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蘇軾詩詞文章篇目編年(50歲)

(2023-05-20 09:19:38)
标签:

苏轼

诗词

文作

编年

熙宁

分类: 学习苏东坡

蘇軾詩詞文章篇目編年(50歲)
 

五十歲:神宗元豐八年(乙丑)西元1085

正月。一日,雪中過淮謁客。賦劉倩叔射堂,贈之。孫覺(莘老)寄墨,賦詩。四日,離泗州北行,聞岸上騾馱鐸聲,有題。至靈璧,題詩蘭皋亭,並題名。抵達宿州。十日,書泗州除夜等七詩,贈妻王閏之。十五日,在宿州,賦南鄉子。在宿曾晤病中石康伯(幼安)。十九日,已至南都,居常得請,答徐州開元寺僧法明簡報之,賦滿庭芳,王鞏(定國)、黃庭堅作詩慶得請。二十日,跋錢易詩後。

二月。九日,沈遼(睿達)卒于池州,甚哀之。十二日,題唐陸柬之所摹蘭亭五言帖。壬午,十八日,葬弟轍保母楊氏于南都東南三裡廣壽院之西。本月,弟轍至績溪,就任績溪令。在南都,張方平(安道)以整理文集事相委。方平授楞伽經使印施江淮間,授所藏禪月羅漢十六軸使施之。方平談及內廷文字。晤方平子恕。恕開宴,席上姬妾有原黃州守徐君猷寵姬勝之,為之大慟。賦西江月。在南都,與友人簡,及王淮奇(慶源)。李公麟(伯時)作孝經圖,為跋。和王益柔詩,並為其所作妙峰亭題榜。

三月。戊戌,五日,神宗卒,皇太子煦即位,是為哲宗。六日,聞神宗遺詔,舉哀掛服。代張方平(安道)進神宗功德疏文。晤陳師道(履常),與師道商論作帖與江淮發運路昌衡,以慰神宗之喪,中輟。張方平座上贈眼醫王彥若詩。李廌(方叔)自陽翟來見,以故人梁先所饋絹十匹,絲百兩轉贈之,作其父李惇哀詞。寫眉子石硯歌贈廌,盛讚廌文。過王廷老(伯敭)家,觀所藏趙昌畫,有詩。秦觀、百嘉(子豐)登進士第。與潘丙(彥明)簡,以省試為念。作神宗皇帝挽詞。分別與王鞏(定國)、楊景略簡,悼神宗之逝。作薦誠禪院五百羅漢記。

四月。三日離南都,赴常州。六日,過靈璧劉氏,為畫醜石風竹,主人以靈璧石相贈,為跋。返經泗州,與杜輿(子師)簡,報十六七日到揚州。乙亥,十日,詔太皇太后生日七月十六日為坤成節。宰臣請以十二月八日為興龍節。哲宗本七日生,以避僖祖忌,故後一日。自書次韻前篇詩。途中與歐育、仲伯晤,詩寄吳瑛(仁德),題作兼簡陳慥(季常)。月中抵揚州,過壽寧寺,見文覺顯公,晤雲師無著,有詩。無著自金陵來。晤揚州守呂公著,代作論治道二首。與蘇頌(子容)簡。本月,詔開封府界京東路戶馬指揮並罷,京東徙保麻寬年限,提舉官赴京議改廢。

五月。一日,留題揚州竹西寺絕句三首,其三有句:山寺歸來聞好語,野花啼鳥亦欣然。以頌新皇。徐州開元寺僧法明來相別,以張方平(安道)所授禪月羅漢十六軸贈之。下旬至常州。戊戌,六日,誥命複朝奉郎,起知登州。至真州。與宜興令李去盈簡,敘虎頭骨致雨之法。留家於此。過瓜州,了元(佛印)來迎,以偈為獻。二十二日,至常州貶所,上謝表。戊午,二十六日,蔡確為左僕射,韓縝為右僕射,有賀時宰啟。同日,司馬光(溫公)自資政殿學士、通議大夫、知陳州加守門下侍郎,簡賀。邂逅孟震(亨之)。二十七日,與震同遊常州感慈報恩僧舍,有詩。贈報恩長老詩。

