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果诗:<<梦回唐朝忆苏轼之荔枝赋>>

标签:
妃子笑杨贵妃东坡春运冯卫国荔枝车票开发区萝岗区亚运 |
诗歌鉴赏:
<<梦回唐朝忆苏轼之荔枝赋>>闪散诗
作者:冯卫国 09/6/17
南国有荔枝,
观之如赏诗.
品食皆学问,
吐核如吐词.
万里送京师,
贵妃至爱之.
宫中妃子笑,
可有糯米糍?
荔枝南国生,
苏轼早耳闻.
日啖三百颗,
长作岭南人.
农夫果园耕,
东坡助暮晨.
护荔以修身,
仁者笑红尘.
蝉鸣荔枝香,
东坡常品尝.
适可而为止,
不然火气上.
珠圆果饱满,
玉润甜心房.
琼汁如仙水,
情长意更长.
点点润青红,
粒粒挂绿中.
串串压叶重,
农夫笑轻松.
感唐朝风采,
荔枝人人爱.
为博妃一笑,
万里送荔来.
叹盛唐末代,
送荔劳民财.
只见贵妃笑,
可知百姓哀?
人如一荔枝,
莫看皮之外.
赏人赏内在,
多汁如多才.
品行如肉白,
表里如一哉!
荔枝树上开,
诗歌来感慨!
注释1:妃子笑、糯米糍、挂绿,都是荔枝的品种,我巧妙的把它们融入了诗歌中。
注释2:东坡助暮晨,苏轼即是苏东坡,我诗中描述苏东坡帮助果农干活,在日暮或在早晨都在帮忙的意思。这是用我的想象力创作出来的场景,以达到苏东坡的“仁者”爱荔枝,爱自然,爱生活,爱劳动,爱人民的目的,这就是“仁者笑红尘”的最高境界。
注释3:护荔,护理荔枝。
注释4:品行,品德与行为。品行如肉白,比喻一个人的品行要像荔枝的果肉一样洁白。
---冯卫国 语录
未经许可,请不要转载,我博客所有我创作的诗歌文章,是为以后有机会出诗集(文集)而准备的,请大家支持和理解!全球版权归我所有,严禁作商业用途,违者负法律责任!如果转载请先知会本人,谢谢大家理解和支持!
《荔枝叹》
-----转载
卸除功名,两袖清风的东坡老人,举重若轻地伸出消瘦的手指———不是攥取名利场上众生争抢的骰子,也不是遁入空门去数诵万念俱灰的佛珠,而仅仅是伸向粗瓷果盘里堆积如山的荔枝(可能是不识字的房东新从后山上摘下的),计算这一天功课中进食的数量:一颗,两颗……三百颗!这简直是足以震撼中国文化史的一个返璞归真的手势,一门诗化的数学:一位白发如霜、久被功名利禄困扰的伟大文豪,在与荔枝的对话中恢复了纤尘不染的童心,而发现了世界上最重要的是美,而执著于生命中最朴素、最原始的美感!他对雷鸣闪电置若罔闻,对浮名虚誉如风吹过耳,对珠光宝气熟视无睹,他与整个世界中断了联络,偏偏与审美空间悬挂的硕果累累达成了交流,息息相通。
水果本是俗物,满足饮食男女茶余饭后的口腹之欲。但水果兼具内容与形式之美,置于晶莹剔透的果盘上,珠圆玉润———画家常以之为写生的静物。在文人笔下,应运而生的水果也是颇有灵气的。“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延续到《西游记》的传说中,桃,乃成为这座魔幻殿堂香案上人情味颇浓的供品。天堂有蟠桃会,人间有花果山,难怪美猴王在取经途中每遇穷山恶水,便极想家,极怀念那段瓜甜果熟、不羡鸳鸯不慕仙的早年生活,他简直像位拄锄回望的果农般自言自语: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葡萄,令我想起春风不度玉门关,想起醉卧沙场而不惜诒笑大方的白发将士,仅仅因为它在一句千秋斟酌的边塞诗中回光返照:“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一部《三国》,至少诞生了两处与梅有关的典故:望梅止渴是急行军中青嫩欲滴又遥不可及的诱惑,精神胜利法,当然优越于葡萄与狐狸的失败者哲学;而青梅煮酒,伴随一句“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的画外音,泄露出两虎相争的凛凛威风……
