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甚荒堂
甚荒堂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8,907
  • 关注人气:7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蘇軾詩詞文章篇目編年(53歲:上)

(2023-06-05 14:20:48)
标签:

苏轼

诗词

文作

编年

元祐

分类: 学习苏东坡

蘇軾詩詞文章篇目編年(53歲:上)
 

五十三歲:哲宗元祐三年(戊辰)西元1088

正月。辛酉,十三日。司馬光(溫公)葬于夏縣。作安葬祭文,作司馬溫公神道碑。黃庭堅盛讚其文。十六日,韓絳(子華)座上,為其求書侍兒作扇上詩。乙丑,十七日,朝廷命權知貢舉,孫覺(莘老)、孔文仲(經父)同知貢舉。陳軒(元輿)等五人參詳,單錫(君貺)等十五人點檢試卷。丁卯,十九日,侍御史王覿(明叟)奏,蘇軾不宜久在朝,宜與一都。二十一日。領貢舉事,入試院。本月,奏大雪乞省試展限兼乞禦試不分初複考劄子。

二月。己卯,二日,監察禦史趙挺之奏蘇軾主文禁引三經新義。乙酉,九日,奏大雪論差役不便劄子,詔監司戒曆以聞。上劄子,論試院中職事人員非理之事。二十九日,奏論特奏名恩澤太濫,旨在嚴出官之制,革官冗之弊。為池州葉氏題贊四皓圖(題贊不傳)。次韻答張商英(天覺)詩,督其寄長松。

三月。三日,李樂道來訪,為跋寒熱偈。六日,書試院中詩,敘考校既畢與黃庭堅、晁補之(無咎)等唱酬事。甲寅,七日,韓絳(子華)卒。有挽詞及祭文。省試放榜後奏劄子,論省試革興事宜。十日,哲宗禦集英殿,試禮部奏名進士。十四日,游金明池,宋肇(懋宗)有詩,次韻。二十日,與錢勰(穆父)複游金明池,答勰雪中見及詩。上書乞解罷學士院。二十一日,孔文仲(經父)卒。撫柩贊其勁直。己巳,二十二日,賜李常寧等五百零八人及第、出身、同出身。晁載之(伯宇)或登第,黃庭堅曾薦之于蘇軾。答書谓載之涉奇似差早,欲庭堅以己意微箴之,載之自是大進。五百人中,受知于蘇軾者還有孫勰、章援等人。庭堅侄洪炎應試未中。李廌(方叔)落弟,蘇軾賦詩自責,謀與范祖禹同薦廌於朝,未果。本月,奏禦試劄子,論禦試革興事宜。奏乞罷學士除閑慢差遣劄子。與李之純簡,婉言勿擾民。書艾宣畫,有詩。

四月。戊寅,二日,高士敦為成都府利川路兵馬鈐轄,次翰林學士許將(沖元)韻以送。辛巳,四日,鎖院,中使宣召入內,撰呂公著同平章軍國事及呂大防、範純仁左右僕射麻制。太皇太后高氏敘神宗之知遇,感泣。撤御前金蓮燭送歸院。然麻制之詞為台諫趙挺之所論。五日,題宋子房(漢傑)之畫,子房曾贈李承晏墨,有詩。約李廌(方叔)夜訪話別。劉攽(貢父)致齋中太一宮,寄詩來。

五月。一日,與弟輒同轉對言兼聽、取士、官冗三事。並有詩。三日,聞蘇頌(子容)言張士遜中傷孔道輔事,記之。五日,進端午帖子詞。八日,作墨竹,並題。丁巳,十二日,歐陽棐(叔弼)以朝奉郎、考功員外郎為集賢校理、權判登聞鼓院。曾舉棐自代,不行,曾以內表章屬棐代之,曾與棐論詩。親家柳子良赴潞幕,簡曾布(子宣)求庇。托孫敏行(子發)寄贈王淮奇(慶源)紅鞓帶,並托寄楊宗文簡,作詩贊王淮奇(慶源)為官愛民。

