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蘇軾詩詞文章篇目編年(52歲:上)

(2023-06-04 10:17:32)
标签:

苏轼

诗词

文作

编年

元祐

分类: 学习苏东坡

蘇軾詩詞文章篇目編年(52歲:上)
 

五十二歲:哲宗元祐二年(丁卯)西元1087   

正月。新正,與周尹倡酬。潘鯁(昌言)母卒,作挽詞,玉堂栽花,乞花栽,與王詵(晉卿)簡。六日,與百嘉(子豐)簡,言方求郡。人日,贈李清臣(邦直)探梅詩,並書。八日,與王邃(子高)晚飲,作詩。杜介(幾先)來,送魚,旋歸揚州,作詩。十二日,與李公麟(伯時)為柳子文(仲遠)作松石圖。公麟複應子文請作憩寂圖,蘇軾以次韻子由題詩其後,並跋。十七日,複奏辯試館職策問劄子。自辯館職策問劄子奏上後,朱光庭(公掞)、傅堯俞(欽之)、王岩叟屢上章論,因之四劄請外,不允。至是乃複辯。呂陶為蘇軾辯,王覿(明叟)較持平。辛未,十八日,傅堯俞、王岩叟入對續論蘇軾,太皇太后不聽。丙子,二十三日,令蘇軾、傅堯俞、王岩叟、朱光庭各疾速依舊供職。先是欲逐四人,執政以為不可。純仁奏軾無罪。二十七日,四人各供其職,至此館策問題方竟。

二月。一日,繳進給田募役劄子。辛卯,八日,受命為富弼撰神道碑。同日,崔台符(平叔)借觀君厚畫苑,為跋。十七日,見王伯虎,伯虎為言呂公弼招致高麗人事。二十一日夜,與黃庭堅、孫安(壽朋)、蔡肇會李公麟(伯時)齋舍,書鬼仙詩並跋。二十八日,應薛紹彭請,自書自作及弟轍所作上清詞,供刻之石,並跋。本月,曾會飲百祿(子功)宅,應岑象求請,為書武昌西山詩。

三月。甲寅,二日,撰太皇太后于崇正殿受策手詔。詔改易詔詞。四日,書般若波羅密多心經。丁巳,五日,所撰太皇太后受冊手詔詔詞有所改易,援故事乞罷,不從。十日,與堂兄不危簡,致館伴北使時所得段子。同日,次韻弟轍送家定國(退翁)知懷安軍,請致意師劉巨。十一日,簡家定國,以細簟等贈行。癸酉,二十一日,奉安神宗禦于景靈宮宣光殿,作引導歌辭。撰代滕元發(達道)景靈宮奉安表。楊孟容(禮先)知廣安軍,有詩送之,自謂效黃魯直體,庭堅賦詩解之。弟轍與孔武仲(常父)唱和,次韻,題趙令宴藏崔白冬景圖。二十九日,次韻三舍人省上。三舍人乃曾肇、劉攽(貢父)及弟轍。錢承制赴廣西路分都監任,送行詩盛讚錢鎮邪。本月,作諸宮觀等處祈雨青詞,與孫覺(莘老)、虞大寧等上疏,奏乞錄用鄭俠、王斿。毛滂(澤民)來京,上書求提攜。

四月。一日、二日,曾肇(子開)從駕有詩,亦從駕,次肇韻。癸巳,十二日,給事中顧臨為天章閣待制、河北路轉運使,與鄧溫伯、李常(公擇)、王存、孫覺(莘老)、胡宗愈(完夫)等上乞留狀,不報。乙巳,二十四日,陳師道(履常)為亳州司戶參軍,充徐州州學教授,為蘇軾等所薦。送顧臨赴河北,有詩,詩有戲語。三十日,范祖禹等餞送顧臨,辭不往,作詩以自解。

