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日韩两国于12月28日就双方解决慰安妇问题达成历史性的共识。
安倍首相代表日方对慰安妇罪行公开致歉,日本政府将拨款10亿日元(约5380万元人民币),协助韩国成立支援慰安妇的基金会。
日韩就慰安妇问题达成最终协议,说明日本政府对二战期间强征慰安妇事实上的直接承认,而中国上海是日军实行“慰安妇”制度的发源地,迄今已经确定160多个“慰安所”,即使中日暂时无法达成相关协议,也否认不了中国慰安妇的问题。
很多人关心的是,为何日韩能达成协议,日中远远不能达成协议?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陆慷随后回应称,强征“慰安妇”是日本军国主义在二战期间对亚洲等受害国人民犯下的严重反人道罪行。中方一贯主张,日方应正视和反省侵略历史,拿出负责任的态度妥善处理有关问题。
陆慷的回应甚至没有具体提及中国慰安妇的问题,差强人意,怪不了日本政府吧,中国外交部连申诉都没正式提出,相关申诉只是来自民间,很遗憾。
《环球时报》称:“日韩两国关于慰安妇问题可以得以在一夜之间彻底解决是因为美国在背后大力操盘。而美国促成和解的目的只有一个:遏制中国。”
又来了,又是美国“阴谋阻扰日中达成慰安妇协议”,这是日韩和日中关系的问题,与美国没有什么关系,再则,美国与日韩都是亲密盟国,乐见两国就二战历史遗留问题达成协议,而中日关系处于历史低潮,在这样的不友好时期,中日怎么可能达成重大历史问题的协议?
大公网
12月29日讯 综合韩联社、共同社、美联社、英国广播公司报道:韩国和日本外长周一就僵持已久的“慰安妇”问题达成历史性协议。日方同意拨款协助韩国成立一个10亿日圆(6400万港币)的“慰安妇”基金会,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以内阁总理大臣的名义表示由衷歉意和反省,亲自致电韩国总统朴槿惠致歉。
经数小时谈判后,韩国外交部长尹炳世与日本外相岸田文雄28日下午于首尔的韩国外交部举行记者会,宣布就“慰安妇”问题达成历史性共识。
朴安通电话确认共识
岸田在记者会中称:“在日军的参与下,伤害了众多女性的名誉,日本政府感到深切的责任”,首相安倍晋三以内阁总理大臣的名义对此表示“由衷道歉和反省”,确信韩日关系将迈入新时代。双方商定,韩方将发起成立“慰安妇”受害人援助基金,日方将利用财政预算向该基金出资10亿日圆。
尹炳世表示,若日方切实负起责任,韩方将确认“慰安妇”问题“会得到最终的、不可逆的解决”,即日方不能也不会再对“慰安妇”争议的相关责任予以反悔,或出尔反尔。
双方还确定今后克制就“慰安妇”问题的互相攻击。至于日本政府多次抗议并要求撤除首尔大使馆前的“慰安妇”少女铜像,韩方称“将努力透过与相关团体协商,适当地解决问题”。
记者会后,安倍晋三与朴槿惠通电话,确认共识的内容。安倍向朴槿惠直接表达“道歉及反省”,不能把问题留给下一代,朴槿惠则期待协议的结果能被诚实地履行,以此成为韩日关系的新出发点。韩日朝野评价相对正面,前日揆村山富市也给予了肯定。
中方促日反省历史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陆慷就日韩两国达成协议后说:“我们注意到有关报道。强徵‘慰安妇’是日本军国主义在二战期间对亚洲等受害国人民犯下的严重反人道罪行。中方一贯主张,日方应正视和反省侵略历史,拿出负责任的态度妥善处理有关问题。”
韩日外交人士透露,美国政府将就韩日达成“慰安妇”发表“欢迎声明”。分析指出,韩日在今年下半年关系突然“回暖”,除了两国因经济原因需要“解冻”外,今年时逢韩日建交50周年,希望强化美日韩同盟关系的美国,一直在背后促使韩日尽早化解矛盾,也被认为是“慰安妇”问题闪电达成协议的原因。
日回避责任 不认赔偿
分析指,韩日虽然达成了历史性协议,但后续如何落实依然是焦点。韩联社指出,韩日双方当天没有签署正式协议,由两位外长口头宣布了上述内容,能看出两国政府互有妥协,若干争议仍无法获得平息。