六月。一日,與臣僚等上書,乞今後差試官選擇有詞學人充,從之。癸卯,二十八日,程之元(德孺)自知楚州移江南西路轉運判官,有詩送之。三伏,詔早出院,上謝表。

七月。一日,題崔白所作布袋真儀。熙甯間,白曾以此相示。癸醜,九日,遼史來賀坤成節,館伴北使於都亭驛。為內侍都知劉元方賦唐盧鴻草堂圖。丙辰,十二日,周尹知梓州,有詩送之。丙寅,二十二日,從蘇軾等所請,承議郎、祠部員外郎翟思為殿中侍御史。

八月。五日,撰苦樂說。同日,與弟轍、孫敏行(子發)、秦觀等游相國寺,觀王詵(晉卿)墨竹,題名。時觀被召來京師,旋歸蔡州。曾有詩贈相國寺僧湛庵主。十八日,與治平史院主、徐大師簡,致思念之意,托其照管祖塋。二十一日,奏魏王在殯乞罷秋宴劄子。詔罷秋宴。二十九日,跋石恪畫維摩頌,及魚枕冠頌。同日,書九歌。

九月。跋父洵嘉祐元年送石揚休(昌言)北使引。五日,邇英進讀寶訓,奏述災沴論賞罰及修河事劄子,為當軸所恨。七日,錢勰(穆父)除知越州。簡勰致欣羡之意,有意乞江湖一郡。己未,十六日,李常(公擇)為禦史中丞。與黃庭堅簡,以此為喜。時臥病,張耒(文潛)、晁補之(無咎)來。十七日,書贈柳仲矩。仲矩或為子文兄弟輩。十八日,書論三國人物桓范、陳宮。同日,作文驥字說。錢勰離京師赴越州任,有送行詩及贈勰物。程之邵(懿叔)知泗州,有詩送行。送曹輔(子方)赴閔漕,有詩。輔初得名于蘇氏兄弟。蹇道士拱辰將歸廬山,書黃庭經一卷以贈。二十二日作跋,有詩。其歸又有詩送之。二十八日,書大還丹訣。李公麟(伯時)為畫像,複為弟轍及黃庭堅畫像,為跋。彭汝礪為中書舍人,有啟來,答啟為賀。曾往興國寺浴室院,見彭汝礪,共觀六祖畫像,應其請作贊。

十月。十七日,上奏堅乞一郡。先是乞郡,朝廷遣使存問,賜告養疾,不允,至是仍堅乞,仍不允。二十三日,書出局詩,為跋。林旦(次中)得李公麟(伯時)歸去來和陽關二圖,題詩,並有簡與旦。

十一月。一日,鎖院,賜公燭法酒,有詩呈同院。七日,中使臨賜禦膳問疾。有謝表,旋複起就職。周表臣(思道)知漢州,送行詩贊表臣及侄尹、張宗諤(永徽)、吳師孟(醇翁)、呂陶、宋大章(文輔)為六君子,蓋表臣等乞罷官權茶之法,許通商買賣,有益於蜀民也。楊久中扶父繪之喪過京師,以父所藏熙寧手詔相示,為作記。千乘、千能二侄來,旋還鄉。有送行詩,黃庭堅盛讚之。應千乘請,賦木山詩。李公麟(伯時)為趙景仁作琴鶴圖,為題詩。或于本月簡李之純,薦張君房。