六月。王鞏(定國)來簡,報將起用。與滕元發(達道)簡,疑所報未必是。滕元發(達道)或于本年因避太皇太后高氏父名諱,由原名甫改為元發,字達道。十五日,徐州開元寺僧法明以蘇軾手簡刻石.賈收來常,得起用報。或月中登州告下。與王琦(文玉)、王鞏(定國)簡。賦墨花詩,贊汴人尹白墨花。時往來真州潤州之間,許遵罷潤州,赴金陵,次遵韻送之。游真州溪陰堂,有詩。在真州,與王琦(文玉)簡。晤張升卿(公詡),升卿出清溪圖,予題詞。戊子,二十六日,司馬光(溫公)等薦蘇氏兄弟。本月,純仁等亦薦之。

七月。四日,作蔡襄書跋。送穆珣(東美)知越州,有詩。將赴登,賦蝶戀花抒懷。月下,自常州啟程赴登州。二十五日,與杜介(幾先)相遇於金山,有詩贈之。在金山晤了元(佛印),述受張方平(安道)所托印施楞伽經事,了元以為書刻為善,乃於真州及金山書之。

八月。丁卯,六日,弟轍除秘書省校書郎。在金山,中秋前後,登妙高臺,應了元(佛印)請,作詩。醉後遊招隱寺,記焦山長老問答。中秋夜,與客登金山妙高臺,命袁綯歌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楊繪(元素)專人致長箋為賀,瓜洲道中答簡。時繪仍在興國軍任。曾布(子宣)來簡,答之。布時知慶州。過泰州,晤徐守信(神翁)。過揚州,晤州守楊景略。二十七日,別揚州石塔寺擇老。二十八日,贈擇老詩。二十九日,過邵伯埭,與了元(佛印)簡。邵伯埭鐘銘或作於此時。過鬥野亭,晤僧榮。次孫覺(莘老)留題詩韻,弟轍有和。

九月。楊傑(次公)奉詔與高麗僧統(義天)遊錢塘,與晤於途中,作詩送之。大風淮口舟中,作楊景略醉道士詩,和迨詩。故人蔡允元來,書以贈之。至楚州,次韻贈別徐大正(得之),次韻徐積(仲車),與大正簡。與弟轍簡,勸取道歙溪、錢塘回朝。己酉,十八日,以朝奉郎除禮部郎中。楞伽經刻成,本月書其後。泗上喜見張大亨(嘉父),有詩。曾與大亨論詩。過漣水軍,賦蝶戀花贈趙昶。過海州,見高麗亭館壯麗,諷以詩。過懷仁,題縣令陳德任占山亭。過密州,次韻贈趙杲卿、喬敘。過常山,父老相迎,過超然台,贈密守霍翔。自密州赴文登,海行數日,沿路多有題詠。

十月。將至登州,父老迎于路,以為政愛民如馬默者為望。十五日,抵登州任,進謝上表,上謝兩府啟。其上任乃趙偁。登州屬京東東路,轄蓬萊、黃、牟平、文登四縣,治蓬萊。丁,十六日,弟轍除右司諫。十七日,與樞密(韓縝)啟,與司馬光(溫公)啟。二十日,誥命以禮部郎中召回。進謝上表,作謝杜宿州啟。應李常(非公擇)子大方之請,賦其閭遺直坊,坊乃熙甯中李師中(誠之)榜也。賦登州海市。楊景略元豐七年使高麗還,奏乞立海神廟於登州板橋。移書使遷之文登。楊不從。潘鯁(昌言)、潘丙(彥明)兄弟來簡,答丙簡。傳詢杜詩中白鳥之意于某主薄,某為言,因厚待之。晦日,登蓬萊閣,記所見。同日,書登州海市詩贈史全叔。

