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个国企85后员工的辞职方式

(2012-11-15 12:24:28)
标签:

国企

85后

辞职

职场

分类: 随笔感悟

                                        文 / 心色纯静

 

    今年国庆前夕,办公室的一个女孩子告诉我她要辞职。她是85后,本科毕业,外聘员工,08年进公司进行新员工培训时,我与他们这个班相处了三个多月。他们的岗位是前台客服。几年间,很多学生陆续辞职离开了公司。原因是客服工作辛苦,要上夜班,收入也不高。虽然国企里有很多其他岗位,职业通道也为他们敞开,还有编制转正的机会,但他们没有这个耐心来积累所谓的工作经验,更没有耐心去为少得可怜的几个转正名额浪费青春时光。

 

     在我印象中,这个女孩子努力,且比同班的学生多一份安静。后来听说她做了班长,再后来凭借着在前台几年的客服经验、业务能力、谙熟公司流程等条件,得到了领导的认可,应聘到了业务管理岗位。应该说这是一个比较关键的岗位,虽然她的编制还是外聘,但在大家看来她很有前途。

 

     所以当她告诉我她要辞职时,我以为她只是说说,想发泄一下工作中的压力而已。心里正盘算着如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来开导她。她倒是非常镇定地坐在我对面,一个字一个字地告诉我她后面的打算:“国庆节前先把四天年休用完,然后回来交辞职报告。辞职理由是爸爸妈妈让我回老家工作。后面是七天国庆长假,十月八日我就去新单位报到了。”这时我知道自己的估计错了,她连开导的机会都没有预备留给我。因为我曾是她的带班老师,源于一种感激,她来“告知”我一下。

 

     我不想让她看出我粹不及防的心情,问她新工作都安排好了吗?她点点头。此时我觉得在她面前搬出“公司福利优越、编制的转正”等等一套说辞,太显苍白和空洞。我们更需要一个开放、平等的沟通环境。我直截了当地问她:“怎么想到辞职的?毕竟在公司已经四年了,而且发展得不错。对一个女孩子来说,四年是一个不短的时间。”

 

     她告诉我的理由很简单:“上班路太远、业务知识太多、上班环境太压抑。”三条理由没有一条是我可以辩驳的。“老师,其实我要去的那家公司薪资和现在差不多,不是国企,福利可能还是现在好。但那边上班环境比这里好,自由些。我觉得在这里上班太压抑我的个性了,每天埋头业务知识的整理,没有机会接触到新的东西和新的朋友。就算编制能转为正式员工,还是过着这样的生活。”

 

    她居然把我想要说的理由先逐一否定了。我庆幸自己没有搬出那套冠冕堂皇的挽留说辞,否则我们之间的谈话有更多隔阂。我能做的只有“倾听”。我一边听一边看着她,在她安静的外表下,有着一颗年轻勇敢富于朝气的心。这也许正是我们一些国企在逐渐缺失的企业文化,沉闷、命令式、缺乏创新的工作环境使我们失去这些85后的职场新生代。经常听说85后的孩子缺乏思考力和独立能力,不能吃苦。这也许只是一些片面之词,应该说他们是非常有思考能力的一代。只是他们需要更多自由的空间和新鲜的养分。

 

    如果说前面的谈话带给我的是意外,那接下来的谈话带给我的则是震惊。这代人的特性立体地呈现在我眼前。我深感自己对他们太缺乏了解。 按照惯例,我婉转地提醒她要提早告知直管领导,安排好后面的交接工作。劳动法规定要提早一个月递交书面辞职报告。但我心里知道后面那句话形同虚设,不会存在什么约束力。没想到她更坦白:“如果现在和领导说节后要辞职,那年休肯定泡汤了。我要把年休先用完。这是我的福利。” 我又说:“你总要给领导一些时间安排后续能接替你工作的人。”她摇摇头:“这些都不是我考虑的事,领导会有自己的安排。”

 

     我没有再说什么,因为不知道说什么。四年里,她竟然没有能建立丝毫的企业归属感和职业道德规范,而采取如此的辞职方式。可想而知她平时的工作是在一种怎样的心境下进行的,机械、刻板。。,这时我反而能真正理解她为何要辞职了。如果把责任都归于85后的冷漠、自私,我觉得太过偏颇。其实随着85后的崛起,国企的一些管理制度和理念与他们崇尚自由的个性之间的矛盾已经越来越凸显。我们首先要重新理解他们的企业忠诚度,不能以原有的眼光和价值观去要求他们为企业无私奉献。对85后员工,国企需要建立新的引导机制,“福利、编制、职业通道”对他们的吸引力越来越小,完成这些“程序”一般需要花费几年时间,他们不愿意精力耗费在这上面,互联网时代让他们的生活变得五光十色,他们有很多可以做的事。他们的需求也变得更为实际,要求“短平快”,要么“高薪”要么“自由”。85后作为独生子女的一代,孤独、自尊心强,习惯游走于边缘。面对他们,我们也许要弱化“执行力”的说教式管理,易梳不易堵,以平民式、开放式的态度真正去了解他们的工作,主动关心他们的生活。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所谓的一些国企优势在目前的价值观中,开始逐步瓦解。我们不能再高枕无忧,要未雨绸缪,尽早储备人才。

 

     企业在培养员工的过程中会付出了很多代价,员工的离职同样也会带给企业损失和阵痛。然而管理中掺杂着太多不可控的现实因素,我们唯有调整原有的观念,以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这些85后,才能将损失降到最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