五月。令門人輩作人不易物賦。和張問(昌言)喜雨。乙丑,十四日,書自作詩綠筠軒。辛未,二十日,鮮於侁(子駿)卒。李廌(方叔)撰侁行狀,簡廌贊其文豐容雋壯。二十五日,百嘉(子豐)卒,簡慰其父鎮。龐安時遣人送傷寒論來,二十八日,答簡盛讚之,允為作序。本月,答毛滂(澤民)簡。滂複上書。劉攽(貢父)西省種竹,賦詩,與弟轍及鄧潤甫、曾肇、孔文仲(經父)兄弟庚和。孔武仲(常父)來訪,旋馳去,作詩。答之。與張耒(文潛)至王直方(立之)家,讀耒所作詩,深愛之。

六月。李公麟(伯時)藏韓幹所畫馬,弟轍題詩,次轍韻。與弟轍經筵唱和。宋構知彭州,有詩送行。郭熙畫秋山平遠圖,題詩。曾應黃庭堅之約,觀熙所畫山水。薛紹彭刻上清詞于上清太平宮,紹彭寄石刻來,複簡。寄王齊愈(文甫)武昌西山倡和詩。毛滂出都,寄詩蘇軾兄弟。

七月。作書李世南所畫秋景二首。書鄢陵王主薄所畫折枝二首,直言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答李廌(方叔)書,釋未便舉薦之由,以積學不倦為勉。甲寅,五日,張商英(天覺)為提點河東路刑獄,有送行詩。十五日,進坤成節集英殿宴教坊詞致語口號。辛未,二十二日,韓維(持國)罷門下侍郎,知鄧州,旋改汝州。嘗有詩及維,勸維遠聲色。二十六日,除兼侍讀,上辭免狀,未允。丁,二十八日,鎮(蜀公)再致仕,簡賀。贈道士李德柔詩。張舜民倅虢,作詩留別,次韻。

八月。一日,兼侍讀,上表。辛巳,二日,右司諫賈易知懷州,以語侵大臣文彥博等,也涉蘇軾。同日,程頤罷經筵,權同管鞲西京國子監。先是諫議大夫孔文仲(經父)屢言頤,或為其言為軾意。上章乞外補,留中不出。四日,與弟轍祭黃好謙,作祭文。曾贊好謙父子思,讀其詩集,為之書跋。辛,二十二日,為實錄院修撰。二十五日,書真相院釋迦舍利塔銘。二十七日,撰賜太師文彥博辭免不拜恩命許批答二首。同日,奏擒獲鬼章稱賀太速劄子。本月,與聖用弟簡,賀其小侄得解。揚州倅王鞏(定國)寄詩來,次韻以著書自勉。為鞏作真贊。次韻米芾二王書跋尾二首。為文及甫(周翰)題郭熙秋山平遠二首。歐陽辯監澶州酒,有送行詩。

九月。五日,以鬼章被擒,奉告神宗陵,作祝文。八日,因擒鬼章論西羌、夏人事宜。庚申,十一日,侍御史王覿(明叟)奏論勿大用蘇軾。十五日,邇英講論語終篇,受賞。賜執政講讀史官燕于東宮,又賜禦書詩。翼日,進詩一篇及謝賜表。丁卯,十八日,大宴集英殿,作教坊詞致語。十九日,作文祭親家翁王正路(宜甫)。二十七日,上乞詔邊吏無進取及論鬼章事宜劄子,朝廷部分從請。邵伯溫(子文)以經行薦。奉命撰趙抃神道碑。

十月。三日,撰西京會聖宮應天禪院奉安神宗皇帝禦容前一日奏告永裕陵祝文。甲申,六日,奏請補外,不許。七日,上劄子,乞約鬼章討阿裡骨。同日,奉旨撰賜奉安神宗皇帝禦容禮儀使呂大防銀合茶藥詔。並撰導引歌辭。二十一日,與弟轍、劉攽(貢父)等上參定葉祖洽廷試策狀。二十二日,複奏參定葉祖洽廷試策狀。丙午,二十八日,李之純(端伯)以寶文閣直學士知成都府。同日,廖正一除秘書正字。先是上考試館職策,問兩漢所以亡者。試,得正一。至是除,正一來謝,為賦行香子茶詞。