十一月。二日,游登州洪延禪院,舍子過所蓄烏銅鑒為佛心鑒,作偈。論吳道玄畫贈史全叔。七日,複為全叔所藏道玄畫書後,盛讚道玄畫畢天下之能事。赴京師,答友人簡。別登州,至蓬萊。過宗室洋川公家,為洋川公畫冊書簽,並跋為洋川公題王靄所畫如來出山相。出青州,知州李定(資深)來迎,甚歡。米芾來簡,答之。過濟南,長清真相院方建塔,許以弟轍所得釋迦舍利葬之。過濟南之龍山鎮,監稅宋保國出所集王安石華嚴經解,為跋。至鄆州,與純粹論給田募役事。過南都,見張方平(安道)。回京師途中,傳遇元豐二年系獄時獄官。

十二月。初,上狀議登州水軍,乞登、萊榷鹽。上旬末抵京,就禮部郎中任,秦觀有賀啟。時司馬光(溫公)與章惇(子厚)不和,勸惇尊重光。章惇曾為言神宗晚年患文章不足用,欲複辭賦取士之法。草論給田募役狀。與司馬光論役法,以為免役法可以去其弊而不變其法,並論給田募役法便民。光不以為然。戊寅,十八日,除起居舍人。面辭于蔡確,不許。次韻趙令爍(伯堅)致齋惠酒詩。令爍複惠詩,以就起居舍人相勉。二人又有清池唱和。下旬之中,就起居舍人任,有謝啟。純粹(德孺)守慶州,有送行詩。與王鞏(定國)、王震叔侄賡酬。周邠贈詩,次韻答之。與堂兄不危(子安)二簡,報近況,且告弟轍到京後也將有司諫之命。與王淮奇(慶源)簡,與了元(佛印)、雲庵克文禪師簡。與李之儀(端叔)為鄰,有倡酬。曾以之儀詩呈玉堂前輩。石康伯(幼安)卒,有祭文。堂兄不疑(子明)卒。不疑曾與陳師道(履常)有交往。

 

詩詞

五古:

孫莘老寄墨四首(正月上)

其一(徂徠無老松,易水無良工。)

其二(溪石琢馬肝,剡藤開玉版。)

其三(我貧如饑鼠,長夜空齩齧。)

其四(吾窮本作詩,久服朋友戒。)

南都妙高峰(二或三月)

(千尋掛雲闕,十頃含風灣。)

贈眼醫王彥若(或三月上)

(針頭如麥芒,氣出如車軸。)

李憲仲哀詞並敘(三月上)

(大夢行當覺,百年特未滿。)

王伯揚所藏趙昌花四首(三月上)

梅花(南行度關山,沙水清練練。)

黃葵(弱質困夏永,奇姿蘇曉涼。)

芙蓉(清飆已拂林,積水漸收潦。)

山茶(蕭蕭南山松,荒野隕勁風。)

墨花並敘(或六月)

(造物本無物,忽然非所難。)

贈杜幾先並敘(七月二十五日)

(我夢遊天臺,橫空石橋小。)

金山妙高臺(八月中)

(我欲乘飛車,東訪赤松子。)

寄怪石石斛與魯元翰(元豐八年)

(山骨裁方斛,江珍拾淺灘。)

贈章默並敘(元豐八年)

(章子親未葬,餘生抱贏疾。)

次韻孫莘老鬥野亭寄子由在邵伯堰(或八月下)

(落帆謝公渚,日腳東西平。)

楊康功有名狀如醉道士為賦此詩(或九月上)

(楚山固多猿,青者黠而壽。)

迨作淮口遇風詩戲用其韻(或九月上)

(我詩如病驥,悲鳴向衰草。)

送張嘉父長官(或九月上)

(都城昔傾蓋,駿馬初服輈。)

再過常山和昔年留別詩(九月下)

