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詩詞文章篇目編年(29歲)

标签:
苏轼诗词文作编年治平 |
分类: 学习苏东坡 |
二十九歲,英宗治平元年(甲申)西元1064年
正月。十三日,與章惇(子厚)同游仙遊潭,為文記之。時章惇(子厚)與蘇旦、安師孟來訪。因與惇游樓觀、五都、大秦、延生,仙遊。是為三遊終南山。惇別去,有詩。
二月。十六日,與張杲之、李庠游南溪。或與蒲誠之相晤。
三月。壬寅,命修秦悼王塚,置守護官。
四月。癸未,放宮女百三十五人。
五月。戊申,皇太后還政。詔皇太后稱聖旨,出入儀衛如章獻太后故事。或于此時始識文同(與可)。
六月。己亥,以淮陽郡王頊為穎王,祁國公顥為保甯軍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東陽郡王,鄂國公頵為左衛上將軍。
七月。過岐山周公廟,觀潤德泉,作詩。
八月。十一日,夜宿府學,和弟轍園中草木詩十一首。自秋來,夏軍攻靜邊砦,多詩及邊事,有從戎之意。
九月。丁卯,複武舉。庚午,詔夏國精擇使人,戒勵毋紊彝章。
十月。與楊濟甫簡,詢王道矩來訪起發日期。
十一月。四日,科陝西戶三丁之一,刺為義勇軍。嘗親行之,然不滿其政。五日,冬至,上皇帝書。孫抃卒,曾有華陰老嫗敘抃赴舉軼事。陳希亮招飲淩虛台,賦詩,前嫌盡釋。和弟轍苦寒見寄,複及邊事。至司竹監,燒葦圍,觀會獵,豪飲而歸,作詩。
十二月。八日,書挽伯父渙詩。十七日,罷簽書鳳翔府節度判官廳任公事。在鳳翔三年,與弟轍成岐梁唱和詩集。張舜民從遊。自鳳翔赴長安,謁石蒼舒,應請書字數幅,並跋。晤安師文,為跋其所藏顏魯公草書。過陳漢卿家,首見吳道玄畫佛。為王頤跋醉道士圖,和董傳留別詩。與陳睦飲別朝元閣上,遊驪山,有詩。
本年,八月十五日,趙令畤生。
詩詞
五古:
自清平鎮游樓觀五郡大秦延生仙遊往返四日得十一詩寄子由同作之十和十一(正月中)
其十:愛玉女洞中水既致兩瓶恐後複取而為使者見紿因破竹為契使寺僧藏其一以為往來之信戲謂之調水符
(欺謾久成俗,關市有契繻。)
其十一:自仙游回至黑水見居民姚氏山亭高絕可愛複憩其上
(山鴉曉辭穀,似報遊人起。)
和子由記園中草木十一首(八月中)
其一(煌煌帝王都,赫赫走群彥。)
其二(荒園無數畝,草木動成林。)
其三(種柏待其成,柏成人已老。)
其四(萱草雖微花,孤秀能自拔。)
其五(蘆筍初似竹,稍開葉如蒲。)
其六(行樂惜芳辰,秋風常苦早。)
其七(官舍有叢竹,結根問囚廳。)
其八(芎藭生蜀道,白芷來江南。)
其九(自我來關輔,南山得再遊。)
其十(我歸自南山,山翠猶在目。)
其十一(野菊生秋澗,芳心空自如。)
次韻子由論書(或八月)
(吾雖不善書,曉書莫如我。)
竹鼠(或治平元年)
(野人獻竹鼠,腰腹大如盎。)
淩虛台(十一月)
(才高多感激,道直無往還。)
和子由苦寒見寄(十一月)
(人生不滿百,一別廢三年。)
七古:
二月十六日與張李二君游南溪醉後相與解衣濯足因詠韓公山石之篇慨然知其所以樂而忘其在數百年之外也次其韻(二月十六日)
(終南太白橫翠微,)
渼陂魚(或本年下)
(霜筠細破為雙掩,)
司竹監燒葦園因召都巡檢柴貽最左藏以其徒會獵圍下(十一月)
(官園刈葦留枯槎,)
五律:
自清平鎮游樓觀五郡大秦延生仙遊往返四日得十一詩寄子由同作之四、五、六、七、八、九(正月中)
其四:大秦寺(晃蕩平川盡,坡陀翠麓橫。)
其五:仙遊潭(翠壁下無路,何年雷雨穿。)
其六:南寺(東去愁攀石,西來怯渡橋。)
其七:北寺(唐初傳有此,亂後不留碑。)
其八:馬融石室(未應將軍聘,初從季直遊。)
其九:玉女洞(洞裡吹簫子,終年守獨幽。)
大老寺竹間閣子(或二月中)
(殘花帶葉暗,新筍出林香。)
亡伯提刑郎中挽詩二首甲辰十二月八日鳳翔官舍書(十二月八日)
其一(才賢世有幾,廊廟忍輕遺。)
其二(揮手東門別,朱顏鬢未霜。)
七律:
次韻子由種菜久旱不生(正月)
(新春階下筍芽生,)
自清平鎮游樓觀五郡大秦延生仙遊往返四日得十一詩寄子由同作之一、二(正月中)
其一:樓觀(鳥噪猿呼晝閉門,)
其二:五郡(古觀正依林麓斷,)
周公廟廟在岐山西北八九裡廟後百許步有泉依山湧冽異常國史所謂潤德泉世亂則竭者也(或七月)
(吾今那複夢周公,)
次韻和子由聞予善射(或八月)
(中朝鸞鷺自振振,)
次韻和子由欲得驪山澄泥硯(或八月)
(舉世爭稱鄴瓦堅,)
和子由木山引水二首(十二月)
其一(蜀江久不見滄浪,)
其二(千年古木臥無梢,)
寄題興州晁太守新開古東池(十二月)
(百畝清池旁郭斜,)
和董傳留別(十二月)
(麂繒大布裹生涯,)
七絕:
自清平鎮游樓觀五郡大秦延生仙遊往返四日得十一詩寄子由同作(正月中)
之三、授經台(劍舞有神通草聖,)
驪山三絕句(十二月)
其一(功成惟於善持盈,)
其二(幾變雕牆幾變灰,)
其三(海中方士覓三山,)
詞:
浣紗溪:方響(七月上)
(畫滿銀塘水漫流,)
華清引:感舊(十二月)
(平時十月幸蘭湯,)
文作
奏議:
上皇帝書(十一月五日)
(臣軾昧死再拜皇帝陛下。)
贊:
石室先生畫竹贊並敘(系于治平元年)
(與可,文翁之後也。)
書:
答安師孟書(或治平元年)
(辱書,為貺過厚。吾子自以美才積學,)
尺牘:
與蒲誠之(或二月中)
(聞車騎已在二曲,即見風采,)
與蒲誠之(或二月下)
(某啟。比欲更接清話少傾,而人事紛紛,)
與楊濟甫(十月下)
(冬寒,遠想起居佳勝,)
題跋書帖:
書所作字後(十二月二十七日)
(獻之少時學書,逸少從後取其筆)
跋安師文所藏顏魯公草(十二月下)
(昨日,長安安師文,)
題跋畫:
跋醉道士圖並章子厚跋(十二月)
(僕素不喜酒,,觀正父醉士圖,)
題跋遊行:
記同章惇(子厚)遊終南山(正月十三日)
(嘉祐九年正月十三日,軾與前商洛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