十一月。十二日,獻鬼章於崇政殿,作獲鬼章二十韻。甲戌,二十六日,弟轍除試戶部侍郎。本月,與程之邵(懿叔)簡。滕元發(達道)惠地黃煎,簡謝。與王澤洲簡與詩,謝其寄長松,並請王澤洲督張商英(天覺)寄長松。韓絳(子華)賦詩憶其弟維(持國),劉攽(貢父)和之,次攽韻。劉攽、劉奉世(仲馮)叔侄扈駕,攽賦詩,次韻。曾布(子宣)寄長松等物,簡謝。曾因張損致簡布。

十二月。五日,進元祐三年春帖子詞。八日,興龍節,集英殿宴,進教坊詞致語口號。九日,書所進元祐三年春帖子詞示裴維甫。二十一日,王詵(晉卿)致墨十餘品,欲搗和為一品,以雪堂義墨名之,作跋。壬寅,二十四日,監察禦史楊康國論試廖正一策題。乙巳,二十八日,監察禦史趙挺之論試廖正一策題,並論薦黃庭堅自代事。本月,喬仝來,旋去,作詩送之,並寄賀亢。家安國(複禮)來,旋為教授歸成都,有詩送行。

本年,次孫邁子符生。為張方平(安道)文集作敘,並寄方平,方平有書來。為李清臣(邦直)祖父太師士明撰李太師墓誌。記文彥博以唐憲宗薑茶湯治病事,作文慨歎執政作露籬禁同省往來。與元淨(辯才)簡,求為迨剃度。與李之儀(端叔)論李廌(方叔)文。與劉安世(器之)有交往。舉畢仲遊自代。王欽臣(仲至)除太僕少卿,啟來,有答。與袁彥方簡,告以治足疾方,有詩題彥方來鶴亭。或于秋冬季上薦毛滂(澤民)狀。

 

詩詞

五古:

次韻子由送家退翁知懷安軍(二月十日)

(吾州同年友,燦若琴上星。)

送楊孟容(三月下)

(我家峨眉陰,與子共一邦。)

見子由與孔常父唱和詩輒次其韻餘昔在館中同舍出入輒相聚飲酒賦詩近歲不復講故終篇及之庶幾諸公稍複其舊亦天平盛世也(三月下)

(君先魯東家,門戶照千古。)

送顧子敦奉使河朔(四月下)

(我友顧字敦,軀膽兩俊偉。)

諸公餞子敦軾以病不往復次前韻(四月三十日)

(君為江南英,面作河朔偉。)

書晁補之所藏與可畫竹三首(或六七月)

其一(與可畫竹時,見竹不見人。)

其二(若人今已無,此竹寧複有。)

其三(晁子拙生事,舉家聞食粥。)

送張天覺得山字(七月五日)

(西登太行嶺,北望清涼山。)

和穆父新涼(或七月)

(家居妻兒號,出仕猿鶴怨。)

送歐陽辯監澶州酒(或八月下)

(汗血駕鼓車,何從致千里。)

昨見韓丞相言王定國今日玉堂獨坐有懷其人(或九月上)

(晝臥玉堂上,微風舉輕紈。)

獲鬼章二十韻(十一月十二日)

(青塘有逋寇,白首已窮妖。)

送家安國教授歸成都(十二月)

(別君二十載,坐失兩鬢青。)

故李承之待制六仗挽詞(元祐在朝時)

(青青一寸松,中有棟樑姿。)

題李伯時淵明東籬圖(元祐在朝時)

(彼哉嵇阮曹,終以明自膏。

 

七古:

趙令晏崔白大圖幅徑千丈(三月下)

(扶桑大繭如甕盎,)

次韻三舍人省上(三月二十九日)

(紛紛榮瘁何能久,)

