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维生素C是人体必须的元素之一。也是最受欢迎、使用最广泛的维生素之一。全面了解认识维生素C,对我们充分利用日常饮食中的维生素C、合理补充维生素C来促进健康长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维生素C的发现、性状、生理功能及作用、缺乏和过量时的表现及危害、正确合理地补充维生素C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维生素C、性状、生理功能及作用、缺乏、过量、利用、补充
健康是人一生中最大的财富,失去了健康就等于失去了一切。如果你不想与健康为敌,与疾病为友,除了借助优质的营养的保健的食品来调节、补充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外,别无他途。本文将全面介绍维生素C,以此来促进了解、推进合理补充利用,进而增进我们的健康。
一、维生素C的发现
2000多年前,古罗马帝国的军队渡过突尼斯海峡远征非洲。在烟尘蔽日、飞沙漫漫的沙漠上,士兵们长途跋涉,吃不到水果和蔬菜,便大批大批地病倒,他们的脸色由苍白变为暗黑,紫红的血从牙缝中一丝一丝地渗出来,浑身上下青一块、紫一块,两腿肿胀、关节疼痛,双脚麻木而不能行走,纷纷栽倒在沙漠中。这也正是希腊的“医学之父”
Hippocrates (希波克拉底)所详细描述的坏血病的综合症状。
15-16世纪,坏血病曾波及整个欧洲,以致于医生们怀疑是否所有的疾病都起源于坏血病,欧洲远洋商船、军舰上的海员们由于长期吃不上水果,绝大多数都这种坏血病。这些患者全身软弱无力,肌肉和关节疼痛难忍,牙龈肿胀出血。一些病情严重的患者死在了船上,使得许多水手因此而惶恐不安。
直到18世纪末,一个叫伦达的英国医生发现,给病情严重的病人每天吃一只柠檬,半个月全都恢复了健康。自此,人们才知道令人恐怖的坏血病原来可以用简单的食物如橘子或柠檬来治疗。在伦达医生的建议下,海军士兵和海员航海时每天都要服用柠檬汁,来预防坏血病的发生。从伦达医生用柠檬汁战胜坏血病,到从柠檬汁中提取这种物质,科学家们花了100多年的时间。1924年,英国科学家齐佛从柠檬汁中提取到一种白色晶体,它比浓缩的柠檬汁抗坏血病的效力高出300倍。1932年匹兹堡大学的
Charles Glen King 和 W. A. Waugh
从柠檬汁中分离出一种结晶状物质,并证明这种物质在豚鼠体内具有抗坏血酸的活性。这一实验标志了维生素C的发现,百年来坏血病的祸根源于维生素C的缺乏。直到1933年,瑞士科学家
Reichstem等人用葡萄糖作原料,首次人工合成了维生素 C,维生素 C才真正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人类健康的使者
二、维生素C的性状描述
维生素C,化学式为C6H8O6。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其水溶液呈酸性。在水溶液中易氧化,遇空气中氧、热、光、碱性物质,特别是在有氧化酶,极其微量的铜、铁等金属离子存在时,可促进其氧化破坏过程。酸性、冷藏、隔氧,可延缓食品维生素C的破坏。
三、维生素C的生理功能及作用
近代研究表明维生素C对维持人体健康及疾病的预防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胶原蛋白的合成需要维生素C参加
胶原蛋白是连接细胞的重要成分。人体由细胞组成,细胞靠细胞间质把它们联系起来,细胞间质的关键成分是胶原蛋白。胶原蛋白占身体蛋白质的1/3,生成结缔组织,构成身体骨架。如骨骼、血管、韧带等,决定了皮肤的弹性,保护着大脑,并且有助于人体创伤的愈合。胶原蛋白含有大量羟化的脯氨酸与赖氨酸,而维生素C是活化脯酸羟化酶、赖氨酸羟化酶的重要成分。所以维生素C缺乏将影响胶原合成,从而影响到细胞壁的、细胞与细胞之间的强度、韧度和弹性。因此,当人体内维生素C不足时,微血管容易破裂,血液流到邻近组织。这种情况在皮肤表面发生,则产生淤血、紫癍;在体内发生则引起疼痛和关节涨痛。严重情况在胃、肠道、鼻、肾脏及骨膜下面均可有出血现象,乃至死亡。这就是坏血病症状。
2、维生素C对其他营养物质的保护作用和促进吸收作用
维生素C是一种水溶性的强有力的抗氧化剂。它能够防止或延缓维生素A、维生素E和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以及阻止某些氧化物的形成。维生素C还可以促进维生素E的再生,避免心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减少白内障发病的危险,防止自由基对人体的伤害。