(佝僂山前叟,迎我如迎新。)

遺直坊並敘(十月下)

(使君不浪出,羔雁親扣門。)

過萊州雪後望三山(十一月上)

(東海如碧環,西北卷登萊。)

次韻趙令爍惠酒(十二月中或下)

(神山無石髓,生世悲暫寓。)

送范純粹守慶州(十二月下)

(才大古難用,論高常近迂。)

次韻王定國謝韓子華過飲(十二月下)

(楚有孫叔敖,長城隱千里。)

 

七古:

寄吳德仁兼簡陳季常(四月上或中)

(東坡先生無一錢,)

觀杭州鈐下歐育刀劍戰袍(四月上或中)

(青綾衲衫暖襯甲,)

題王逸少帖(元豐八年)

(顛張醉素兩禿翁,)

書林逋詩後(元豐八年)

(吳儂生長湖山曲,)

雲師無著自金陵來見餘廣陵且遺余支遁鷹馬圖以詩送之且還其畫(四月中)

(道人自嫌三世將,)

次韻答賈耘老(六月)

(五年一夢南司州,)

清溪詞(或六月)

(大江南兮九華西,)

送楊傑並敘(八月下)

(天門夜上賓出日,)

再過超然台贈太守霍翔(九月下)

(昔飲雩泉別常山,)

登州海市並敘(十月下)

(東方雲海空複空,)

鰒魚行(或十月下)

(漸台人散長弓射,)

 

五律:

正月一日雪中過淮謁客回作二首(正月一日)

其一(十裡清淮上,長堤轉雪龍。)

其二(攢眉有底恨,得句不妨清。)

神宗皇帝挽詞三首(或三月)

其一(文武固天縱,欽明又日新。)

其二(未易名堯德,何須數舜功。)

其三(接統真千歲,膺期止一章。)

 

七律:

章錢二君見和複次韻答之二首(正月)

其一(黃昏已作風翻絮,)

其二(分無纖手裁春勝,)

書劉君射堂(正月上)

(蘭玉當年刺史家,)

留題蘭皋亭(正月上)

(雪後東風未肯和,)

記夢並敘(二或三月)

(圓間有物物間空,)

與歐育等六人飲酒(四月上或中)

(忽驚春色二分空,)

和仲伯達(四月上或中)

(歸山歲月苦無多,)

送竹幾與謝秀才(五六月)

(平生長物擾天真,)

小飲公瑾舟中(或五月下)

(青泥赤日午相烘,)

次韻許尊(六月)

(蒜山渡口挽歸艎,)

送穆越州(七月上或中)

(江海相忘十五年,)

贈葛葦(或八月下)

(竹櫞茅屋半倅傾,)

次韻送徐大正(或九月上)

(別時酒盞照燈花,)

次韻徐積(或九月上)

(殺雞未肯邀季路,)

潮中觀月(或元豐八年九月中)

(玻璃千頃照神州,)

過密州次韻趙明叔喬禹功(或九月下)

奉和陳賢良(或十月)

(不學孫吳與六韜,)

留別登州舉人(十一月上)

(身世相忘久自知,)

次韻趙令爍(十二月中或下)

(東坡已報六年穰,)

次韻錢穆父(或十二月下)

(老人明光踏舊班,)

次韻王定國得穎倅二首(十二月下)

其一(仙風入骨已淩雲,)

其二(滔滔四海我知津,)

次韻王震(十二月下)

(攜文過我治平間,)

次韻周邠(十二月下)

(南遷欲舉力田科,)

次韻答李端叔(十二月下)

(若人如馬亦如班,)

次韻馬元賓(或十二月)

(流落江湖萬里歸,)

 

五絕

書文與可墨竹並敘(或十二月)

(筆與子皆逝,詩今為誰新。)

 

七絕

春日(春季)

(鳴鳩乳燕寂無聲,)

和王勝之三首(或二月下)

