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金博士导读
中国和美国都有不少优秀的高中生,但中国高中生渴望到美国来学习或深造,为什么?
可以批判美国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不可否认,美国的教育是地球上最棒的,这点可能连最仇恨美国的人也不会或难以否认。
从高中进入大学,美国名校择优录取优秀人才的永久性标准,不只是分数,而是综合特质,对计划留美的中国高中生、大学生或有志青年,须知,满分只能说明高智商,擅考试,其他方面怎么样?
比如爱心,是否关系弱势团体或普通人?比如义工,是否愿意无私帮助别人?比如领导力,是否具有团队精神并能起到标杆作用?
美国高中生的平均成绩GPA、综合考试成绩SAT仅占录取标准50%左右,其余包括高难度的入学散文、校外活动、义工服务、特殊才能、推荐信等,综合能力优秀的考生才更具竞争力。
今天推荐一位高中生Sara Volz,为了做研究, 她把实验设备, 搬到了闺房床底……
80、90、00后的年轻朋友们,一定要认真阅读。

海藻变“石油”
文章来源:综合新闻
Seaweed Oil
一般少女的闺房, 都充满了各种温馨可爱的东西, 但看看这个姑娘的闺房··· 上面是床,下面却是瓶瓶罐罐的绿色液体
这可不是什么科幻大片里的场景, 而是实实在在17岁姑娘Sara Volz的房间。这个看似狭窄普通的小阁楼, 即是她的闺房,也是她的实验室。

就是在这里,她把藻类植物变“石油”这一看似不可能的奇迹,变得具有现实的可能性、可操作性。又是一位颜值不低的姑娘···

但奇迹的发生并非一朝一夕的偶然, Sara极小的时候就表现出对自然、对各种变化反应浓厚的兴趣。5岁的时候, 她已经深深痴迷于瓶瓶罐罐里的各种物质, 那时父母只当她是好奇。

稍长几岁, 她就把各种物质的属性摸得滚瓜烂熟。

即使是一丁点的差异, 也逃不出她的眼睛。


她对自然、对化学的热爱, 无需多言,从一个细节就展露无遗。
哪会有一个少女把化学元素周期表穿在脚上?
13岁时当大部分女生开始关注穿衣打扮, 她却开始考虑可再生能源。

只因老师课堂上的一段话:
“藻类植物作为一种可迅速再生的资源,
现今转化为生物燃料在技术上已成为可能,
但相当昂贵的生产成本让这种技术难以落地。”

本来就对生物化学领域有着强烈兴趣的她, 一下子被这个问题点燃了, “普通的藻类如何替代传统能源? 又是什么样的原因让它如此昂贵?”
带着这些问题她跑去美国顶尖的实验室,求教了几十位相关领域的教授,却没有一人认真回答她的疑问。

他们不相信这个满脸稚气的小姑娘,会在这个令上百位顶尖科研人员头疼的难题上有所作为。“也许她只是三分钟的热度,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的冲动之举。”


怅然失落的她, 在离开高端精尖实验室的途中, 决定了一件事: 在家中组建自己的实验室。 幸好有一对开明的父母,他们全力支持女儿的决定。

人人都知道藻类植物可转化为生物燃料, 却没有人关心它的成本为何如此昂贵, 难道仅仅是因为尚不能大规模生产的问题?
带着这些疑问, 她一头扎进了自己的闺房实验室。
为了观察照顾藻类植物,她甚至把自己的作息时间调整到和藻类的生长周期一致···

无数次的失败、培育, 再失败、再培育之后, 她有了惊人的发现:相同的营养、培育环境下,不同藻类的含油量却有天壤之别。


“如若精选甚至培育出含油量极高的藻类, 那生产成本昂贵的问题, 岂不是就能顺带解决?”


有了这一思路, 她异常兴奋, 没有高端的实验室, 她就在简陋的实验条件下, 进行人工选择、引导培育!

从13岁开始5年最美好的花季时光,
她都献给了自己的实验室,
回报她的却是一次次孤独而没有尽头的尝试。

经过几千次的试验尝试,17岁的她有了意外发现: 烯禾定这一通常用在除草剂中的物质, 竟然完美地杀死了低效的藻类植物, 而高效的生长者反而茁壮成长。
这一发现让她大喜过望,5年啊,整整5年,她的想法终于见到了一丝曙光,她赶紧把这些高效藻类另行培育。


结果培育出了拥有高含油量细胞的藻类,这极大地降低了提取生物燃料的成本,
经过核算同样产出一桶油,
它的成本还不到2美元。

在全球都在寻找替代化石燃料能源的背景下,这项研究的重大意义不言而喻。正因如此,她的突破性研究项目,让她在英特尔科学奖中获得第一名,并获得100000美金的奖励。
这个一身投入科学研究的姑娘,上台领奖时自己都觉得难以置信。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已将她提前录取。


不仅如此,她的研究还惊动了美国军方,因为这关系到国家的能源保障与安全。


奥巴马在表彰她的白宫演讲中,开玩笑似地说:这个姑娘,竟然在她的阁楼闺房的床下,完成了如此意义非凡的壮举,简直太不可思议。

而姑娘则机智地回应道:
“我希望美国的下一代孩子,
不会在他们的卧室床底,
完成实验研究。”
话音刚落,台下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