偶與客飲孔常父見訪方設席延請忽上馬馳去以而有詩戲用其韻答之(五月)

(揚雄他文不皆奇,)

次韻子由書李伯時所藏韓乾馬(或六月)

(潭潭古屋雲幕垂,)

送宋構朝散知彭州迎侍二親(或六月)

(東來誰迎使君車,)

郭熙畫秋山平遠(六月)

(玉堂晝掩春日閑,)

書鄢陵王主薄所畫折枝二首(六月)

其一(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

其二(瘦竹如幽人,幽花如處女,)

贈李道士並敘((七月下)

(世人只數曹將軍,)

次韻米芾二王書跋尾二首(或八月下)

其一(三館曝書防蠹毀,)

其二(元章作書日千紙,)

九月十五日邇英講論語終篇賜執政講讀史官燕于東宮又遣中使就賜禦書詩各一首臣軾得紫薇花絕句其次雲絲綸閣下文書靜鐘鼓樓中刻漏長獨坐黃昏誰是伴紫薇花對紫薇郎翼日各以表謝又進詩一篇臣軾詩(九月十五日)

(繡裳畫袞雲垂地,)

送喬仝寄賀君六首並敘之一(十二月)

其一(君年二十美且都,)

上韓持國(元祐二年)

(韓氏三虎秉樞極,)

 

五律:

和王定國(系於元祐二年三月)

(離歌添唧唧,古曲擬行行。)

牡丹和韻(系于元祐在朝時)

(光風為花好,奕奕弄清溫。)

 

七律:

和周正儒墜馬傷手(正月一日)

(平生學道已神完,)

潘推官母李氏挽詞(正月一日)

(南浦淒涼老逐臣)

正月八日招王子高飲(正月八日)

(屋雪號風戰苦貧,)

杜介送魚(正月上)

(新年已賜黃封酒,)

送杜介歸揚州(正月上)

(再入都門萬事空,)

玉堂栽花周正孺有詩次韻(或正月)

(故山桃李半荒榛,)

黃魯直以詩饋雙井茶次韻為謝(或三月)

(江夏無雙種奇茗,)

送錢承制赴廣西路分都監(或三月下)

(昔年我做表忠碑,)

次韻曾子開從駕二首(四月上)

其一(槐街綠暗雨初勻,)

其二(入仗魂驚愧草萊,)

再和(曾子開)二首(四月上)

其一(眼花錯莫鬢霜勻,)

其二(憶觀滄海過東萊,)

次韻劉貢父省上(或四月)

(密雲今日破郊西,)

再和(劉貢父)(或四月)

(當年曹守我膠西,)

次韻張昌言給事省宿(或四月)

(馮顛久已攲殘雪,)

和張昌言喜雨(五月上)

(二聖憂勤忘寢食,)

次韻張昌言喜雨(或五月中)

(千里黃流失故居,)

次韻劉貢父西省種竹(五月中)

(要知西掖承平事,)

次韻劉貢父獨值省中,(或五月下)

(明窗畏日曉先暾,)

戲用晁補之韻(或六七月)

(昔我嘗陪醉翁醉,)

和張耒高麗松扇(六月)

(可憐堂堂十八公,)

次韻孔常父送張天覺河東提刑(七月五日)

(送君應典鷫鸘裘,)

坤成節集英殿宴教坊詞致語口號(七月十五日)

(三朝遺老九門前,)

次韻張舜民自禦史倅虢州留別(七月下)

(玉堂給劄氣如雲,)

次韻王定國揚州倅(或八月)

(此身江海寄天遊,)

集英殿秋宴教坊詞致語口號(九月十八日)

(霜霏碧瓦尚生煙,)

次韻劉貢父所和韓康公憶持國二首(十一月)

其一(夢覺真同鹿覆蕉,)

其二(閉戶端居念獨深,)

次韻韓康公置酒見留(或十一月)

(庭下黃花一醉同,)

次韻劉貢父叔侄扈駕(十一月)

