熵——宇宙的女主人(之二)
(2009-04-23 10:37:02)
标签:
熵地球变暖人口极限宇宙热寂科普科学科技教育负熵 |
分类: 柠檬故事 |
我们从大自然获得了什么
万物生长靠太阳!这是每个孩子都懂得的真理。那么我们到底从太阳那里得到了什么呢?能量吗?恐怕不是,地球从太阳处接受到的能量和地球辐射到宇宙中的能量是相同的,因为如果不同,地球的温度就会发生变化,但几十亿年以来,地球的温度并没有明显的变化。也许有人会说,不对啊!电视里不是天天在讲全球变暖么?这怎么解释?近百年来,现代文明产生了过量的温室气体,使得地球温度升高,但这个温度升高增加有限,对人类活动有影响,我们感觉天热了。但对地球整体能量状态的影响不大。
实际上,地球从太阳那里获得的是负熵。前面讲了熵增加原理,在大多数过程中,都会产生熵,对一个生态系统来讲,要保持活力,就必须为系统不断补充负熵,地球的负熵就来源于太阳。简单的计算表明,每秒钟地球大概能从太阳处获得4.5×1014焦耳/开的负熵。
上面的这个数看上去很大,那么到底怎么理解呢?我们的地球上有60亿人口,假设每个成年人每天需要1公斤的葡萄糖作为食物,考虑到有很多小孩和老人,那么地球上每天需要消耗的葡萄糖可估算为40亿公斤,制造这些葡萄糖所需要的负熵为每秒1.5×108焦耳/开。和上面那个数相比,这个数小得可怜,但不要高兴,实际上光合作用所能利用到的太阳光只占地球能接收到的太阳光的0.02%,也就是说,我们实际能利用到的负熵只有每秒9×1010焦耳/开。和前面的数相比,太阳能给我们提供的负熵与人类食物消耗的负熵之比只有600。这个比值并不宽裕,因为地球上并不只我们需要食物,还有大量的动植物。另外我们不能直接进行光合作用,必须食用植物或者动物,在这些过程中都会不断的增加熵,使得我们所能够获得的负熵减小!更加精确的估算表明:地球所能养活的人类极限数目为100亿,最佳生存环境为将人口控制在50亿以下。现在地球人上已经有60亿人了,该控制人口啦!
热寂说
这是一个19世纪的命题,在熵增原理提出后,就有人提出这样一条假设:如果把宇宙看成一个封闭的系统,那么在宇宙内所有的过程都会导致宇宙总体的熵增加,最终会达到一个极大值,全宇宙达到热平衡,没有任何运动,也就是达到热寂的状态。尽管这一结论让人懊恼,但更为关键的是,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宇宙越来越多彩,并没有趋向平衡的任何迹象。
历史上有很多对热寂说的批判,其中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的一段话被我国各级各类的教科书所普遍引用,但那只是从哲学的角度,而非自然科学的角度来阐述这个问题。现代宇宙学的发展使得热寂说不再成立,其主要观点有两点:
(1)宇宙是不断膨胀的,在膨胀的过程中,宇宙的温度不断降低,导致物质和能量的脱耦。举个例子:当温度很高时,质子、中子和电子都是单独存在的,随着温度的降低,这些质子、中子和电子会组合成各种原子,比如氢、氦、氧……物质从只有3种形态变到了有几十种上百种形态;随着温度的继续降低,这些原子又会组合成分子,分子组合成我们熟悉的大千世界。这个过程就叫做脱耦,是一个从无序到有序的过程。只要宇宙不停止膨胀,类似的过程还将上演,宇宙会变得更加有序。
(2)宇宙中万有引力起重要作用,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宇宙成为一个负热容系统:对大多数系统来讲,吸收热量则温度升高,放出热量则温度降低,在万有引力作用下的系统则刚好相反,放出热量的同时温度会升高,所以称其为负热容系统。负热容系统是不稳定的,是永远没有平衡态的。既然没有平衡态,熵就不会有极大值,当然也就没有热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