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影评人麦克疯
影评人麦克疯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046
  • 关注人气:5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朽的时光》:为上一辈的青春留一张存照

(2016-04-22 16:57:57)
分类: 非常映像

 

文:麦克疯

 

在欣赏这部黑马之作《不朽的时光》之前,我一直“一厢情愿”地认为它是一部爱情文艺片,直至看完电影之后,仿佛和剧中的主角们一样,措不及防地遭遇了一个残酷青春的重磅炸弹。很难准确的描绘这种感受。我一直认为,一部好的电影要讲一个“完整”的故事。这其中,构思精妙的剧情,激烈碰撞的人物必不可少,这种“传统的想法”,直至《不朽的时光》出现被彻底打破了。

 

虽然这是一部标准意义上的青春片,但这部电影并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请大家先不要误会,我并非指电影的叙事方式处理的不够好,而是指导演并没有按照既有的固定程式特定塑造某一个角色形象。之所以本片中不断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作为穿插,每个人物的性格和层次才得以在不同时间被延展了出来。所以撑起整部影片的基石并不是“技巧”,而是“带入”。若要我将电影的剧情完全陈述出来,可能会跟电影官方提供的故事梗概一样简单,但要感受其中由平凡人物带来的跌宕起伏的故事,就只能靠自己细细揣摩了。

 

影片会让人想起《阳光灿烂的日子》、《血色浪漫》等“时代作品”是颇为正常的,因为讲述50-60后群体的影片,其实在中国文艺界缪缪几部,难免会在感性层面上被观众划分为一类。以此为题材的影视剧对于我来说,一直有一种很特别的吸引力和好奇。当然,我并非指的是对那段特定时期发生的事件而感到好奇,而是更好奇于时代对于他们的影响,从而反射出的逻辑行为。所以《不朽的时光》对于我来说是一次奇妙的观影体验,因为它在人物塑造上极尽可能地规避掉了人们对于时代理解的不同争鸣,舍弃掉了如《阳光》、《血色》中人物塑造的那种疏离感,它产生的化学作用更多集中在历史和青春的碰撞和矛盾上,显得直接而又纯粹。

 

当“文革”的画面出现在荧幕上时,我以为这会是一部颇具争议性的电影,但到后来才发觉,导演闫然并非想拍一部影射政治或反思阵痛的电影,毕竟在现有的大环境之下,这是并不现实的处理方法。因此,电影表现时代感的东西还是很“克制”,但“克制”并不等同于“放弃”,因为影片所触及的领域已经超出了一般的情感界定,也是疏离年轻一代的,因此导演试图一扫羁绊,成功将这段历史变成为各个年龄层都能看得懂的故事。

 

 

在传统的青春片中,一些观众恨不得给每个角色都带上面具,这样自己的情感投射就能找到载体了。但是这种想法若放在这部电影中来说几乎是徒劳的。因为历史是片面的,但艺术可以经过平衡去锁定和定位自身的风格,所以影片故事发生的贵州小镇,其实也可以视作当时中国社会的一个“微缩舞台”,因为只有这样,观众对于影片时间流逝的体会才能更为深刻。

 

因为说青春,总要与“乱世”结合在一起,不然就无法凸显青春的残酷与酸楚。影片所塑造的梁国庆、方紫云、唐宋予、林翠翠等角色,其实与普通人无异。他们虽然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和性格,在和平时期下,他们代表的是年轻一代的张扬和个性,但放在整个宏观的大时代视野之下,他们差异化的性格也决定了各自命运的不同(影片开头便已埋下了伏笔)。作为一部群像电影来说,事无巨细的塑造某个角色不仅会使影片偏题,也会背离导演的创作意图,因此闫然退后一步选择了以“和平”与“乱世”进行强烈的反差和冲撞,为的就是表现几位角色在时代下中的颠沛流离。而导演闫然有意用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看待这种世界,这个视角就是鲁小然这个角色。

 

以“外来者”的眼光来讲故事本身就有着很深的寓意,他就像一个地方的过客,既冷眼旁观,又置身其中,我猜想导演这么做的目的,是想以一个客观公正的视角去叙事故事。或许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消解掉人物的魅力和棱角,但却为影片的戏剧性打开了另一扇门。电影其实讲述的是一个关于人性和尊严的故事,在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行下,苟且存活者不一定道义(这具体表现在鲁小然的戏份),而湮没于时代者未必就不忠义。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影片中的梁国庆和林翠翠,当看到他们从豆蔻年华的的花样少年沦落为罪犯时,我对于她们的同情和唏嘘,甚至一度超过了唐宋予和方紫云,因为这两个电影主线中角色特征最为明显的人物,他们的价值观取向其实暗合了当今价值观重新的审时度势(当然,他们在影片所处的时代,自然是一个悲剧的矛盾体)。导演在处理这段时代悲剧时采用的手法是克制的,但在我看来,这种处理手法还带着一丝浪漫,因为在那个特殊的时代,生命的回归(逝去)何尝不是一个新的起点,就像那座通往外界的桥,最终仍然会向外延伸。

 

在严肃地接受角色和故事的同时,我们也无法嘲笑剧中人物的纯真,因为当徐迎春为了电影《少林寺》而千里迢迢投奔嵩山学武,其实不经意之间流露出了一种坚定且执着的信仰。他所表现的素质其实正是现代都市中生活的人最为缺乏的。在科技网络铺天盖地的当下,我们觉得自己并不会再被任何东西轻易影响,我们宁可喝着没有营养的心灵鸡汤,也不愿坚定一个信仰。

 

影片为我们展现出了一个不一样的“上一辈”,但影片究竟要说什么?我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欣赏这样的电影,只需要跟着时代的节奏进行合理的遐想,我想会更受益良多。

 

值得一提的是,导演闫然的这部作品相比他之前拍摄的《幸存日》、《凤凰台》等,叙事更加成熟,题材也更加商业化。我宁愿相信,《幸存日》只是闫然导演的试手之作,他沉淀了数年,就是为了拍好这部《不朽的时光》。因为这部电影从题材以及表现力度来说,具有更大的野心和格局。因此,《不朽的时光》可以说是闫然作品中颇为商业化的一部。但在此我们要清楚的认清一个事实,商业化不代表不具备艺术性,但商业化是普及故事的基本前提,一部电影要讲述一个深入人心的故事,必然会绕不开商业化。闫然这么做,是为了使影片打上非常鲜明的印记,甚至是一种宣言——60后也应该有一张属于他们自己的青春存照了!我相信这部电影,对于“上一辈”来说,还是为我们了解“上一辈”而言,都提供了一个特别的情感宣泄渠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