(玉堂孤坐不勝清,)

次韻王都尉偶得耳疾(十二月)

(君知六鑿皆為贅,)

興龍節集英殿宴教坊致語口號(十二月八日)

(凜凜重瞳日月新,)

 

五絕:

和黃魯直燒香二首之一(或三月)

春帖子詞(十二月五日)

皇帝閣六首之一、二、三

其一(靄靄龍旗色,琅琅木鐸音。)

其二(暘谷賓初日,清台告協風。)

其三(草木漸知春,萌芽處處新。)

太皇太后閣六首之一、二、三

其一(琱刻春何力,欣榮物自知。)

其二(小殿黃金榜,珠簾白玉鉤。)

其三(仗下春朝散,宮中晝漏稀。)

皇太后閣六首之一、二、三

其一(寶冊瓊瑤重,新庭松桂香。)

其二(瑞日明天仗,仙雲擁壽山)

其三(朝罷金鋪掩,人閑寶瑟塵。)

皇太妃閣五首之一、二

其一(葦桃猶在戶,椒柏已稱觴。)

其二(甲觀開千柱,飛樓擢九層。)

夫人閣四首之一、二

其一(彩勝鏤新語,酥盤滴小詩。)

其二(喜雨曉風柔,春風入禦溝。)

 

七絕:

戲周正孺二絕(正月一日)

其一(折臂三公未可知,)

其二(天廄新頒玉臂騂,)

次韻子由題憩寂圖後(正月十二日)

(東坡雖是湖州派,)

無題七絕一首(元祐二年春)

(春風寂寂夜寥寥,)

和黃魯直燒香二首(六言)(或三月)

其一(四句燒香偈子,)

其二(萬卷明窗小字,)

再和(黃魯直)二首(六言)(或三月)

其一(置酒未逢休沐,)

其二(丹青已是前世,)

軾以去歲春夏侍立邇英而秋冬之交子由相繼入侍次韻絕句四首各述所懷(五月)

其一(瞳瞳日腳曉猶清,)

其二(上尊初破早朝寒,)

其三(兩鶴摧頹病不言,)

其四(微生偶脫風波地,)

書李世南所畫秋景二首(六月)

其一(野水參差落漲痕,)

其二(人間斤斧日創夷,)

書皇親畫扇(或六七月)

(十年江海寄浮沉,)

次韻宋肇惠澄心紙二首(或八月下)

其一(詩老囊空一不留,)

其二(君家家學陋相如,)

郭熙秋山平遠二首(八月下)

其一(目盡孤鴻落照邊,)

其二(木落騷人已怨秋,)

謝王澤洲寄長松兼簡張天覺二首(十一月)

其一(莫道長松浪得名,)

其二(憑君說與埋輪使,)

春帖子詞(十二月五日)

皇帝閣六首之四、五、六

其四(聖主憂民未解顏,)

其五(昨夜東風入律新,)

其六(翰林職在明光裡,)

太皇太后閣六首之四、五、六

其四(五日占雲十日風,)

其五(共道十年無臘雪,)

其六(不獨清心能省事,)

皇太后閣六首之四、五、六

其四(仙家日月本長閑,)

其五(彤史年來不絕書,)

其六(邊庭無事羽書稀,)

皇太妃閣五首之三、四、五

其三(孝心日奉冬朝養,)

其四(九門掛月未催班,)

其五(東風弱柳萬絲垂,)

夫人閣四首之三、四

其三(扶桑初日映簾升,)

其四(雪消鴛瓦已流澌,)

送喬仝寄賀君六首並敘之二、三、四、五、六(十二月)

其二(生長兵間早脫身,)

其三(曾謁冬封玉輅塵,)

其四(垂老區區豈為身,)

其五(舊聞父老晉郎官,)

其六(千古風流賀季真,)

金門寺中見李西台與二錢唱和四絕句戲用其韻跋之(或元祐在朝時)

其一(帝城春日帽檐斜,)

