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金刚王》:第四代功夫电影的“复仇”核心

(2013-09-24 13:54:26)

文:麦克疯

“复仇”是中国功夫片永恒不变的主题。这可以看成商业模式定性,往往可以借机放进很多习武奥义:如打斗美感、功夫哲理以及武学境界等等。而正在上映 的《金刚王》就是这样一部影片,它讲述了一个少林俗家弟子出山复仇的故事,不过不同的是,故事主角并非“为打而打”,从开始到结束,他都在面临着内心的转 变与对武学的“悟”。

当然人物设置决定了故事含义的最终走向,但影片的核心仍在——无论武侠片还是功夫片都讲究“师出有名”。想必主创很清楚,要有情绪感染力最有效的途 径还是“抗日”。不过21世纪的功夫片从《霍元甲》算起,再到《叶问》,已转为强调“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武学智慧,《金刚王》也同样面临着这个问题—— 因此片中金刚王K29(释延能饰)为救出人质,不得不与三坛主进行三场恶战,这是铺垫观众情绪的重要导火线,主角打得越狠,观众情绪越能爆表。

从整体来看,《金刚王》颇有些西方超级英雄电影的神彩,他面临着一个又一个的强大对手,必须逐个KO。但主角有了一身好功夫就并非视退敌为砍瓜切菜,或入无人之境,否则对手戏便会黯然失色。基本影片中主角每场战役都打得很辛苦,决斗时都属险胜。当然这与电影强调的真实感不无关系——除了动作风格拳拳到肉,高速摄影机拍摄下的肉体被打击特效亦做重点展示,有着决斗时的惨烈和残酷。当然,如今的功夫片已不是当年相互套招的年代,而让我觉得惊喜的地方, 在于影片设计了许多面对不同功夫见招拆招的细节:如金刚王需以不同的少林绝学面对防守或进攻,处处讲究“唯快不破”,具有极强的观赏性,全片尤以金刚王对战不按常理出牌的伤坛坛主疯猿(南贤俊饰)与博弈四日本武士为最。

既定为“第四代功夫电影”,《金刚王》有着功夫片元素的改革和创造,亦对动作片经典和前辈做出了致敬:如主角K29(释延能)对抗昔日战友(刘承 俊)打败暗黑组织的情节让人想起《黑侠》;结尾的客家土楼大战,犹如李小龙《猛龙过江》中肃杀的罗马斗兽场;以米漏计算“17秒绝杀”的创意则来源于“一 柱香”计时比武决斗的概念,甚至全片的“南少林”情结亦是久违了的邵氏情怀。

上 述所有元素都是为了让电影流淌的血液更加纯正,进而带出“宁动拳头不动枪”的真本色,以生死擂台决出胜负,结束因果,大致可追溯到李小龙时期影片。《金刚 王》的文本和40年前有许多呼应——无论是在《龙争虎斗》中千里赴海岛处决少林叛徒的文本(这里变成了对于暗黑同门的制裁),还是《死亡游戏》中融合百 家,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切磋(影片同样出现了如巴西柔术、泰拳等多国武术),在《金刚王》中它始终是以中国作为世界武学核心地位而存在的(主角学在少林,长在少林),这个隐喻的价值观是从某种程度来说也是李小龙精神思想的延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