十二月。五日,黃庭堅作跋淨照禪師真贊,蘇軾曾為淨照作偈(已佚)。六日,冬至,過曾肇(子開)賀節。時肇將往河北視河,為書數紙贈之。同日,與子過論詩寫人物。和吳安持迎駕詩。七日,與弟轍同飲王鞏(定國)清虛堂,賦詩吟雪。八日興龍節,尚書省賜宴上,與蘇頌(子容)論李沆。同日,與王鞏論陳執中,撰興龍節致語口號。十五日。書王鞏所藏王詵(晉卿)所畫煙江疊嶂圖一首。詵有和。同日,跋黃庭堅浴室題名。時陳慥(季常)來,寓棋簟於浴室院,與百祿(子功)數來從,觀蜀僧令宗所畫達磨以來六祖師,庭堅為題名。二十一日,講筵,上論周穜議配享自劾劄子,放罪,党人尤加忿疾。二十八日,哲宗禦延和殿,奏鎮(蜀公)所進新樂,鎮新樂成時,有書來,答啟以賀。時西夏遣使款延州塞,進士作延和殿奏新樂賦、款塞來享詩。蘇軾亦作同名賦詩。夜直玉堂,讀李之儀(端叔)詩,作詩書其後。

閏十二月。一日,鎮(蜀公)致仕,賜詔獎諭。同日鎮卒,有祭文。三日,邇英進讀寶訓,因太宗愛馬事以及愛民。同日,宜興田客以築室發大塚。命掩之,作祭古塚文。四日,奏論邊將隱匿敗亡憲司體量不實劄子。十四日,撰太皇太后賜門下手詔,減聖節大禮生辰親屬恩澤。十九日,上薦何宗元十議狀。立春日,二十一日,賜幡勝,劉攽(貢父)賦詩,與孔武仲(常父)、葉均(公秉)、王欽臣(仲至)反復次韻。三十日,書次自撰王鞏(定國)所藏王詵(晉卿)煙江疊嶂圖,詵再和。家定國(退翁)及興國院浴室法用來簡,以正信和尚所作偈、頌及塔記求跋,跋之,簡法用。眉州通判賈訥往祭父洵之塋,有謝啟。

本年,作詩付過(詩佚,有論樂說,或及陳隋好樂。與宜興友人簡,囑託田租事宜。與李之純簡,薦程遵誨。曾與宋景年、張耒(文潛)同觀晁補之(無咎)所藏畫野馬,有題。曾欲因黃庭堅(魯直)見晏幾道,幾道辭之。欲請廣陵郡。與元淨(辯才)簡,求為父洵、母程氏造地藏菩薩一尊等,以供養京師寺中。年來與黃庭堅(魯直)唱和甚多。答舒煥(堯文)簡中,推魯直為詩壇盟主。與元淨(辯才)禪師簡,報日望東南一郡。李公麟(伯時)作西園雅集圖,繪蘇軾等有姓名者十七人,米芾為之記。

 

詩詞

五古:

韓康公挽詞三首(三月上)

其一(故國非喬木,興王有世臣。)

其二(在世忠清德,三朝翊贊勳。)

其三(西弟開東閣,初筵點後塵。)

送周正孺知東川(七月四日)

(得郡書生榮,還家昔人重)

次韻再送周正孺(七月上)

(東川得望郎,坐於西爭重。)

次韻黃魯直戲贈(或八月)

(昨夜試微涼,汗衾初退紅。)

送程七表弟知泗州(或九月下)

(江湖不在眼,塵土坐滿顏。)

送曹輔赴閔漕(或九月下)

(曹子本儒俠,筆勢翻波瀾。)

次韻王郎子立風雨有感(或十月)

(百年一俯仰,寒暑相主客。)

和王晉卿題李伯時畫馬(或十月下)

(督郵有良馬,不為君所奇。)

送周朝議守漢州(十一月上)

(茶為西南病,岷俗記二李。)

送千乘千能兩侄還鄉(十一月)

(治生不求富,讀書不求官。)

柏石圖詩並敘(或十二月)

(柏生兩石間,天命本如此。)

和黃魯直效進士作二首(十二月下)

歲寒知松柏(龍蜇雖高臥,雞鳴不費時。)

款塞來享(蠢爾氏羌國,天誅亦久稽。)

