然而,检疫人员向记者透露,不仅仅是病死猪,就连违禁使用“瘦肉精”的情况,他们也很清楚,都不愿意多管。猪贩介绍,在没有购买和调运任何生猪的情况下,随便说个车牌号码,只花200元钱,就能买到往南京调运120头猪的三大证明。算下来每头猪的检疫费用还不到两块钱,另外还获赠150个耳标。

  猪贩说,所谓的检疫不过是走过场。只要花点钱,不论是喂了“瘦肉精”的猪还是病猪,都能够获得号称“通行证”的三大证明和耳标,就等于取得了外运的资格。到了省界的动物防疫检查站还要接受出省检查。不过,河南省省界芒山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的工作人员一边审核检疫合格证明等相关票据,一边张口要钱。检查站正常的检查费用是20元钱,司机给100元钱就顺利过关。检疫站收黑钱,给他20元钱的话他就说猪有毛病,或者按法律,违犯了哪一款哪一条。

  每头花上两块钱左右就能获得养殖地开具检疫合格等三大证明,再花上100元钱打点省界的检查站,便可以顺利抵达屠宰场。到了国家定点的屠宰场,没有检测“瘦肉精”就被宰杀了。检疫人员承认,他们只负责核对检疫合格证明等手续,不检“瘦肉精”。派驻屠宰场的检疫人员对宰杀后的猪肉也没有进行“瘦肉精”检测,就打上了“肉检”、“验讫”的印章。

  河南孟州等地添加过“瘦肉精”的生猪,要么进入屠宰场卖给了市民,要么卖到了济源双汇公司,都缺乏检测。可见,瘦肉精猪肉的流通,市场监管者—动物检疫检测机构的失责助长了瘦肉精的蔓延。

  从早前坊间传闻的“地沟油”到近两三年望而生畏的“毒奶粉”,从“毒奶粉”再到“瘦肉精”,河南的瘦肉精阴影尚未消除,温州的“彩色馒头”已经出笼,恶性食品安全事件接踵而至,让人目不暇接,大长了见识,无疑已经培养出了普通民众的独立怀疑精神,至少有了不同程度的免疫力,走出了现代宣传的蒙昧状态。这实在是假冒伪劣毒食品让人意想不到的“无量功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