维生素C做为还原剂,使亚铁保持还原状态,增进铁在肠道中的吸收,并促使铁运蛋白的铁转移到器官铁蛋白中,提高肝脏对铁的利用率,以利铁在体内的储存,有助于治疗缺铁性贫血。有试验表明,当维生素C摄入量从25毫克/日增至75毫克/日时,非血红素铁的吸收率将提高到四倍左右。 维生素C防止钙在肠道中形成不容性化合物,从而促进钙的吸收。维生素C促进叶酸吸收。
3、维生素C的防癌功效
维生素C的防癌抗癌作用已经是肯定无疑的了,起初人们只是把研究的焦点集中在亚硝胺这个致癌物身上,但是后来发现,维生素C不仅能抑制亚硝胺的生成,还有其它多种防癌的途径。
我们常食用的许多食品中,都含有胺类物质二甲胺和吗啉,它们是合成亚硝胺的原料之一,如火腿、香肠、牛奶、咖啡、啤酒、鱼等。而含有亚硝酸的食品就更多,包括我们饮用的水。当亚硝酸和胺类的物质在胃中汇合后,就有合成亚硝胺的可能,这就时刻威胁着我们的胃和食道。但如果有维生素C存在时,这种合成亚硝酸胺的反应就受到了阻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致癌的可能性。
维生素C是一种还原剂,具有很强的竞争氧化作用。而许多致癌物需要氧化之后才有致癌效能,维生素C的竞争氧化作用正好抑制了致癌物的活性化,因此维生素C也有抑制亚硝胺之外的致癌物的作用就不足为奇了。
另外,维生素C有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要知道免疫力越低下,患肿瘤的机会就越大,那些免疫系统出了毛病的人,他们的肿瘤发生可能性要比正常人高出1000倍。人的年纪越大,免疫力就越低下,结果老年人肿瘤发生的机率就大得多。维生素C就有促进抗体生成的作用,也促进淋巴细胞的增生,抗体和淋巴细胞都有进攻癌细胞的能力。 除此之外,紫外线辐射也是致皮肤癌的诱因之一,维生素C恰恰具有抗辐射作用。维生素C具有解毒作用,可清除体内许多毒物,包括一些致癌物。因此具有保护肝脏的解毒能力的作用曾有人对因癌症死亡病人解剖发现病人体内的维生素C含量几乎为零。因此,维持体内充足的维生素C含量对于预防癌症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4、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维生素C在提高人体免疫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白细胞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当机体感染时白细胞内的维生素C急剧减少。维生素C可增强中性粒细胞的趋化性和变形能力,提高杀菌能力;促进淋巴母细胞的生成,提高机体对外来和恶变细胞的识别和杀灭;参与免疫球蛋白的合成,提高CI补体酯酶活性,增加补体CI的产生;促进干扰素的产生,干扰病毒mRNA的转录,抑制病毒的增生。
5、提高机体的应急能力
人体受到异常的刺激,如剧痛、寒冷、缺氧、精神强刺激,会引发抵御异常刺激的紧张状态。该状态伴有一系列身体,包括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髓质和皮质激素分泌增多。肾上腺髓质所分泌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是有酪氨酸转化而来,此过程需要维生素C的参与。
四、维生素C缺乏和过量时的表现及危害
进入人体的维生素C很快分布于个组织器官,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维生素C库为1500毫克。多余的大部分随尿排出,少部分随大便、汗及呼吸道排出。但是在感染情况下,人体所需的维生素C为平时的20—40倍之多,而且所有的药物都会破坏体内的维生素C。所以在人体有状态的情况下补充维生素C是非常有益的。美国著名营养学家戴维斯问过对营养学有研究的医生,是否应将维生素C当作家中常备药品,以便任何疾病初期都可以服用。大多数医生都说:“当然,比任何阿司匹林安全多了”。第一次使用足够的量比连续使用小剂量有更好的效果。成人每日摄取维生素C10mg以上可避免坏血病,但些值并不能使体内有贮留,如要补充代谢分解量,则每日需供给100mg才可满足需要。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维生素C每日适宜摄入量(mg)如下表:
年龄
0.5个月 1~3岁 4~6岁 7~10岁 11~13岁
14~17岁 18岁~ 孕妇、乳母 50岁
推荐摄入量
50
60
70
80
90
100
100
130
100
(一)维生素C过量
