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之《白豆白麦》
(2017-10-25 17:36:55)
标签:
文化 |
分类: 随笔散文 |
长篇小说《白豆白麦》是作家董立勃的扛鼎之作。
小说以新疆建设兵团屯垦戍边为历史背景,讲述了白豆和白麦两个女青年哀婉的爱情故事;进一步讲,表面上讲的是两个人的爱情故事,实则是对屯垦戍边那代人的无尽赞美!用董立勃的话说,只是不要用读报纸的目光看她!
如同马尔克斯笔下的“马孔多”、莫言笔下的“高密东北乡”,董立勃笔下的是茫茫无际的“下野地”。“下野地”里有董立勃写不尽的故事。
一、故事好。小说《白豆白麦》以白豆和白麦两个人物为主线,详细、客观、全面地反映了当年新疆建设兵团生产生活现状,以及人物之间的社会和价值关系,读来让人耳目一新,说实话,介绍新疆建设兵团的文章和资料不少,但反映兵团人的文学作品不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更少了,因为我们知道,从某种角度说,有时候小说比报纸上的文章更接近真实!小说是说人的,有血有肉,有爱有恨……《白豆白麦》是一部一读就放不下的那种小说。
二、独特的叙述视角。《白豆白麦》的叙述视角让我重新思考了所谓小说的一些定义,如小说该怎么写?该反映什么?该怎么叙述等等;毫无疑问,这部小说的叙述视角颠覆了我对小说的既有认识,边读边问,小说可以这样写吗?等到我读到近一半的时候,我又反问自己,为什么不能这样写?!《白豆白麦》以”清泉石上流“的语速讲述着江河的故事,就像一个老者一样,在讲着好久好久以前的事,那么平静,语言全是白描。作家贾平凹说过,白,看是无色,其实色彩更丰富。我认为,董立勃的白描,就像一个武圣,已把诸多招式化为无形,没有了招式!
三、冲突是小说的生命。《白豆白麦》里有一种不可调和的愿望和冲突,并且是多层面的,人与人的情感冲突,道德与人性的冲突,爱与恨的冲突,以及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等等,这将对我以后的小说创作有很大的启发。
注:
《白豆白麦》的作者董立勃是我的恩师。1986年由我们部队政治部主任张建国引见认识了莫言老师(当时莫言的《透明的红萝卜》已享誉中国文坛),然后再由莫言的引见认识了董立勃老师(当时董立勃是乌鲁木齐市文联主办的《天山》文学杂志的编辑,我是乌鲁木齐市某部的一个小兵,热爱文学的一个小兵)。现在想来,没有这两位恩师的帮助与指导,一定不会有我王继峰的今天!写到这,心情很复杂,一方面,有了两位恩师的教导,让我有了较大的进步,改写了我的人生;然而,另一方面,十分愧对我的两位恩师,转业回到地方终因基础太差搁笔。
在此,谢谢两位恩师!
前一篇:由牙疼想到的
后一篇:一定将新源的居住革命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