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3年内将有千家中概股回归国内资本市场捞钱?

(2015-06-08 06:58:01)
标签:

杂谈

刚看到一则信息:“未来3年内将有近1000家美元背景的存量创新公司集体回归国内资本市场,或将吸引近两万亿美元的资产进入A股和新三板市场。”

这里说的应该是当年激动万分不顾一切奔赴美国上市的中国概念股(中概股)。

此信息如果成真,从严刑峻法的美国股市回归视法治如儿戏的中国股市,乃不祥之兆,大祸降临。

根据信息的提前预期理论和《金智库》的最新研究分析,这类公司的动机不仅卑鄙而且极具投机性,大规模回归不是带动两万亿资金进入中国股市,而是纯粹为了吸纳资金入个人囊中和外流,极可能因此触发第四波疯牛市的180°大拐点。

为什么?简而言之:

1)在美国市场不守法或无法达标的中概股回归中国,二婚改嫁,改头换面,只能摧毁投资人对中国市场法制化仍然残存的一丁点儿信心,稍有智慧的投资人第一时间都会想到,这些公司在海外不少被纳入黑名单,回国与其说是洗心革面,不如说是入乡随俗。

难道中国就真是投机客坑蒙拐骗的避风港?

2)所谓两亿美元的资产绝大多数,实质上早已是被美国或海外投资人消费过的过时甚至是劣质资产,核心价值不复存在。

你相信投资人会青睐人老珠黄的黄脸婆吗?

3)三年后,也许一年后,也许更早些,中国股市可能已进入疯熊市,第四波投机性疯牛市可能早已落幕,唯利是图的投机性中概股可能鸡飞蛋打,赔了夫人又折兵。

你相信这是最佳投资契机吗?

4)为了逃避海外正常严格监管,换个名就改嫁,可能面临中国政府更严格的监管和自媒体更苛刻的曝光,别把大陆中国的政府官员、媒体人、机构和散户投资人都当成会飞的猪。

你不觉得这是飞蛾赴火吗?

4年前,130家中概股被华尔街列入黑名单,至今仍未解除,中国上市公司涉嫌做假账卖假货的欺诈行为伤害了投资人的利益,在中国无所谓,法律形同摆设,在严刑峻法的美国股市,不可能为所欲为,那些经不起SEC审查和做空公司指控的中国企业,最好呆在A股创业板上市,赴美上市风险太高。

可怜的中概股,在国内习惯了没有法制的人治环境,官商一体,用权钱摆平一切,但一到海外特别在严刑峻法的美国,一切只能依法办事,水土不服,08年就有130家中概股上过造假黑名单,成为做空基金和诉讼律师的猎物,遭猎杀、破发、停牌、退市,沦为一美元以下垃圾股,赔了夫人又折兵

 在美上市的唯品会(VIPS),近日面临美国做空公司前所未有的做假账指控,尽管唯品会昨日业绩预报靓丽,但受指控影响以及2015二季度盈收预期降低,股价重挫,历史最高31美元,今天盘后交易24.8美元,前一轮对阿里巴巴贩卖假货以及这一轮对唯品会的假账指控来势凶猛,不可小觑

结论是,这些朝朝暮暮见异思迁投机取巧的二婚中概股,不值得中国投资人投机客青睐。

听金博士的,不会错,我们可就此展开大辩论。

《金智库》独家点评

3年内将有千家中概股回归国内资本市场捞钱? 3年内将有千家中概股回归国内资本市场捞钱? 