其一(城上湖光暖欲波,)

其二(齊醸如澠漲綠波,)

其三(要知太守憐孤客,)

過文覺顯公房(四月中)

(斕斑碎玉養菖蒲,)

過宜興留題竹西寺三首(五月一日)

其一(十年歸夢寄西風,)

其二(道人勸飲雞蘇水,)

其三(此生已覺都無事,)

贈常州報恩長老二首(或五月下)

其一(碧玉盎盛紅瑪瑙,)

其二(薦福老懷真巧便,)

與孟震同遊常州僧舍三首(或五月)

其一(年來轉覺此生浮,)

其二(湛湛清池五月寒,)

其三(知君此去便歸耕,)

常州太平寺發話院薝蔔亭醉題(或五月)

(六花薝卜林間佛,)

過泗上喜見張嘉父二首(或九月上)

其一(眉間冰雪照淮明,)

其二(空翠娛人意自通,)

溪陰堂(六月)

(白水滿時雙鷺下,)

戲答佛印(或元豐八年六月)

(遠公沽酒飲陶潛,)

戲答佛印(或元豐八年六月)

(百年燈作一燈光,)

余將赴文登過廣陵而擇老移住石塔相送竹西亭下留詩為別(八月二十八日)

(竹西失卻上方老,)

贈王寂(或八月下)

(與君暫別不須嗟,)

元豐七年有詔京東淮南築高麗亭館密海二州驟然有逃亡者明年軾過之歎其壯麗留一絕(或九月上)

(簷楹飛舞垣牆外,)

懷仁令陳德任新作占山亭二絕(或九月中)

其一(尚父提封海岱間,)

其二(我是膠西舊使君,)

雜詩(九月下)

(昔日雙鴉照淺眉,)

詩二句(或十一月)

(槍棋攜到齊西境,)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或十二月)

其一(竹外桃花三兩枝,)

其二(兩兩歸鴻欲破群,)

 

詞:

南鄉子:宿州上元(正月十五日)

(千騎試春遊,小雨如酥落便收。)

滿庭芳:南都幸蒙恩放歸陽羨(正月十九日)

(歸去來兮,清溪無底,)

西江月:或為南都見君猷姬勝之已歸別人(二月)

(別夢已隨流水,淚巾猶浥香泉。

蝶戀花:述懷( 七月上)

(雲水縈回溪上路,)

蝶戀花:昨夜秋風(九月)

(昨夜秋風來萬里,)

蝶戀花:漣水軍贈趙晦之(或九月下)

(自古漣漪佳絕地,)

文作

表狀:

到常州謝上表二首(五月下)

一(臣軾言。先蒙恩授汝州團練副使本州安置,)

二((與一同文略)罪大人微,自甘永棄;)

登州謝上表二首(十月中)

一(臣軾言。伏奉告命,授臣朝奉郎、 知登州軍事,)

二(前文與上表同)

登州謝宣召赴闕表(十月下)

(仕路崎嶇,群言摧沮。雖死生不變乎己,)

上皇帝賀冬表(或元豐八年十一月)

(易稱來複,蓋知天地之心,)

(上太皇太后)賀冬表(或元豐八年十一月)

(消長有時,德刑並用。)

辭免起居舍人第一狀(十二月下)

(右臣准閣門告報,已降告命,除臣軾依前官守起居舍人者。)

辭免起居舍人第二狀(十二月下)

(右臣近奏乞辭免起居舍人恩命,准尚書省劄子奉旨不許辭免者。)

 

奏議:

登州召還議水軍狀(十二月上)

(元豐八年十二月日,朝奉郎前知登州)

乞罷登萊權鹽狀(十二月上)

(元豐八年十二月日,朝奉郎前知登州軍事蘇軾)

論給田募役狀(十二月)

(元豐八年十二月日,朝奉郎禮部郎中蘇軾狀奏。臣竊見先帝)

 

內制疏文:

進功德疏文代張安道(三月)

