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感恩教育捐款爱心强迫利益杂谈张宇东 |
分类: 大学教育 |
前一阵子看新闻,说的是湖南益阳医学高等专业学校的毕业生必须向学校捐款10元才可以离开学校,这样的规定让很多学生感到奇怪。我看到这则新闻也感到奇怪,国家政策,高校规定中都没有这样的例子,而这所学校是如何做出的规定。细看这则新闻,这个强制捐钱的行为倒是成为学校的一个“传统”,已经延续了几年,而且捐款的价格还有上升的趋势,从以前的5毛,1元,到现在的10元,大有强迫学生缴纳的捐款数额随着经济发展水涨船高的意思。大家纷纷表示对这强制的制度不理解,学校给出的答案却是,这是一种感恩,是学生对学校的“感恩”行为。
感恩,学校给出的了冠冕堂皇的理由,但是这种感恩没有得到学生的支持,反而从学生排斥的态度就可以看出他们并没有真实的会去感恩。对于这种强制性的安排,遭来了多数人的不理解,尽管10元钱看以来不多,可是学校也没有理由向毕业生强制收取。从新闻中可以看出,学校通过毕业生的捐赠,在学校里修建了雕塑,这样做是学校的面子工程,同学们反对的地方也是这里,捐赠的钱物不去为图书馆添上新书,为在大家学习上得到帮助,而只是为了检查,为了面子。
感恩,应该是真心实意的从内心发出,学校这种强制行为是换不来学生的真心。如果学校采取随意的捐款还是可以理解,学校可能由于资金不足,希望学生可以进行帮助,可是强制这个规定就激化了学生的反抗情绪。学校是教育,教导,培养学生的地方,学生在这里生活自会有自己的体会,他们的学习,性格的养成很多都在学校里完成,而学生也是花了学费在学校里学习。我一贯认为校方和学生是平等的关系,学校不会高于学生,而学生也不能凌驾于学校至上。校方提出这些做法,是完全没有考虑到学生真正的情绪,就如上面新闻中所说的是为了自己的面子工程,而且在收取捐款的时候还要加上这么一个理由,更是不应该。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今天你以学校为荣,明天学校以你为荣。这些标语经常出现在学校的墙壁上,学校是学生生活、学习的场所,明明两者是共存的关系,相互依赖,相互发展,而这几年普遍出现学生和学校对立的情况,学生不满学校制度的问题事件屡有发生。比如说今年河北某大学出现了学校按照自身的规定拿走国家拨款的研究生经费的30%,而且没有告知学生原因,这种不透明,不公开的做法,肯定会引起学生的不满,有这样的情绪存在,学生的感恩就不会存在。
学生对于学校的感谢其实也是正常的行为,学校培养了学生,除去生活、学习上的影响,更多是大学风气对一个人的塑造。很多学生从学校里走出来,记住的不止是专业知识,学习技巧,还有思想上的完善,做人,做一个优秀的人。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传统,这里的传统不像是新闻的“捐款”一般,它应该是真正可以激励学生的,就如清华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北大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这些都是学生在学校里面去获得,并且可以相伴一生的财富,他们的一生都会为此感恩,学校里留下的不应该都是不满的情绪,还有对老师的尊敬,对这所学校油然而生的自豪感,还有应该存在的传统,这些才会是学生真正对学校感恩的原因。
这几年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新闻,学校的行政管理也是其中的重要的因数,只是一味朝向利于自己的方面,而且还是片面的方面,这样的行政管理势必会造成不好的影响。学校行政管理应该是公平,公正,透明的管理学校事务,更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利益,他们应该是为学生,老师服务的,并不是可以主管一切校园事务。学校的检查制度也应该完善,监督可以更好维护自身和学生的利益。
在这则新闻的最后,这所学校的校方已经撤销了感恩的规定,只是并没有向学生做出解释。学校想要真正得到学生的感恩,这种学校态度肯定是不可取的,还好这种“传统”已废除,希望还存在。学校也该进行反省,少一些这样的行为,多一些可以让学生真正感恩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