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七夕,读李商隐

(2009-08-26 17:09:36)
标签:

《锦瑟》

七夕

辞藻

李商隐

文化

分类: 杨言言诗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今天七夕,莫名地想起李商隐,莫名地想起《锦瑟》。读李商隐的诗歌,总有一种恐慌,总觉得这个人隐晦得厉害。 

 

 当你读着刚有了一点不可名状的感动,想要这感动彻底、完全、清晰一点,想在诗里继续追问,他却不给了,隐匿得极深极紧,仿佛在让你明白,感动是你自己的事,与他不相干。想要追问的人可看见他厌恶冷漠的脸与紧闭的唇,便觉得他这个人的乖戾和不通人情,刚有的一点感动便也消失了,这样的诗与人,深沉、冷漠、疏离,总是让人难以亲近。 

 

  然而一旦你恰巧就被那骇人的禀赋异质所吸引,一旦你一步一步走进深入,一旦你深陷在对那深藏瑰宝的一字一句的解密过程里,一旦某些隐秘的东西深深触动了你的神经与心情,一旦……你才惊觉:那诗,那人,纵便曾经看着如何深沉、如何冷漠、如何疏离,却也深藏如许多的深情、忧郁和脆弱。李商隐和他的诗,魅力就在这隐晦曲折、深藏内敛间给人的猜度和探寻、惊喜与回味。那人,那诗,原是可以用来反复嚼的,仿佛难得其味,又似百种滋味,反复间,不知疲倦。 

 

  常有小孩巴巴望着别人吃东西而问吃的什么,大人看来完全是空话,因为全知小孩之心思。李写诗许多为无题,也有时采用传统标题法,即拈取诗中两个字为题,如《锦瑟》一诗,无题也好,有题也罢,其用意在何?或者本就无意?终是让人不得明悟,便更觉其心思难猜、意蕴深藏。 

 

  《唐诗观止》里说到:“美感与语言之间有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往往不能找出相应的词语来充分表达之,音乐家可能一乐曲表达某种冲动、感受,但难于用文字标明,就用调号及作品号码来代替乐曲题目,正与‘无题’相同,这说明李也感到这种难以言传的困难。”李以他天才的资质未必就不能找到一个合适而精妙的题目,因而未必是《唐》中所言“困难”。李这人是隐晦的,他的诗也如此,也或者是其惰性使然而生“无题”,发现其更添深远意蕴的妙处,便投机取巧,从此用得得心应手了。一个“困难”岂能轻率解释? “不可言传”某些时候等同于文思枯竭,只属于江郎才尽或本无才之人的自我安慰,而这,不会是李商隐。 

 

  从前中学时用“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用得顺手拈来,用得飞扬爬扈,用得踌躇满志,回头看看,不觉莞尔。那不过是年少时因无知而来的无畏。如今却是再不敢乱用,用尽了那么一点众思众想的产物,我竟于它们有怕亵渎之意了。 

 

  我以为,李的那些句,那些辞藻与意境,似于张爱玲之,二人又皆擅于述男女情爱并生出人生里婉转的况味和本质的含义来。同样的辞藻华美、意象密集、韵味悠长,同样的意境悠忽恍然,同样的非凡感悟和资质,同样的骨子里透出的天才意味,都是别人想要借用,却怎么借怎么用也生不出辉来的。那些东西,只专属于他们自己,只为他们生辉、发光、绽放。 

 

 那日,风雨过来,穿越时代烟雨,划破岁月红尘,仿佛见李那一道颀长的身影伫立在古雕窗棂后,一双疏离而深情的眼望那外面风雨萧然,心中自有思触:历史烟云,儿女情痴,贾氏爱少俊,宓妃惜才华,窥帘、留枕……然一切不过镜花水月,寸寸相思终成灰,一腔深情何处寄?惟有诗中化那暗涌的悲凉、幻灭的心绪: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咫尺天涯间,我猛然觉醒,后来的我们,何尝能够真正靠近他?看他作诗,为他作诗,吟给自己听,惟此而已: 

 

你耗尽一生为万物寻找对仗 

可你自己的下联是谁 

在那个喧闹而热爱偶数的朝代 

你是惟一孤独无匹的事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