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绿灯下看风景
(2010-12-13 10:13:00)
标签:
应城宋体红绿灯物质文明马路 |
分类: 杂说 |
红绿灯下看风景
正前方已亮起红灯,行人仍然大胆往前,虽有协管人员竭力维持,还是有人阻挡了横向正常通过的汽车,造成小小的堵塞。
这是我出门必经路口经常可见的场面,却可作本市交通状况的一个经典性缩影。
改革开放初期,见多识广的人出国回来大发感慨,说是在人家那里,狗过马路都知道抬头看灯。现如今咱们这里也已养狗成风了,善作对比的人更有新发现,便是咱们的狗狗不及人家的狗狗善守拉屎撒尿的清规。只是这板子实在不该打在狗身上,可以活剥一句老话说,人犹如此,狗何以堪!
古人有言:仓廪实而后知礼仪。换成今天的话说,精神文明可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而进步。但是,市政兴而开马路,人车拥挤才设红绿灯,本身不正是物质文明发展的体现吗!
一些本地人讨厌外地人,将低素质的外地人、尤其是民工的大量涌入,作为造成并助长交通秩序混乱的重要原因。乡下人初来咋到,一时不适应城里环境的情况不用说是有的,只是老拿这个说事,不利于社会和谐,毕竟城市的发展离不了外地人,何况,我们就能肯定胡同里的老北京过马路都看灯吗?
考察各类人等面对路口红绿灯规矩的遵守程度,一般而言,步行者多不如自行车,而自行车则大不如小汽车。倘说这三者的出行方式纯为经济因素制约,倒也似可作为经济提升文明的一个小小例证。但是换一个场合,在不设红绿灯的路段,比如我所在小区一家商场门前的街道,汽车一辆辆挨着驶过,几乎就没有主动让过行人的。
正反两种角色,有时也在一人身上体现。一次,我搭一位朋友的车出去办事,汽车堵在半道上,朋友痛斥行人抢道碍事,但停车下来步行时,他却一样闯红灯。
其实谁爱闯红灯,不宜以身份论,谁不闯红灯,还得说孩子。比如呀呀歌唱“过马路,要看灯”的幼稚园小儿,对红绿灯的虔诚可爱之极,头戴小黄帽集体出行的小学生,更是看灯行止的模范。
孩子不用说没法与成人比,但在红绿灯前的确比成人强。其实,孩子强,只强在哪怕调皮孩子,也相信守纪律才是好孩子,成人差,只差在即使老实的成人,也都说老实是无用的别名。
有人闯红灯被拦下来,有的解释有急事,有的借口没看见,这是貌老实心不老实;还有的出言不逊,冲着协管喊:那么多贪官污吏你不管,怎么就盯着我哪!让人不觉失笑。这是心老实貌不老实。
当然,正如孩子也有不自觉而闯红灯的,成人也有自觉不闯红灯的,更有为制止闯红灯而尽心竭力的。我认识的一位老年退伍军人,一有空闲就自愿来到路口维持秩序,多年风雨无阻,令人肃然起敬。
我经路口过往已久,早先见闯红灯屡禁不止,不免心生叹息,但这么多年看过来,路上车水马龙依然,两旁街市也更繁华,心知这事虽不文明,对文明社会发展的妨碍却也有限,于是渐有司空见惯淡然处之的意思。
同理,还可淡然处之的不只闯红灯,比如时下人们笑话老实人,我们也未必真信那么人都不老实,即使闯红灯如同家常便饭的人,也至多以为面对红绿灯不用太老实吧。
只是,今天的成人是昨天的孩子,今天的孩子又是明天的成人,如果我们相信历史的规律是前进而不是循环更不是倒退,总该期望昨天的孩子今天表现好些,明天的成人比今天表现还要好,不仅老实看灯,更要老实做人。对这个期望我们不可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