韩国内部认为,尽管日本政府与安倍晋三公开就“慰安妇”致歉具有实质意义,但日方提到的“责任”,究竟是指法律上的责任,还是道义上的责任,在声明中不明确。安倍以“内阁总理”身份致歉,被认为“个人立场”过于浓厚,而缺乏国家层次对“慰安妇”事实的认定与究责。韩国媒体称协议所保留的折衷空间,仍能让日本政府在对内层次上回避“慰安妇”的责任问题。
在与日本记者的闭门会议上,岸田也重申日本政府的立场:东京不认为这10亿日圆是“赔偿”,只是一个“缓解受害人情绪上伤痛的日韩合作项目”。他强调,日本政府关于韩日间索赔权的法律立场没有任何改变,即1965年建交时所签订的条约已一次性解决了政府间索偿问题。
最新民调显示,有57%的受访日本民众认为,在“慰安妇”问题上“没必要”向韩国让步。
【配稿】韩团体:安静“女孩”何足惧
图:竖立在日本驻韩国大使馆前的“慰安妇”少女铜像/美联社
据路透社报道:2011年起在日本驻韩国大使馆外竖立的一座象徵受害“慰安妇”的少女青铜像,可能成为检验日韩解决“慰安妇”问题的试金石。
对很多日本官员来说,这座竖立在大使馆前的1.2米高铜像,象徵韩国不愿意让“慰安妇”问题遭到淡忘,冒犯了日本的国家尊严。一名日本前外交官说:“这不是友好国家正常做的事。他们(韩国市民团体)逢星期三都在那儿,在大使馆门前,为了慰安妇问题示威,提醒每个人。这样做并不好。”
韩国市民团体“韩国挺身队问题对策协议会”拒绝接受日方在谈判中搬迁铜像的要求,“该座铜像不可以作为达成任何类型协议的条件或工具。政府谈论拆除或移除该座铜像是不可接受的”。
与丈夫一起制作该铜像的韩国雕刻家金曙炅说:“该座铜像一点也不吓人呀。那只是一个女孩安静地坐在那儿而已。看看德国。他们几乎天天都在道歉,但日本反而在谈判桌上谈论要移除它?那个女孩就像那些受害者那样,望着日本大使馆,不会太虚弱或太愤怒,但会很坚强,而且永不羞愧。”韩国“慰安妇”援助机构“分享之家”负责人安申权说:“该座铜像应该永远都留在那儿,好让大家记住历史。”
【配稿】韩在世“慰安妇”:要的是“法律赔偿”
图:韩国“慰安妇”受害人28日在光州的援助中心接受采访/美联社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住在光州“分享之家”养老院内、目前仍在世的韩国“慰安妇”受害者,并非全部接受这次韩日外长的谈判结果。
88岁的受害者柳熙南在得知双方政府的公报内容后表示:“我们守候着政府解决问题的意志,只等待着政府透过法律解决问题。”柳熙南认为,韩国政府既然出面表示希望在今年内解决问题,就照政府的意思走。她更说道:“回想我们活过的日子,现在钱不是问题,而是因为我们无法拥有作为人类的权利而活着,无法满足。”与柳熙南同龄的受害人李容秀则无法接受这个结果。她指责称:“他们(日本)只是装模作样讲说要‘谢罪’、‘让她们得到赔偿就行’,然后自己照自己的意思做,而我们从来未和他们(日本)一起参与协商。”李容秀认为,她们要的不是“补偿”,而是要“法律的赔偿”。她愤怒地表示,将忽视本次两国政府针对慰安妇问题达成协议的内容。
仅46人在世
韩国在1992年首次出现大型的“慰安妇”维权集会。1991年,韩国首位“慰安妇”被害人金学顺,公开自己的经历,随后韩日双方针对“慰安妇”问题,展开长达24年交涉与议论。
在韩国,共有238人向政府登记为“慰安妇”受害者,目前仍有46人在世,平均年龄已达90岁。尽管韩日政府间终于对“慰安妇”问题达成共识,但往后包括“慰安妇”受害者的名誉恢复、生活支援的工作,日本政府未来将采取何种姿态持续面对,向来对日方极为敏感的韩国社会与市民团体,目前仍对此持观望态度。
除了韩国,中国也有很多二战“慰安妇”受害者。根据内地媒体报道,截止今年10月,中国内地依然健在的“慰安妇”受害幸存者只有20人了,台湾地区也仅剩4人在世,她们的索偿依旧遥遥无期。
大公报12月29日A5版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