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高考招生腐败潜规则学生家长走后门社会生活张宇东杂谈 |
分类: 高中教育 |
规则是现今社会的一个特色,各行各业都有规则,脱离了规则或者是在规则之外游走,任你多么努力都很可能一无所成。娱乐圈有潜规则,招生的圈子里也有潜规则,屡屡曝光的招生丑闻折射着“象牙塔”内的纷乱生态,考试的不公平已经不仅仅是损害了学生的利益,更多的时候,这种不平等已经开始损害整个教育的发展前景。
高考是一个大事,所以围绕着每年的高考,接连爆出来的也都是一些关乎大计的新闻。高考招生中的潜规则存在于高考过程中各个环节,形式多样,除了最常见的买分卖分和“高考移民”,还有招生老师向学生收取贿赂等现象,特别是在艺术类等长期热门的高考录取中,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着的诸多不良现象和规则恐怕更加猖狂。
高校因为招生而滋生的腐败已经不是新闻,我们为我们的孩子痛心的时候,也开始为整个社会的教育环境开始担忧。招生办是大学的机关和门面,招生办的主要工作就是为大学笼络高质量的人才,这是职业道德使然,也是招生办的生存法则所决定的。如果招生办因为贪图钱财满足私欲而置公平公正原则而不顾的话,整个的教育系统都会出现溃烂。
存在的事物必定有一个合理的缘由,我们痛恨渗透到教育中的腐败,不过也也要理性地看待这个问题。其实长期以来我们应该说对一些发生在高招中的特例给予了充分的理解和接受,比如一些优秀生特招的情况,比如出于特定奖励格外加分的学生等,还有由于地区高中教育水平差异造成的录取分数悬殊等情况。广为人知的例子是北京地区的学生高考分数线比较低,录取比例高;某位考生因为某方面能力较强而被降分录取,例如清华大学的蒋方舟,这些不能算作是潜规则。每个地区的分数线划定是根据当地的教育水平来决定的,但是相同的是都是从高分往低分依次划分,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区域性分数差异也有一定的合理之处。而类似蒋方舟这样的少年作家因为写作能力而被降分录取的现象,也是大学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表现,无可厚非。很多时候,一些家长容易把这样的现象也混淆在招生潜规则中,这是不合理的。
现在的高考中有一个尴尬的问题就是几乎每个家长都痛恨在高考中舞弊的各种行为,但如果能有机会,几乎每个家长都会选择为了孩子进行舞弊,换句话说就是:并非家长不愿意舞弊或者遵循潜规则,而是没有条件和能量成为潜规则下的胜利者。学业有成是所有家长对孩子的期盼,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进入一个好的大学,将来有一份好的工作,为了这个目的,很多父母甚至动用一切合法甚至不合法的力量来为孩子寻求一条通往名牌学府的路径,而正是这种心态,给了很多高校招生人员和地方招生部门的一些人可乘之机。学生的前途重要,但是要有一种正确的态度来对待这件事。别人营私舞弊之时我们能义正言辞地斥责,到了自己身上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混过去的态度,比招生办的这种潜规则更值得被谴责。
高校招生存在潜规则,存在不良现象,但是这样的现象并不是所有的部门都存在。但在个人理解上,家长和考生可能过分夸大了高招中的不规范运作,甚至一些老师都在临近高考的时候叮嘱自己的学生们要么找人,要么找关系,从基础教育阶段开始,其实家长和老师已经无奈地在孩子们的心灵中埋下了一颗种子,这颗种子发芽生长只有一定不是健康茁壮的苗,因为它在泥土中的时候已经被改变了基因。
家长心疼孩子,关注孩子的未来,生怕自己的孩子在高考中被淘汰,于是但凡能有些关系能够走走后门的人,都选择了服从这样的潜规则并且以能够找到接收贿赂的人而欣慰,你那个时候肯定完全忘了自己正在做的是一件向来痛恨甚至是正在犯罪的事情。
家长在无奈之下对高招潜规则的服从也催生了一些以行骗为目的的考试中介,以疏通关系和找熟人为名目骗取考生和家长的犯罪活动近年来屡见不鲜。这些人通常比家长更熟悉招生体制,他们能够轻易捞取不义之财,而且堂而皇之地把一切骂名都转嫁给招生办,这类人最难杜绝,他们的行为使得高校招生的内幕更为骇人。这些人固然可恨,但如果没有高招中的各种漏洞和由来已久的各种通行的地下规则,我相信这些人的行为便没有了市场,归根结底还是高招本身的问题。
一种比较理想化但又略显得无力的建议是:面对招生中的不公平现象,家长要提高警惕,要洁身自律,要坚决抵制不良风气,不能参与到行贿行列中助纣为虐。但这仅仅只是一个显得很无力的建议和希望,并不能从根本上打破高招潜规则。
高校相关的领导我相信都知道在招生中普遍存在的舞弊行为,但是大多选择了默许或者睁只眼闭只眼,领导层上的不作为和纵容是造成高招腐败的根源,如果高校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切实落实好每一项规定和纪律,我相信下游的很多问题都能够变得简单得多。不过话说回来,要在高招中做好把关工作,要严格约束和要求每一个工作人员,杜绝行贿受贿现象的发生,又岂是一朝一夕之间可以完成的?教育行业在一股浩浩荡荡的歪风中前行多年,要让风气在短时间内变得清澈,似乎神仙都难以做到。我们希望,只是简单的希望,高校在招生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为学校选拔人才的信念来招生,要着眼于学校和社会的长远发展而不是看考生给了自己多少好处。在其位谋其职,这样简单的道理,相信负责招生的老师们都能明白,中国的教育现在不差钱,迫切需要的是良心。
从国家方面来看,高校招生中出现种种不公平现象,很大程度上是政策法规不健全或者在执行层面上的力度缺失给了一些教育工作者和不法分子可乘之机。这样的现象从小了说是对考生的不公平,往大了说就是国家教育根基的不稳,从而影响国家政府的形象。这个问题只能留给国家和相关的部门去考虑,我们的谴责和担忧几乎没有任何分量。
每年的高考都是家长最忙碌最焦急的时候,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被好大学录取有一个好的前程,这个时候也是招生潜规则最猖狂的时候,我们需要一个公平合理的教育环境,希望我们的下一代能够接受公正公平的对待,那就向招生潜规则说不,迈出抵制潜规则的第一步吧,为我们的下一代创造一个公正有序的未来,这一切都需要我们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