维生素C过量会引起一些不舒服的副作用,如腹泻、多尿、皮疹等。有以上症状时,必须减量;会使白细胞的抗病能力明显下降;还可能会引起草酸及尿酸结石的形成(摄取钙、维生素B6及每天喝充足的水可以予以调整)。
(二)维生素C缺乏症的表现及危害
人体内由于缺乏必须的古洛糖酸内酯氧化酶,不可能使葡萄糖转化成维生素C,因此必须从饮食中获得。如从饮食中获得到的维生素C不能满足需要,可致维生素C不足或缺乏,维生素C缺乏症叫坏血病。坏血病的早期症状是倦怠、疲乏、急躁、呼吸急促、牙龈疼痛出血、伤口愈合不良、关节肌肉短暂性疼痛,易骨折等。典型症状是牙龈肿胀出血、牙床溃烂、牙齿松动,毛细血管脆性增加。严重者可导致皮下、肌肉和关节出血及血肿形成。出现贫血,肌肉纤维衰退(包括心肌),心脏衰竭,严重内出血,而有致猝死的危险。临床表现为维生素C缺乏后数月,患者感倦怠、全身乏力,精神抑郁、虚弱、厌食、营养不良,面色苍白、牙龈肿胀、出血,并可因牙龈及齿槽坏死而致牙齿松动、脱落,骨关节肌肉疼痛,皮肤瘀点、瘀斑,毛囊过度角化、周围出血。小儿可因骨膜下出血而致下肢假性瘫痪、肿胀、压痛明显,髋关节外展,膝关节半屈,足外旋,蛙样姿势。我国普通膳食中有大量新鲜果菜,婴儿又多哺母乳(母乳约含维生素C227.2~397.5μmol/L),大多均能维持维生素C生理需要量,因此本病少见。
五、正确补充维生素C
维生素C是人体必须的元素之一。我们将如何确保每天摄入足够的维生素C(见“四、维生素C缺乏和过量时的表现及危害”部分的叙述)。主要有如下两种途径:
(一)饮食中维生素C的有效利用。
我国是一个果蔬大国,居民日常生活也少不了水果蔬菜,水果蔬菜更是居民膳食中维生素和无机盐的主要来源。所以,如何有效的利用日常饮食中的维生素C显得十分必要。
首先,挑选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青菜、韭菜、塌棵菜、菠菜,柿子椒等深色蔬菜和花菜,水果中则以蕃石榴的含量最丰,除此之外,橘子、橙子、葡萄柚、文旦、柚子、芒果、红果等亦为很好的来源。野生的苋菜、苜蓿、刺梨、沙棘、猕猴桃、酸枣等含量尤其丰富。其次,怎么做才能最大限度地保存蔬菜中的维生素呢?
1、择菜:尽量保留老叶。由于生长期长、接受光照时间长,老叶中养分积累得多。此外,蔬菜的叶部比茎部维生素C含量高,外层菜叶比内层菜叶含量高。
2、洗菜:要先洗后切,浸泡时要适可而止。因为蔬菜中有很多维生素是水溶性的,切后再洗或泡的时间长会使它们溶解于水中,造成营养流失。
3、切菜:要随切随炒,切忌切好后久置。空气中含氧量高,蔬菜久置其中,特别是在高温、阳光直射状态下,维生素A、维生素C会很快降解。
4、烹饪:维生素C在酸性介质中比较稳定,因此在烹调时加点醋,有利于保护维生素C少受损失。又因淀粉含谷胱甘肽,可减少维生素流失,因此勾芡也是保护维生素C的好办法。含维生素C较多的蔬菜在烹调时不宜放碱、矾,也不宜用铜或其他重金属炊具,否则会加速其破坏。
5、炒菜一定要快。蔬菜中所含的营养成分大都不能耐高温,尤其是芦笋、卷心菜、芹菜、甜菜和大白菜等有叶蔬菜,久炒久熬,损失的营养较多。为使菜梗易熟,可先炒菜梗,再放菜叶一同炒;如要整片长叶下锅炒,可在根部划上刀痕,会熟得较快。熬菜或煮菜时,应等水煮沸后再将菜放入,可以减少维生素损失。
6、食用:菜炒好后应立即食用,否则会损失更多的营养素。试验表明,烹调好后的蔬菜放置15分钟,维生素损失25%,90分钟后则损失75%。此外,最好连皮一起吃。蔬菜的营养成分大都集中在皮下,如果削皮会造成一定的损失,所以只要表面无污染,就应连皮一起吃。
(二)维生素C的营养补品
维生素C营养补品的种类繁多。有片剂、长效的片剂、糖浆液、粉末、口嚼片等各种不同的制剂。纯粹的维生素C是来自玉米的右旋性葡萄糖(dextrose)。天然维生素C和合成维生素C的不同点是依各人消化能力而决定的。最好的维生素C制剂是含维生素P——包括生物类黄酮、橙皮素、芸香素的复合维生素C。玫瑰果实制造的维生素C中含有生物类黄酮(维生素P)和可帮助吸收维生素C的酶。这是营养价值最高的维生素C。
具体如何服用?服用量多少?服用过程应注意什么?……最好是咨询过医生后,遵从医生的建议来作出选择。
自维生素C登上历史舞台以来,它对于人类健康的重要作用就日益凸显出来。人们对于维生素C作用的开发和利用也日益广泛。尤其是近几年,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C)已经成为人们热衷于进补的日常生活保健品。市场上的维生素产品更是琳琅满目,让人眼花缭乱,甚至是无从选择。因此,全面了解维生素C,合理的利用和正确补充维生素C,则显得十分必要。以此为契机,去了解更多的营养物质,去关心更多的健康之道,来实现我们健康长寿的美好愿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