红了枇粑,绿了芭蕉。梨花一枝春带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这一切,若与荔枝相比,顿时黯然失色。荔枝最初出现在杨贵妃的风流故事中,因了绝代佳人的青睐而身价百倍。荔枝,三千宠爱集一身。
我去西安,首先叩访位于临潼县城南的华清池。站在骊山北麓旧朝代遗留下来的雕栏玉砌间,仿佛目睹一幢灯火通明的空中楼阁的废墟,我油然涌起一股看旧书落泪、替古人担忧的情怀:江山,在哪里呢?美人,在哪里呢?倒是邻街一家高档果品店里摊放的荔枝(肯定由飞机从南国长途运输来的),使我盲目地相信长恨歌中的千金一笑栩栩如生。旧物尚存,美人青春的宠物在以顽强的生命力代代相传,昔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而她自身,却在霓裳羽衣曲的破绽百出中香销玉殒。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新唐书》记载:“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千里,味不变,正至京师。”据考察杨玉环偏爱的荔枝主要产于今广东一带,是作为南海贡品进献宫中。当时四川等地也产荔枝,因水土原因,口味稍劣。唐玄宗为讨爱妃欢心,不惜舍近求远,命驿使沿途换乘、快马加鞭以抢运这人间珍品。这在李肇《唐国史补》中有证明:“杨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南海所产,尤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然方暑而熟,经宿则败,后人皆不知之。”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而出了位贪恋荔枝的贵妇,民间不知要累垮多少匹千里马,不知要伤多少位伯乐的心。
唐朝仕女以胖为美,臃容华贵的杨玉环也体态丰满,想与不甘舍弃口福有关?多少年后人们还是会艳羡唐玄宗与杨贵妃在长生殿上歌舞升平、美酒佳肴的神仙生涯———对人间盛宴的世俗向往,多多少少将冲淡对这位不爱江山爱美人的风流皇帝的责难。乐史《杨太真外传》描述的良宵美景恍若昨日:“(天宝)十四载六月一日,上幸化清宫,乃贵妃生日,上命小部音声,于长生殿奏新曲,未有名,会南海进荔枝,因以曲名《荔枝香》。”琴棋书画诗酒花,荔枝,贵妇人的宠物———它和王母娘娘的蟠桃一样,曾经令尘嚣中苦苦为稻粮谋的凡夫俗子无不仰视。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荔枝,水果中古老的贵族。
晚唐杜牧游华清宫,蘸着温泉水写下绝句一首:“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我站在杜牧当年立足的那方寸之地,仿佛目击到千里走单骑的宫廷使者风驰电掣地在华夏大地上日夜兼程,并且听见惊心动魄的响鞭———可惜这不是绝代英雄铁蹄突出逐鹿问鼎,那每遇见驿站便换一匹快马的信使肩头不过驮着一囊温柔的水果。劲风猎猎的古希腊时期诞生过马拉松之役,那大步流星送“鸡毛信”的使者的匆促足音至今仍在人类历史的走廊回荡;而中国唐朝那场最原始的接力长跑,不过作为添加进温柔富贵乡的一剂笑料———两种时空的对比使我掩卷长叹。马拉松是人类历史中勇敢与胜利的象征,花钿委地的马嵬坡,却构成美的误区与温柔的败局。渔阳鼙鼓卷土而来的战争,并不是由荔枝引起———正如那莺歌燕舞所啄食的荔枝,也无法粉饰太平。荔枝曾经作为一种不祥之兆,在一位遇难的美人一生中投下阴影,同时给一个王朝的命运画上警醒的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