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两会的召开,与会委员会的提议推陈出新,其中从事女性工作多年的美女委员张晓梅同志的提议尤为显眼,迅速引起了各大媒介网友大讨论。摘录:建议国家实行免费定期妇科检查,切实保障妇女健康;建议国家实施免费婚检 ,提高人口基本素质;建议各地制订地方性法规 ,切实保障女性农民工权益;建议加强性教育管理 ,保障青春少女健康成长等等。其中以实行家务劳动工资化,保障女性权益的提议最为荒诞,贻笑大方。即使这样的国策出台,在一定程度上讲,对男性、男性健康权、男农民工、青春少男……难道就公平?
“实行家务劳动工资化,保障女性权益”其实是一个伪命题。做家务属于家庭内部成员自觉自愿的事,这种提法看似与一般事理并非有违背之意,实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工原则对传统家庭观念的冲击,似乎很有新意,但是到底适不适合家庭内部的原则,则被张委员选择性的忽略了。合法劳动者的权益受到保护,但夫妻关系不是劳动合同关系,家务劳动工资化则无从适应。而这跟保障女性权益之间的关系更是无从谈起。做家务就有工资可拿,在这个多元社会中许多男人也做家务,他们也需要老婆发家务工资?男人的权益也需要保障吗?敢情做家务将会成为家庭成员赚外快的一种工具?换句话说,家中女性是不是做家务拿了工资,女性的权益才得到了保障,女性的地位才得到了彰显,才是对奉献精神的一种表彰?以金钱的价位来衡量对家庭的劳动价值纯属搞笑和荒唐。偶尔的玩笑也罢,如果真建立一种实行机制,结果只会催生功利思想,无助于家庭内部的长久和谐。
再看看张委员的进一步解释,“我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承认和体现女性,特别是那些全职太太在家庭中付出的劳动。”张委员的女性主义观的确体现了对女性的人文关怀,为女性朋友高举着向男权社会呐喊的旗帜,但是,通常这种不平的呐喊恰恰暴露了其地位的弱势,何况这不是领土党政之争,只是天命难改的性别差异。话说回来,女性在社会和家庭中所担当的责任和位置由其自然属性所决定和限制,女权所要争取的是在精神上与男性平等,但是女性在体能等方面弱于男性的自然分配却不可改变。
自古以来,“男主外女主内”是我国男女分责奉行的俗语,男人征兵作战在外,女人操持家务,如今经济发展让大部分女性走入职场,她们和男性一样早出晚归,在职场上发挥才能,获得薪酬。这样一来,男性在家庭中的角色悄然发生转换,他们也会担当家务中的重活累活,烧一手好菜,符合新好男人的标准。所以从普通的双职工家庭来说,幸福和谐的前提是家庭内部一定有明确的分工,清闲的人多担待,辛苦的人多休息,相互体谅和扶持才是维系一个健康家庭的基础。所谓各家有各家的生活方式,各家自有幸福标准,家务劳动工资化实质上会破坏家庭感情的纯净和和睦,让原本的温馨变得铜臭;这种以市场手段和金钱来断量家务劳动价值的思维方式不也是一种对女性劳动价值的否定形式和亵渎?
另一方面,张委员所谓的“全职太太”,其实只是养尊处优的小众,她们来自于家庭收入高于平均收入水准的家庭,因此全职太太又是一种令不少女性艳羡的身份。在家相夫教子是太太们选择的生活姿态和方式,过着相对自由的家庭生活.但她们也相应会承担因这种自由所负重的枷锁,经济上的不独立也会限制她们的,即可能来自丈夫对其付出的忽略和社会眼光的不理解。
但是,中国几千年来,社会都以贤良淑德作为一个优秀妻子的首要评判准则,这就是对女性操持家务能力的一种肯定和价值判断.因此,张委员所说太太们对家的功绩,似乎不是出于道德评判上的标准,她提倡的不过是把这种对女性价值的肯定用钱的方式表达出来.但从现实层面考虑,从中国人的家庭生活习惯考虑,有多少女性在乎老公的钞票多于感情呢,这样的婚姻又有多少幸福可言呢?因此,对她们而言,特别是全职太太,做家务体现的正好体现女性对家庭的无私奉献和牺牲精神,用价钱来衡量无异于贬损这种价值的存在。而妻子也会沦为家中的劳动工具,与老公的关系成了雇佣关系,岂不是笑话是什么?试想一个温柔可人的主妇依偎在丈夫面前把当日的家务活换算成赫赫金钱的数目,实在有刹风景。其实,全职太太缺的不是那几两银子,而是来自于对现有身份和状态的危机感。但愿张委员这一出提议,只是一桩玩笑话。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