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名人汀州诗

(2018-05-08 09:44:27)
标签:

文化

历代名人,多有吟咏汀州的。先说唐代张九龄的《题谢公楼》:“谢公楼上好醇酒,二百青蚨买一斗。红泥乍擘绿蚁浮,玉盎才倾黄蜜剖。”张九龄是唐开元年间大学士,名相。当是路过汀州,也可能是有所寻访。其时州城不在而今的位置,后来的州城是唐大历年间汀州刺史陈剑所筑。谢公楼所在,当在原来的州城。诗中先写买酒,再讲开坛倒酒。用了绿蚁和黄蜜两个比喻来形容酒的颜色,从而表达对醇酒的激赏之情。那醇酒,就是客家人自酿的米酒。酒的颜色黄中透红,又有红娘酒的美称。再看唐代张籍的《送汀州元使君》:“曾成赵北归朝计,因拜王门最好官。为郡暂辞双凤阙,全家远过九龙滩。山乡只有输蕉户,水镇应多养鸭栏。地僻寻常来客少,刺桐花放共谁看。”诗为送别,所送之人来汀州为官。诗中写景,古今多有相似之处。但诗中讲到无人共赏花开,有孤寂之感,从中可见诗人对朋友的关切。还有灵澈的《汀州题壁》:“初放到沧州,前心讵解愁?旧交容不拜,临老学梳头。禅室白云去,故山明月秋。几年犹在此,北户水南流。”作者为唐代高僧,流寓而来,住长汀卧龙山下八年。诗中所说的“北户水南流”,寓有思乡之情。

陈轩,字元舆,建阳人。宋朝元丰年间知州事,治尚清静。黄庭坚有诗称赞:“平生所闻陈汀州,蝗不入境年屡丰。”后官至龙图阁学士。且看其《汀州诗》:“居人不记瓯越事,遗迹空传福抚生。地有铜盐家自给,岁无兵盗戍长闲。一川远汇三溪水,千嶂深围四面城。花继腊梅长不歇,鸟啼春谷半无名。”诗中说当地居民不记得遥远的闽越之事了,只知道汀州是从福抚两州分化出来。此地有物产,家家户户能自给自足,长年间没有兵患匪盗,因而防守清闲。一条长河汇聚了三条溪流,城的四面都是层峦迭嶂。自腊梅花后,一年四季都有山花开放,鸟在山谷里啼叫,大多叫不出名来。诗的概括性,极能形容山川地貌物产景色等。陈轩又写有《新罗旧州城怀古》:“五百年前兴废事,至今人号旧州城。草铺昔日笙歌地,云满当年剑戟营。”这是一首怀古诗,探究新罗旧址。关于新罗旧址,可参看《汀州府志·丛谈》:“新罗城,一云在龙岩。《漳志》云在汀州境。《一统志》云,开元末于新罗故城东,置长汀为汀州府治。”又说新罗乃山名。就位置上看,当在长汀之西。宋代朱熹的《临汀赠别》:“腾喜君才老更成,伊优丛里见孤撑。官身未免心徒壮,亲戚频违泪欲横。薄饮不嫌春笋束,廉声要比玉壶清。枉本投轮殷勤甚,安得仁言与赠行。”朱熹,字元晦,建宁人,尝卜居往来过汀。邑人杨方亲受业其门,则理学一派,即传入汀州。诗为赠别,诗中称赞对方为官清廉。现城中有朱子祠,用以纪念。

文天祥号文山,是江西吉水人。“宋端宗时,开府南剑,募兵至汀,驻节数月,汀人祠祀之。”有《赴汀州道中诗》:“雷霆驱精锐,斧钺下青冥。江城今夜客,惨淡飞云汀。”诗中所写,正与战事有关。又有《莘氏夫人庙留题》:“百万貔貅扫慧芒,家山万里受封疆。男儿不展撑天手,惭愧明溪圣七娘。”貔貅是传说中一种猛兽,喻勇猛的军队。诗中写到的莘七娘为五代时人,从夫征讨。文天祥在诗中表达了对她的敬仰,也写出了抗元的决心。元代卢琦,进士,平阳知州,著有《圭峰集》,入四库总目。写有《汀州道中》:“七闽穷处古汀州,万壑千岩草木稠。岚气满林晴亦雨,溪声近铎夜如秋。云中僧舍时闻犬,兵后人家尽卖牛。但得龚黄为太守,边方从此永无忧。”诗中状物写景,有万壑千岩岚气满林,可谓形象生动。诗中还写到战乱景象,渴望有贤能的父母官,保得一方平安。再看赵孟頫的《送吴思可总管汀州诗》:“七闽南去路崎岖,五马承恩出帝都。地气喜闻今有露,民生宁似昔无襦。山城酒熟倾鹦鹉,雨馆春深听鹧鸪。他日相思应怅怅,离筵不思赋骊驹。”作者是大书画家,诗写送别,对方也是来此为官,栖居山城,酒熟时可自斟自酌,听鹧鸪声声。