其二(平生賀老慣乘舟,)

其三(西台妙跡繼楊風,)

其三(五季文章墮劫灰,)

來鶴亭(系於元祐二年)

(紅箭偏于丹鳳南,)

春宵(系于元祐在朝時)

(春宵一刻值千金,)

書李宗晟水簾圖(元祐在朝時)

(宗晟一軸水簾圖,)

書龍馬圖(系于元祐在朝時)

(先皇禦馬三千匹,)

韓乾馬(系于元祐在朝時)

(少陵翰墨無形畫,)

 

詞:

蘇幕遮:詠選仙圖(系于元祐在朝時)

(暑籠晴,風解慍,雨後餘清,)

滿庭芳:王晉卿席上(六月)

(香靉雕盤,寒生冰筋,畫堂別是風光。)

行香子:茶詞(十月二十八日)

(綺席才終,歡意猶濃。)

 

文作

表狀:

代滕元發景靈宮奉安表(或三月中)

(衣冠出遊,巍乎宮闕之盛;)

辭免侍讀狀(七月二十七日)

(右臣今月二十六日,准閣門告報,)

謝除侍讀表二首(八月二日)

其一(臣軾言,今月一日蒙恩除臣侍讀者。學術本疏,)

其二(臣軾言,今月一日蒙恩除臣侍讀者。北門視草,)

謝賜禦書詩表(九月十六日)

(臣軾言。君逸臣勞,固上下之分;)

 

奏議:

辯試館職策問劄子(正月十七日)

(元祐二年正月十七日,翰林學士朝奉郎知制誥蘇軾劄子奏。)

繳進給田募役議劄子(前連元豐八年十二月狀奏)(二月一日)

(元祐二年二月一,翰林學士朝奉郎知制誥蘇軾劄子奏。)

論改定受冊手詔乞罷劄子(二月七日)

(元祐二年二月七日,翰林學士朝奉郎知制誥蘇軾劄子奏。)

乞錄用鄭俠王斿狀(三月)

(元祐二年三月日,翰林學士朝奉郎知制誥蘇軾狀奏。)

薦布衣陳師道狀(四月十九日)

(元祐二年四月十九日,翰林學士朝奉郎知制誥蘇軾同傅堯俞、孫覺狀奏。)

乞留顧臨狀(四月二十日)

(元祐二年四月二十日,翰林學士朝奉郎知制誥蘇軾,同李常、王存、)

乞允文彥博等辭免拜劄子(八月二十五日)

(臣進奉聖旨,撰此文彥博、呂公著今後入朝免拜劄子,)

論擒獲鬼章稱賀太速劄子(八月二十七日)

(元祐二年八月二十七日,翰林學士朝奉郎知制誥兼侍讀蘇軾劄子奏。)

因擒鬼章論西羌夏人事宜劄子(九月八日)

(元祐二年九月八日,翰林學士朝奉郎知制誥兼侍讀蘇軾劄子奏。)

乞詔邊吏無進取及論鬼章事宜劄子(九月二十七日)

(元祐二年九月二十七日,翰林學士朝奉郎知制誥兼侍讀蘇軾劄子奏。)

乞約鬼章討阿裡骨劄子(十月七日)

(元祐二年十月七日,翰林學士朝奉郎知制誥兼侍讀蘇軾劄子奏。)

參定葉祖洽廷試策狀(十月二十一日)

(元祐二年十月二十一日,翰林學士朝奉郎知制誥兼侍讀蘇軾同劉攽狀奏。)

參定葉祖洽廷試策狀(十月二十二日)

(元祐二年十月二十二日,翰林學士朝奉郎知制誥兼侍讀蘇軾狀奏。)

薦毛滂狀(或秋冬季)

(翰林學士朝奉郎知制誥兼侍讀臣蘇軾。右臣伏覩新授饒州司法參軍毛滂,)

舉畢仲遊自代狀(殘,元祐二年)

(學貫經史,才通世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