(伏以聖神示化,棄黃屋以上賓,)

坤成節功德疏文(系于元豐八年七月十六日)

(右伏以功存社稷,慶鍾高密之門;)

興龍節功德疏文(系于元豐八年十二月八日)

(右伏以瑞乙來翔,共紀生商之兆;)

 

論:

代呂申公作上初即位論治道二首(四月中)

道德(人君以至誠為道,以至仁為德。)

刑政(書曰:臨下以簡,禦眾以寬。)

 

記:

薦誠禪院五百羅漢記(或三月下)

(熙甯十年,余方守徐州,聞河決澶淵,)

 

墓誌銘:

保母楊氏墓誌銘(二月十九日)

(先夫人之妾楊氏,名金蟬,眉山人。)

 

碑:

趙康靖公神道碑代張文定公作(或二月)

(宋有天下百二十五年,)

 

銘:

邵伯埭鐘銘(或八月下)

(邵伯埭之東,寺僧子康募千人為千斤銅鐘,)

真相院釋迦舍利塔銘(或十一月中)

(洞庭之南,有阿育王塔,)

 

贊:

題王靄畫如來出山相贊(十一月上)

(頭鬅鬙,耳卓朔。適從何處來,)

題畫贊(殘,元豐八年)

(畫贊世多本,惟德州者第一。)

延州來季子贊並序(系于元豐八年)

(魯襄公十二年,吳子壽夢卒。)

捕魚圖贊(系于元豐八年)

(荇秀水暖,龜魚出戲。)

 

偈:

佛心鑒偈(十一月二日)

(軾第三子過,蓄烏銅鑒,圓徑數寸,)

 

啟:

賀時宰啟(或五月下)

(伏審廣膺考慎,峻陟宰司。)

登州謝兩府啟(十月中)

(右軾啟。蒙恩授前件官,已於今月十五日)

與樞密(韓縝)啟(十月十七日)

(軾啟。孟冬薄寒,伏惟樞密正議台侯萬福,)

與司馬溫公啟(十月中)

(某頓首。孟冬,薄寒。伏惟門下侍郎台侯萬福。)

罷登州謝杜宿州啟(十月下)

(桑榆晚景,忽蒙收錄之恩;山海名邦,)

 

尺牘:

與處善宣德(系于元豐八年正月)

(軾啟。昨日辱延顧,愧感!愧感!改旦,)

答開元明座主(正月十九日)

(軾啟。奉別累年,舟過境上,懷想不忘。)

答開元明座主(正月十九日,上簡附簡)

(石橋之壞,每為悵然。吾師經營,)

答開元明座主(系于元豐八年歲初)

(久複一見,甚以為慰。泥雨遠煩瓶錫,)

與滕元發(達道)(系于元豐八年二月)

(聞張郎已授發勾,春中赴上,安道必與之俱來。)

與滕元發(達道)(前簡附言)

(四聲可罷之,萬一浮沉,)

與友人(二月)

(軾再啟。久留叨懇,頻蒙饋餉,)

與潘丙(彥明)(或三月下)

(別來思念不去心,遠想起居佳安,)

與王鞏(定國)(或三月下)

(某啟。張公壅咳,經月未已,雖因事不退,)

與楊景略(康功)(三月)

(某啟自聞國恤,哀慕摧殞,)

與蘇頌(子容)(或三月下)

(某頓首,違去左右,已逾周歲矣,)

與范百嘉(子豐)(或三月下)

(伏審子豐南宮殊捷,慶抃可量。)

與杜輿(子師)(四月上)

(某啟。辱書,因循不即裁謝。)

與蘇頌(子容)(四月中)

(某頓首。廣陵令侄出所賜教,)

答開元明座主(五月上)

(近過南都,見致政太保張公。公以所藏禪月)

與李知縣(或五月中)

(某啟,近奉狀,必達,比日,)

與司馬溫公(五月下)

