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教学案例与反思
(2010-10-11 19:47:56)
标签:
杂谈 |
游戏教学案例研究
林丽
这节英语课的内容是复习所学的十种颜色,为了让学生更好、更有兴趣的巩固知识,我选择了以游戏活动的方式复习。
师:前面的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十种颜色?是哪十种呢?让我们一起复习一 下。(教师拿出颜色卡片,让学生一一认读。)
师:现在,拿出我要求你们自己做好的十种颜色卡片,一一摆放在课桌上,我们来玩个游戏。所有的学生都站起来,当我说出一种颜色的名称,你们必须迅速的举起相应的颜色卡片,一旦有同学举错了或是举慢了,该同学就被淘汰了,就得坐下,不能再玩这个游戏了。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好,全体起立!(学生们都起立站好)游戏开始!pink!
学生A,迅速的举起粉红色卡片。(非常好!)
学生B,毫不犹豫的举起大红色卡片。(完全举错了!不用说,淘汰!)
学生C,立刻举起桃红色的卡片。(举错了!举错了!淘汰!我立刻示意该生坐下)该生确说:老师,我没有粉红色的蜡笔,用这个桃红色代替!我知道是粉红色!(真的假的?这也可以啊?似乎有点乱套了。算了,给次机会吧。)
学生D,左顾右盼地、犹犹豫豫地拿起粉红色卡片,在看到别的同学确实也是举着相同颜色的卡片,才立刻挺直了身板,把卡片举得高高的。(别以为我没看到!举慢了!学生自己根本也不是很清楚自己举得对不对,淘汰!)
学生D嚷道:“E也举慢了!”他周围的学生也附和着嚷嚷:是的!是的!他举慢了!(这...我也没看到啊!)
学生E大声的辩解到:“没有!根本没有!”(我是真的没看到,怎么判啊?)
双方学生吵了起来,争得面红耳赤。(真吵啊!我头有点晕...怎么判呢?既然大部分学生都说他举慢了,那应该没错。于是,我判他淘汰!)
学生E不服气的坐下,嘴里还嘟嘟嚷嚷的,一脸愤然的表情。(我判错没啊?唉,完全乱套了。有点没心思组织学生们玩了。)
在此游戏期间,不少同学趁我判定一些学生是否淘汰的时候,开始聊天、打闹;还有一些同学虽被淘汰了,却仍然站着或是半坐半站着,混淆我的视觉,害我自己也不知道到底还有谁没被淘汰;部分学生依然不清楚某些颜色的表达,在游戏中乱来一气。整个课堂呈现一片混乱状态,我只有草草结束了这个游戏。
这次游戏教学的运用是不成功的,但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游戏教学却是不可或缺的,所以掌握游戏在小学英语中的运用方法是很重要的。相对传统教学法而言,游戏教学是教学理论及方法领域的一次深刻变革,是学生从教学的被动者到主动者的转变,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但是,教师在使用游戏教学法却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原因是什么呢?在经历过几次失败的游戏教学后,经过总结,我认为要想获得理想的游戏教学效果,应该要考虑以下几点:
1.游戏的目标定位是否明确?若课前不考虑这个问题,就容易“为了游戏而游戏”,结果,形式多于内容,“热闹”多于“深刻”,到头来,只是“空欢喜一场”。注意做好游戏前的准备。包括道具的准备,知识的准备和心理的准备等。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只为了让学生放松玩乐才安排游戏,归根结底,任何游戏必须服务于课堂教学的教学目标,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并使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游戏。在游戏规则上也要体现对教学内容的操练,使游戏为语言知识的学习与运用服务。切不可为了游戏而游戏,否则就失去了游戏教学的意义。
2.游戏形式和方法是否适应学生?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和现有英语水平、教学环境等综合因素,保证所设计的游戏是“量体裁衣”。
3.游戏的开展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教师应仔细推敲游戏的各个环节、游戏的规则等等具体方面,保证游戏向前发展。否则,容易陷入内容失真、操作失当、课堂失控的局面。
另外,在英语教学中运用游戏也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游戏过程中的公平性。好胜、好表扬是儿童的天性,游戏的竞争机制给学生无限的激动。学生非常在意游戏的结果和老师给自己的评价,一个不公平的结果会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甚至对老师产生排斥心理。
2.注意游戏过程中的纪律性。玩游戏时,教师要有一定的调控能力,注意观察学生的情况,利用游戏规则和奖罚机制有效地控制课堂纪律。
3.注意游戏的操作时间。教师要把握好游戏时间,时间过长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下次再玩这类游戏就没有了热情;时间过短,一来学生会扫兴,二来游戏的“运用语言”的目的也没有达到。游戏时间的长短既要参照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水平和认知水平,也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及教学内容加以安排。
4.注意游戏后的总结。课堂游戏后一定要总结,教师和学生一起复习知识点,了解学生到底掌握了多少,确定在以后的巩固练习中需要进一步强调的地方。另外,教师还要总结游戏操作成功或失败的经验,为以后完善游戏积累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