次韻黃魯直書伯時畫王摩詰(系于元祐在朝時)

前身陶彭澤,後身韋蘇州。)

戲足柳公權聯句並引(系于元祐在朝時)

(人皆苦炎热,我愛夏日長。)

鼠須筆(系於元祐三年)

太倉失陳紅,狡穴得餘腐。

 

七古:

次韻黃魯直畫馬試院中作(三月二十三日)

(少年鞍馬勤遠行,)

余與李廌方叔相知久矣領貢舉事而李不得弟愧甚作詩送之(三月下)

(與君相從非一日,)

慶源宣義王丈以累舉得官為洪雅主薄雅州戶掾遇吏民如家人人安樂之既謝事居眉之青神瑞草橋放懷自得有書來求紅帶既以遺之且作詩為戲請黃魯直秦少遊各為賦詩一首為老人光華(或五月下)

(青衫半作霜葉枯,)

次前韻送程六表弟(六月)

(君家兄弟真連壁,)

書黃庭內景經尾並敘(九月下)

(太上虛皇出靈篇,)

送蹇道士歸廬山(九月下)

(物之有知蓋恃息,)

木山並敘(或十一月)

(木生不願回萬牛,)

戲書李伯時畫禦馬好頭赤(或十月下)

(山下戰馬肌無肉,)

興龍節前一日微雪與子由同訪王定國小飲清虛堂定國出數詩皆佳而五言尤奇子由又言與孫巨源同過定國感念存沒悲歎久之夜歸稍醒各賦一篇明日朝中以示定國也(十二月七日)

(天風淅淅飛玉沙,)

書王定國所藏煙江疊嶂圖(十二月十五日)

(江上愁心千疊山,)

王晉卿作煙江疊嶂圖僕賦詩十四韻晉卿和之語特奇麗,語特奇麗因複和次韻不獨紀其詩畫之美亦為道其出處契闊之故而終之以不忘在莒之戒亦朋友鍾愛之義也(十二月中)

(山中舉頭望日邊,)

虛飃飃(元祐三年)

(虛飃飃,畫簷蛛結網,)

題王維畫(或元祐三年)

(摩詰本詞客,亦自名畫師。)

 

五律:

次韻黃魯直嘲小德小德魯直子其母微故其詩(或九月)

(進饌客爭起,小兒那可涯。)

 

七律:

和宋肇游西池次韻(三月十四日)

(漢皇慈儉不開邊,)

僕領貢舉未出錢穆父雪中作詩見及三月二十日同游金明池始見其詩次韻為答(三月二十日)

(雪知我出已全消,)

次韻許沖元送成都高士敦鈐轄(四月二日)

(栘中老監本虛名,)

次韻子由五月一日同轉對(五月一日)

(跪奉新書笏在腰,)

次韻王定國得晉卿酒相留夜飲(元祐三年秋)

(短衫壓手氣橫秋,)

臥病逾月請郡不許複值玉堂十一月一日鎖院是日苦寒詔賜宮燭法酒書呈同院(十一月一日)

(微霰疎疎點玉堂,)

和吳安持使者迎駕(十二月六日)

(小雪疎煙雜瑞光,)

次韻王定國會飲清虛堂(十二月七日)

(何遜揚州又幾年,)

興龍節集英殿教坊詞致語口號(十二月八日)

(風卷雲舒合兩班,)

范景仁和賜酒燭詩複次韻謝之(十二月下)

(笙磬分均上下堂,)

夜直玉堂攜李之儀端叔詩百余首讀至夜半書其後(十二月二十八日)

(玉堂清冷不成眠,)

次韻劉貢父春日賜幡勝(閏十二月二十一日)

(寬詔隨春出內朝,)

再和(劉貢父)(閏十二月下)

(與君流落偶還朝,)

葉公秉王仲至見和次韻答之(閏十二月下)

(袗絺方暑亦堪朝,)