(某啟。去歲臨去黃州,)

與滕元發(達道)(或六月上)

(某再啟。承差人送到定國書,)

與滕元發(達道)(或六月上)

(某啟。耘老至,又辱手書,及耘老道起居之詳,)

與滕元發(達道)(六月)

(某晚生,蒙公不鄙與遊,又令與立字,)

與滕元發(達道)(六月)

(某再拜。(承示諭盛子,見耘老,)

與王琦(文玉)(或六月中)

(去歲人還,奉狀必達。爾後行役無定,)

與王琦(文玉)(或六月)

(寓白沙,須接人而行,會合未可期。)

與王淮奇(慶源)(或六月)

(近辱書,並寄新詩,伏讀感歎不已。)

與王鞏(定國)(或六月下)

(領書,所以教諭之者備矣。)

與滕元發(達道)(或六月下)

(某啟。前者使還,醉中裁謝,極於散漫,)

與運判應之(或七月)

(多日不接奉,渴仰殊深。大熱,)

與滕元發(達道)(或七月中)

(某啟。專使至,入手誨,伏承起居佳勝,)

與滕元發(達道)(或七月)

(某去歲所買田,已旱損一半,更十日不雨,)

與滕元發(達道)(或七月)

(某啟。少懇布聞,不罪!不罪!)

與滕元發(達道)(或八月)

(許為置朱紅累子,不知曾令作否)

與楊繪(元素)(或八月中)

(專人至,辱長書箋為祝,禮意兩過。)

與曾布(子宣)(八月中)

(某啟。流落江湖,晚獲叨遇。)

與了元(佛印)(八月二十九日)

(軾啟。辱書,承法體佳勝。)

與楊景略(康功)(九月上)

(兩日大風,孤舟掀舞雪浪中,)

與子由(殘,九月)

(不如道歙溪,由錢塘,一觀老兄遺跡。)

與徐大正(得之)(或九月中)

(某啟。數日得相從,遽別,情悰惘然。)

與人(系于元豐八年十月)

(辱教,伏承尊體康勝。某以拘文,不克造請,)

與人(系于元豐八年十月)

(違闊,忽複周歲,思仰日深。沖設薄冷,)

與滕元發(達道)(或十月)

(某本作此書,托一同人帶去,)

與司馬溫公(十月十七日)

(某頓首,孟冬薄寒。伏惟門下侍郎台侯萬福。)

與樞密(十月十七日)

(軾啟。孟冬薄寒,伏惟樞密正議台侯萬福。)

與潘丙(彥明)(十月下)

(行役無定,久不奉書,至登州,)

與黃洞秀才(或十月下)

(某啟。寄示石刻,感愧雅意。)

與黃洞秀才(前簡略後)

(某啟。經過,幸一再見。人來,辱書,甚荷存記。)

答友人(十一月上)

(軾啟。適辱奇篇,伏讀驚歎。)

與滕元發(達道)(或十一月上)

(某啟。前蒙惠建茗,甚荷。)

與滕元發(達道)(或十一月中)

(某啟。入春(應為秋)來。連日雨,今日忽晴快。)

與米芾(元章)(或十一月中)

(某啟。人至,辱書累幅,承孝履無恙。)

與滕元發(達道)(或十一月下)

(某啟。此去見有藥方可以起公之微疾者,)

與不危(子安)兄(十二月下)

(拜違十八年,終未有省侍之期。)

與不危(子安)兄(十二月下)

(子由亦有司諫之命,想不久到京。)

與王淮奇(慶源)(十二月下)

(令子兩先輩,必大富學術,非久騰踔矣。)

與了元(佛印)(十二月下)

(經年不聞法音,徑術荒澀,)

與了元(佛印)(十二月下)

(阻闊,忽複歲暮。忽枉教翰,)

與克文(一說佛印)禪師(十二月下)

(戒和尚不識人嫌,)

與滕元發(達道)(或十二月)

