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近来新闻颇多,先前是出了个贪污上千万的副校长,让世人发出“大学也非净土、腐败胜过官场”的良多感叹。时隔不久,却又传出在病榻前当着不能言语,依靠呼吸机保存性命的老师宣布与其解聘的消息,可谓多事之秋。众网友多以兔死狗烹来形容此举,当然也稀少的声音指出学校并无大错,转而指责社会福利的落后。
本以为武大会来一个“华丽的转身”,在众多的指责中毅然站出来辟谣,至少指着媒体说宣传误解了学校的本意。可惜的是,武大却像家庭主妇做饭准备食材一样,如数家珍的叙说如何对张老师体贴入微,连某年月日派人到老家看望张老师年逾九旬的母亲和在医院组成护理队护理数十个小时也说得一清二楚,这着实让人哑然。不由得想起一月前浙大的讣文,电视冰箱洗衣机,还有独立卫生间。而且,这么做也就罢了,居然还大言不惭的说“已经尽到了最大的人文关怀”,“建议家属通过法律手段解决问题”。
如果说前面像抽裹脚布一般描绘了一番武大和张老师之间“和谐融洽”的物质关系,还能让人发笑,那么后面的话简直就是厚颜无耻了。话说这世间的一切法律也好,道德也好,都是需要社会当时的片段认可和通行的,但是对于人的尊重这些普适的原则,却是需要在任何时候和地点都无条件的遵循。在一个可能随时丧失生命的人面前,讲出类似于“我将不再关注和尽力保持你的生命”的话,无论如何,也算不上是所谓的人文关怀。
张老师和武大之间确实只存在着合同关系,除了合同,没有什么能够把教师与学校联系起来。合同一方没有完成合同义务,合同自然是可以解除的。合同并不会附加任何不能满足合同双方利益的条款出现,至少,在现在这个经济流转迅速的社会,合同的效益被无限的放大和夸张。的确,对于学校来讲,没有法律上的义务可以追究,毕竟张老师不能再给学校“打工”,不能再给学校带来一分钱的收益。即使真需要解除合同,什么时候不能解除,又什么时候不能宣布,非要派专人到病榻前当着生命垂危的病人,还要当众宣布。这到底是种什么心理作祟!
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在法律之上,本身还有更高层次的义务。对于学校来说,老师的追随和依附,并不只是在满足和完成合同所规定的冰冷条款,至少多多少少怀有感情和依赖。对于一个在武汉大学工作20余年的老师,在病危的时候搬出合同来说事,在我们这个道德感沉淀浓厚的国度,所得到的效果只能让世人所唾弃。即使在西方,他们把缔结婚姻也当做契约,也不会出现夫妻一方生病垂危的时候,另一方拿出证书说“你生病了,我们这个合同失效了”的状况。
话说回来,对于武汉大学这么一个经济实力雄厚的学校,肯定不至于出不起这个钱,副校长一贪污就是上千万,当然不会在救一个病人的数十万上面存在困难。当然了,学校也可以在检查考评、美化校园等等能看到好处也能得到期望的事情上花钱,却不可能在一件毫无社会评价效应并且貌似无底洞的事情上投资,显然这太不符合学校盈利的考虑。
刚看过《2012》,当美国人还为是否要告知国民灾难即将来临而纷争而苦恼,并且在人性和理性的折磨下难以承受的时候,我们的武汉大学似乎超前一步实现了“终极的人文关怀”——不但告诉你灾难即将来临,还要告诉你,我完全没有搭救你的意思。在这样的“人文关怀”侵润下,难怪张老师当时“面色大变,老泪纵横”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