  以下是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罗兰的报道:

       推出新融资方式 迎接中概股“返乡”

  国家鼓励海外上市企业回A股

  海外上市的“游子”如今正被召唤回国创业。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创新投贷联动、股权众筹等融资方式,推动特殊股权结构类创业企业(VIE)在境内上市。业内人士分析,在新政策感召下,原已搭建红筹架构的境外上市公司,有可能会“去VIE,拆除红筹架构”,踏上回归中国资本市场的道路。

  “等不起”企业选择“出海”

  国务院新政中提出的特殊股权结构类企业,是指红筹架构和VIE模式的企业。据专家介绍,红筹模式是指中国境内的公司(不包含港澳台)在境外设立离岸公司,然后将境内公司的资产注入或转移至境外公司,实现境外控股公司海外上市融资的目的;VIE模式是红筹架构的一种演变,又称协议控制,指境外注册的上市实体与境内的业务运营实体相分离,境外的上市实体通过协议的方式控制境内的业务实体,业务实体就是上市实体的VIE。

  据不完全统计,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微博]纳斯达克(5068.46, 9.33, 0.18%)上市的中国企业中,大约有近百家使用VIE架构。

  一些中国企业舍近求远漂洋过海募集资金,实有难言之隐。

  之前,A股市场持续多年低迷,且IPO门槛高、排队久,难解企业上市融资之渴。业内人士分析,强调盈利指标让很多新兴行业企业对A股望而却步。以互联网公司为例,易官分析师唐佳说,许多大型互联网公司选择赴美上市,原因之一是A股对上市公司业绩要求比较高,而很多互联网公司一开始都不盈利。

  进入海外股市则相对宽松得多。据介绍,美国资本市场长期以来对创新企业持欢迎态度,一家科技公司的董事长总结说:“美国是看到企业未来有前途就让他上市,我们是挣了钱才能上市。”

  在中国“等不起”的企业转而选择海外上市。有统计显示,仅在2010年,就有43家中国企业赴美上市,融资金额高达39.9亿美元;2013年海外上市的66家企业,分布于香港主板、纽约证券交易所、纳斯达克[微博]、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和伦敦5个市场;截至2014年底,已有超过300家来自中国的公司在纳斯达克敲钟。

  海外上市也会“水土不服”

  离家打拼的海外上市企业,在陌生国度不时因水土不服患病。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微博]介绍,中国企业赴境外上市,尤其是到美国上市,不可忽视的是,要承担的监管成本十分高。

  “中美之间除了会计准则及相关法律存在巨大差异外,更重要的是大部分中国企业很难适应美国的信息披露制度。”董登新指出,这也正是美国监管层及投资者普遍喜欢“找中国企业麻烦”的主要原因。

  此外,海外投资者普遍对中概股了解甚少,还有一些机构肆意作空,造成中概股虽然业绩高速增长,但估值偏低,股价与业绩偏离的反差,融资能力因此受限。

  如今,随着中国股市向好,在境内外上市的同类企业融资差距越来越大。据报道,有的在美国上市企业,市值徘徊于3亿到5亿美元一线,而同行业较小公司在A股的市值则动辄数百亿元人民币。

  政策“红包”敞开回归大门

一年来,中国资本市场由冷变成全球最火热的市场,吸引着许多企业回归。据外媒报道,“监管信息显示,目前至少有20多家已在美上市的中国企业正采取私有化措施,并计划在中国上市。”

  专家分析,中国资本市场IPO重启、沪港通落地、注册制改革,更为宽松的、有利于促进互联网和创新型企业上市的规则不断出台,加上市场氛围好,发行价格高,对于企业来说十分有吸引力。

  据已经“打破VIE架构、回归A股”的公司——暴风科技的天使投资人、IDG亚洲区总裁熊晓鸽[微博]介绍:“我在中国做风投20多年,投了很多互联网公司,但一直有个遗憾:这些公司都是在国外上市的。4年前,我们决定让暴风科技在A股上市。今天暴风成功站在了这里,我再也没有遗憾了。我希望以后优秀的公司不一定非要去国外上市,而是在国内创造好的产业、好的就业机会,同时带给国内投资人更多的投资机会。”

      北京盛世景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长吴敏文预测,未来3年内将有近1000家美元背景的“存量创新公司”集体回归国内资本市场,或将吸引近两万亿美元的资产进入A股和新三板市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