(某干求累子,已蒙佳惠,又為別造朱紅,)

與滕元發(達道)(或十二月)

(鰒魚三百枚,黑金棋子一副,)

與楊繪(元素)(或年末)

(忝命過分,皆出素獎,碌碌無補,)

與張正己(或十二月)

(特承訪別,愧企良深,晴寒,)

與了元(佛印)(元豐八年)

(不必出山,當學趙州上等接人。)

 

疏文:

散慶土道場疏(系于元豐八年守登州時)

(百神有相,致大廈之斯成,)

 

祭文:

祭石康伯(幼安)文(十二月下)

(嗟我去蜀,十有八年。)

 

雜著:

舍銅龜子文(系于元豐八年)

(蘇州報恩寺重造古塔,諸公皆舍所藏舍利。)

 

題跋雜文:

跋王氏華嚴經解(或十一月中)

(予過濟南龍山鎮,)

書楞伽經後(九月)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先佛所說,)

跋荊溪外集(系于元豐八年)

(玄學、義學,一也。世有達者,義學皆玄,)

辯曾參說(系于元豐八年)

(孔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

 

題跋詩詞:

書泗州除夜等七詩並跋(正月十日)

(過泗州,作此數詩,偶此佳紙精墨,)

跋翰林錢公詩後(正月二十日)

(軾齠齔入鄉校,即頌公詩,今得觀其遺跡,)

書柳子厚詩(或九月上)

(僕自東武適文登,)

題柳子厚詩二首(系于元豐八年)

其一(柳子厚詩:鶴鳴楚山靜。)

其二(詩須要有為而後作,用事當以故為新,)

書子厚夢得造語(系于元豐八年)

(子厚:每風自西山而下,)

書子厚詩(系于元豐八年)

(柳子厚詩:盛時一失貴反賤,)

題登望谼亭詩(系于元豐八年)

(僕在彭城大水後,登望谼亭,)

 

題跋書帖:

題陸柬之臨摹帖(二月二十二日)

(觀蘭亭五言,江左風流,肅然在目,)

跋蔡君謨書(七月四日)

(僕嘗論君謨書為本朝第一,議者多以為不然。)

文正公帖(九月一日)

(軾自省事,便欲一見文正公,而終不可得。)

書沈遼智靜大師影堂銘(系于元豐八年)

(鄰舍有睿達,寺僧不求其書,)

論沈遼米芾書(系于元豐八年)

(自君謨死後,筆法衰絕,沈遼少時,)

論沈傳師書(系于元豐八年)

(傳世雖學二王書法,後欲破之自立,)

 

題跋畫:

跋李伯時孝經圖(二月)

(觀此圖者,易直子諒之心,油然生矣。)

書畫壁易石(四月六日)

(靈璧出石,然多一面。劉氏園中,)

跋吳道子畫贈史全叔(十一月上)

(道子,畫聖也。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

書吳道子畫後(十一月七日)

(智者創物,能者述焉,非一人而成也。)

書自作木石(或元豐八年十一月)

(東坡居士移守文登,五日而去官,)

題洋川公家藏古今畫冊(十一月上)

(高堂素壁,無舒卷之勞,)

題畫贊(或元豐八年)

(畫贊世多本,惟德州者第一。)

 

題跋遊行:

泗岸喜題(正月四日)

(謫居黃州五年,今日離泗州北行,)

題靈璧張氏蘭皋園石(正月)

(東坡居士醉中觀此,灑然而醒。)

書遺蔡允元(九月上)

(僕閒居六年,複出從仕。自六月被命,)

蓬萊閣記所見(十月三十日)

(登州蓬萊閣上,望海如鏡面,)

 

雜記人物:

記焦山長老問答(八月中)

(東坡居士醉後單衫遊招隱,)

記石塔長老答問(八月二十七日)

(石塔別來居士。居士:)

 

雜記醫藥:

井華水(系于元豐八年)

(時雨降,多置器廣庭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