琴枕(系于元祐在朝時)

(高情閑處任君彈,)

 

五絕:

端午帖子詞(五月五日)

皇帝閣六首之一、二、三

其一(聖德初融後,潛陰未姤時。)

其二(采秀擷群芳,爭儲百藥良。)

其三(微涼生殿閣,習習滿黃都。)

太皇太后閣六首之一、二、三

其一(漸台通翠浪,暑殿轉清風。)

其二(日永蠶收簇,風高麥上場。)

其三(舞羽諸羌伏,銷兵萬匯蘇。)

皇太后閣六首之一、二、三

其一(露簟琴書冷,琱盤餰餌新。)

其二(萬歲菖蒲酒,千金琥珀杯。)

其三(翠筒初裹棟,薌黍複纏孤。)

皇太妃閣五首之一、二

其一(午景簾櫳靜,熏風草木酣。)

其二(雨細方梅夏,風高已麥秋。)

夫人閣四首之一、二

其一(蕭蕭槐庭午,沉沉玉漏稀。)

其二(節物荊無舊,嬉遊禁掖閑。)

出局偶書(十月二十三日)

(急景歸來早,窮陰晚不開。)

 

七絕:

和子由除夜元日省宿致齋三首(正月一日)

其一(江湖流落豈關天,)

其二(白髮蒼顏五十三,)

其三(當年踏月走東風,)

韓康公座上侍兒求書扇上二首(正月十六日)

其一(窗搖細浪魚吹日,)

其二(一一窗扉面水開,)

次韻答張天覺二首(二月下)

其一(車輕馬穩轡銜堅,)

其二(馭風騎氣我何勞,)

書艾宣畫四首(三月下)

竹鶴(此君何處不相宜,)

黃精鹿(太華西南第幾峰,)

杏花白鷳(天工剪刻為誰妍,)

蓮龜(半脫蓮房露壓枝,)

試院觀伯時畫馬絕句(或三月)

竹頭搶地風不舉,

謝宋漢傑惠李承晏墨(四月上或中)

(老松燒盡結輕花,)

端午帖子詞(五月五日)

皇帝閣六首之四、五、六

其四(西檻新來玉宇風,)

其五(講余交翟轉回廊,)

其六(一扇清風灑面寒,)

太皇太后閣六首之四、五、六

其四(令節陳詩歲歲新,)

其五(忠臣諒節今千歲,)

其六(長養恩深動植勻,)

皇太后閣六首之四、五、六

其四(秘殿扶蘇夏木深,)

其五(上林珍木暗池台,)

其六(閔楚遺風萬古情,)

皇太妃閣五首之三、四、五

其三(辟兵已佩靈符小,)

其四(玉盆沉李灩清泉,)

其五(良辰樂事萬古同,)

夫人閣四首之三、四

其三(五彩縈筒秫稻香,)

其四(欲曉銅瓶下井欄,)

碣石庵戲贈湛庵主(或八月上)

(保康橋上夜觀燈,)

送錢穆父出守越州絕句二首(九月下)

其一(薄書常苦百憂集,)

其二(若耶溪水雲門寺,)

書林次中所得李伯時歸去來陽關二圖後(十月下)

其一(不見何戡唱渭城,)

其二(兩本新圖寶墨香,)

題李伯時畫趙景仁琴鶴圖二首(十一月)

其一(清獻先生無一錢,)

其二(醜石寒松未易親,)

王晉卿所藏著色山水二首(或元祐三年下)

其一(縹緲營丘水墨仙,)

其二(犖確何人似退之,)

覓俞俊筆(系於元祐三年)

筆工近歲說吳俞,

殘句:人言盧杞(系於元祐三年)

(人言盧杞是奸邪,)

 

詞:

西江月:送錢待制(九月下)

(莫歎平原落落,且應去魯遲遲。

行香子:述懷(系于元祐在朝時)

(清夜無塵,月色如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