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艾滋病性病携带者感染病毒疾病灾难社会生活杂谈张宇东 |
分类: 生活随笔 |
“我国不再限制艾滋病患者入境了”,新闻如是说。
看到这个消息我第一反应就是担心。虽然这种担心其实似乎也没有什么实际意义,艾滋病在中国的流传不完全是外国人造成的,要预防艾滋病也不是单靠禁止外国艾滋病患者进入中国就能立竿见影的。不过,如果艾滋病患者可以随便入境的话,还是很令人担心的:我们能够防止其成为传染源吗?目前国内的医疗水平和各级医疗机构的实际工作能够达到预防目的吗?我们有足够的能力来应对艾滋病扩散吗?
我记得看到过一个新闻,说一个大型医院拒绝为艾滋病女孩医治。这件事本身让人很气愤,但是却真实反应了我们国内医院对艾滋病毒的束手无策。如果说我们队艾滋病毒有偏见,可能扭曲认识它,然后将其无限的恐怖化的话,那医院拒绝救治,就是在专业和科学的角度上告诉我们艾滋病毒的杀伤力。有研究显示,在我国艾滋病的递增速度达每年30%。艾滋病流行波及范围广,疫情上升趋势明显,某些地区进入快速增长态势,感染呈簇状分布,主要在农村地区,现已波及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扩展到社会各个阶层,以沿海及大城市为主。而去年12月世界卫生组织发现,全球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人数达到4000万人,这意味着全球每160个人当中就有一个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而在东欧和中亚,在过去不到10年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数目增长了20倍。
如此迅猛传播的艾滋病,在今天已经被称为“超级癌症”和“世纪杀手”,这样令中国医疗机构不得不绕道而行的病毒,一旦对中国普通人群开放的话,我们不得不担心其后果。
我们的国情复杂,人多地博,很多人卫生观念淡薄,没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尤其是关于性卫生方面。在前不久的一次针对大学生的性卫生的调查,近七成人都没有相关的知识,常常因为不注意自我保护而感染疾病。这样的现状来面对艾滋病性病患者入境的话,我们则很难安心。
现在的年轻人在性观念方面比起先辈要开放许多,他们对性的认识和轻视令人惊讶。可是相对于他们的性观念的开放,他们的性知识却是匮乏的可怜。孩子们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更不知道如果合理的进行性活动。他们为了特立独行往往做出很多出格的行为。这样的一群孩子如果暴露在没有艾滋病患者入境限制的状况下,就像一群完美没有防护的幼儿,纯洁单薄的身体将面对的现实和后果将很可能不堪设想。
目前的中国有几个特殊的现象:未婚先同居见怪不怪;一个人有几个性伴侣很正常;年轻女孩以能够和老外有亲密接触为最高荣耀;遍布大街小巷的性工作者忙得不亦乐乎……这些特殊的现象都为艾滋病的扩散和蔓延埋下了隐患,如果明知一个人是艾滋病患者而不加约束和限制地任其进出入境,也许让我们担心的事情就会迫在眉睫。
单靠艾滋病患者本身的道德越是显然无法阻止这种疾病的迅速蔓延,否则它也不会如此长驱直入地大行其道。我们有理由相信艾滋病患者未必个个都能肩负社会责任,能够约束自己,老外到了中国最大的收获就是无数投怀送抱的年轻女孩,这是一件无比危险的事情。在国外关于艾滋病患者的诸多新闻中,很多人出于报复心或别的目的而选择和别人发生性关系,从而将病毒传播出去的并不鲜见。这并不是危言耸听。泰国之所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艾滋病大国,除了他们性开放之外,就是他们很多人为了挣钱,即使有艾滋病毒也会跟别人发生关系。
中国人虽然对艾滋病谈及色变,可是真正说到如何防止却少有人知。一项针对大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大学生不懂得性病预防知识。一些边远地方更是不知艾滋病为何物,在卖血过程中感染艾滋病的患者最终使得一个村子的人都成为感染者。无钱医治的贫困农民感染之后的唯一出路就是在家等死。记录片曾记录那些人一步步走向死亡的无奈过程,那是一种毁灭性的震撼。
现实往往是残酷的,我们必须认清现状,在担心、焦虑之余拿出更多的精力来学习和加强艾滋病、性病的防护知识,真正洁身自爱,远离艾滋病毒。因为如果一个人连自己对自己身体面对不限制的艾滋病毒之时都存有侥幸心理的话,那别人将更加无法防止。不论国家怎样,我们要想从个人杜绝传播途径,只能注意时刻保护自己。但从国家的角度来说,对于那些有可能威胁到过敏安全的个体和行为,应该予以约束,因为一个患者进入之后的不良作为很可能会感染一大片人,一旦蔓延开来,其破坏力和影响力将比任何武器都大得多。
我无意于歧视艾滋病患者,只是就事论事地讲,我们应该在关心和教育好国内的感染者的同时尽可能地减少外来者对其他国民的感染可能,这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民众的健康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