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百味中餐和世界的基石

(2009-03-18 15:18:38)
标签:

科普

物理

科学

夸克

诺贝尔

钱三强

盖尔曼

基本粒子

前沿

分类: 柠檬故事

阅读前,你只需要有初中文化就足够

阅读后,你对夸克的了解大体相当于物理专业本科水平   

   

    物质世界的基石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千奇百怪,但如果去问一个物理学家,他一定会脱口而出——夸克!夸克组成质子和中子,质子和中子组成原子核,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原子组成分子,分子组成世界——这是一个物理学硕士给出的夸克定义。到底夸克是什么?

    20世纪以来,物理学家们一直致力于寻找组成物质世界的最小单元。1919年,卢瑟福发现质子,1932年,查德威克发现中子。至此,人们普遍认为电子、质子和中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是不可再分的,并把他们称为“基本粒子”。但随着介子和超子在20世纪40到50年代的陆续发现,基本粒子的家族迅速扩大,迄今为止已发现400多种粒子,很难想象这几百种粒子都是基本粒子。

    1964年,美国物理学家盖尔曼提出了“夸克”模型,指出质子、中子等许多粒子是由夸克组成的,夸克才是构成物质世界的最小单元。

    夸克共有6种,分别叫上夸克、下夸克、奇异夸克、粲夸克、底夸克和顶夸克。看待这些名字姑且就当作张三夸克、李四夸克……如果说,上、下还是有含义的,代表自旋。而奇异和粲只是个符号,不要扣字眼,望文生义。粲夸克的英文名字叫charm quark,字面意思是有魅力的夸克。可真不是有什么物理学家用高科技手段,看见这个夸克长得有什么风韵。物理学家们把他们称为6“味”。这个“味”也并非是用谁用舌头一一尝过,也就是借用这个概念而已。不过根据一本美国人写的书,选择“味”这个概念,还真跟我们中华美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夸克之父盖尔曼好吃中餐,每逢光顾中餐馆,必用中文点菜,以炫耀其广博的知识。也许有感于中餐味道丰富,给了他灵感——用“味”来区分夸克。

    说到中国,还有一件事不能不提:1965年,我国物理学家朱洪元也提出了质子、中子等的内部存在新的粒子,并给出了描述这种粒子的函数。钱三强先生把给这个粒子起名为“层子”,表示这只是物质结构许多层次中的一个层次,很有哲学思想噢。不过现在人们更愿意使用“夸克”这样一个音译词,已经没什么人知道层子这个名字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