明代王守仁,余姚人,正德间为虔州巡抚。贼首詹师富等负隅山洞,王守仁提师过汀往剿,汀人感德,所过皆立祠祀之。其《征漳寇经永定道中》:“将略平生非所长,也提戎马入汀漳。数峰斜日旌旗远,一道春风鼓角扬。莫倚贰师能出塞,极知充国善平羌。疮痍到处曾无补,翻看钟山旧草堂。”诗中所写,正与战事有关。又有《龙潭夜坐》:“何处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声。幽人月出每孤往,栖鸟山空时一鸣。草露不辞芒屦湿,松风偏与葛衣轻。临流欲写猗兰意,江北江南无限情。”诗人夜坐龙潭,入夜的花香更为清幽,而石林茅屋隔开了喧响,正适于静坐。幽人即指作者自己,常于月出时候独自前往,而山鸟的鸣叫反衬其静。作者为了寻幽访胜,不避凉露。至于风飘衣袂,情怀无限。王守仁是著名学者,倡心学,致良知。其静坐悟道,自是题中应有之义。但他毕竟又是文士,不无诗情画意。此地有巨石阁楼、古木深潭,乃天开图画,大可让人流连其中。

霹雳丹灶,是昔日汀州八景之一。据说先前有道士在那里炼丹,还留有丹灶遗迹。山上多怪石大石,仿佛巨斧劈开,是为霹雳岩。明代嘉靖年间后七子之一的徐中行任汀州知府,于霹雳岩上建有使君读书台,公务之余,常来这里读书作文。同是后七子之一的宗臣时任福建参议,应徐中行的邀请来到汀州,两人一起畅游州名胜,如霹雳岩朝斗岩等,并吟诗唱和。如徐中行的《题霹雳岩》:“仙台高与碧云平,风驭泠然落太清。石室昼开丹灶色,天门秋度紫萧声。题诗此日鸿濛坼,把酒千山海月生。况有同心堪坐啸,风流谁似谢宣城。”从中可见,与诗友把酒赏月的风雅情怀。再看宗臣的《题霹雳岩》:“洞口垂杨系紫骝,碧云亭阁枕江流。天门昼宿双松雨,石磴寒生一笛秋。瑶草深山谁可赠,客衣南斗夜相留。酒阑共卧千峰月,未信华阳是旧游。”则写到霹雳岩的清幽景象,并有似曾相识之感。

这一段风雅,常被后人说起。明代万历年间,高攀龙因上书言事被贬为广东揭阳县典史,途经汀州,便去游了霹雳岩。并写有《游霹雳岩》:“仙掌破苍封,洞幽丹灶红。划崖穿石径,带醉上青峰。”原诗有记:“傍晚散步康庄道旁,见一坊,额曰鄞江第一山。入坊得一碧云宫,为霹雳观。观后一山,山下立石楚楚,或讶然以为谷,或隐然而为洞,所在翼然有亭。最胜处为碧云泂,亦自幽淡可人。又寒支道人答陈昆良书,亦云,霹雳岩怪石林立,气韵萧森。徐子兴守汀时,曾构读书台于此,日一造焉,哦咏其间,修然如书生也。亭址虽湮,风流可想。由岩越岭而北,即达河岸。复东行半里,至丰桥。”既清晰地讲了游览线路,又点明景物特色,更主要的是赞赏了徐中行的书生本色。再如明代天启年间担任汀州知府的沈侍卿,写了《使君读书台》:“天半薜萝削未平,碧云千顷夏逾清。松间鹤带烟霞色,谷口莺传上下声。招酒共欣流水去,披襟一任野风生。自公此日堪乘兴,汗漫还期到五城。”除了写景物特点外,仍就赞赏了使君于此观山景读诗书的好兴致。又如清代杨浚的《咏使君读书台》:“巉岩霹雳开丹灶,风雅宗徐少宦情。藉甚才名推七子,湛然心迹见双清。讼庭花落闲来往,丹鼎人遥自死生。晚籁松风吹不断,荒台犹听读书声。”诗中说徐中行和宗臣不是官场中热名利禄之人,却不乏雅人深致。对那一段风雅,甚为眷恋,或者说很是向往。

清代的黄慎是扬州八怪之一,有《游朝斗岩》诗:“春风谷口听黄鹂,招隐何年话阁西。人事久知生好恶,鸿飞那爱隔云泥。难分苦竹青千个,细数浮花红一溪。信宿烟萝结惆怅,壁间剩有旧留题。”诗中写朝斗岩的景致,有鸟鸣幽幽,翠竹青青,山间溪流里漂浮着落花。再看华嵒的《梅林书屋》:“卧此梅花窟,谁知玩月心。虚窗吞夜气,香梦入寒林。”华嵒,号新罗山人,是清代名画家。其书屋就在梅花丛中,且喜爱月夜赏梅。夜色里敞开窗户,为的是分得月色,再牵一怀幽梦缭绕于梅林中。此中意趣,自是寻幽访胜,不无诗情画意。还有伊秉绶的《汀州诗》:“不及寒梅曲涧开,水南流处绿如醅。芳馨满抱州名美,婉娈曾游古日回。继轨程朱扶正学,论兵漳赣救时才。谢公楼上青山色,怀古先须酒一杯。”伊秉绶是清代名书法家,进士出身,当过扬州、惠州知府。诗中称赞了汀江之美,有一湾江流,水流清澈,水边多植梅花,可临流观赏;至于水边之州,不用说州名甚美。

原载于《文化闽西》2015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沈家大院
后一篇:唯有月如初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