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陶行知先生的儿童观  ----读《六位教育家》后感(一)

(2009-05-18 21:57:57)
标签:

杂谈

                   陶行知先生的儿童观       

                             ----读《六位教育家》后感(一)

     不知不觉中翻阅完了《六位教育家》。读完此书,受益匪浅,感触颇多。陶行知先生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先生蕴含丰富的教育思想宝库,为我提供了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给我启示和教益,特别是先生的儿童观。

     陶行知先生主张教师要有儿童的思想、情感、爱好,要善于“变个小孩子”。他说,“您若变成小孩子,便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立刻成为乐园;您立刻觉得是和小孩子一般大,一块儿玩,一处儿做工,谁也不觉得您是先生,您便成为真正的先生”,“我们必得会变成小孩子。” 陶行知先生多次告诫教育者:“我们必须会变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读了这些话,扪心自问,我和学生交朋友了吗?没有。课堂上我没有和学生平等地对话,虽然我微笑着和学生谈话,虽然我总是一幅和蔼可亲的模样,但是我没有和学生一起在操场上做游戏,我没有和学生做真心朋友。学生为什么对我敬而远之,不愿和我讲知心话? 现在我明白了,因为我没有变成一个小孩子,没有变成“内外如一的小孩子”。所以,当我读到了陶先生的这一些话以后,我努力实现这一点,努力地尝试怎样变化才能真正地做到把自己变成一个小孩子。

     一、多了解孩子。

     教师要为学生服务,就得了解学生的需要,否则变会“隔鞭搔痒”。陶行知先生说:“一个人不懂得小孩子的心理,小孩子的脾气,如何能救小孩子?如何能知道小孩的力量?而让他们发挥出小小的创造力?”小学阶段是学生个体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在学校里学习知识、接受教育,在认知、情感、意志、性格诸多方面引起了巨大的变化,在身心发育和内心世界产生了诸多显著特点。只有了解学生,承认学生间的差异,才能教育学生。我们了解了孩子的心理,解决起问题来,方向就清晰了。如孩子在学习成绩上不理想,对学习缺乏兴趣,这并不意味着孩子根本不想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在孩子的内心中,他一定做过许多次努力,但由于基础差,方法不对头,结果依然不理想,时间久了,孩子就会真的对自己的学习丧失信心,而表现出来的便是对学习的不屑和厌恶。这时候,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可能是简单循循善诱的教导或者严厉的责备甚至打骂,必须要有实实在在的办法,帮助孩子快速改变学习成绩,让孩子感到以前学习成绩不理想,不是自己笨,而是方法不对,方法对了,自己可以和别的同学一样成功。教师只有充分了解、认识、合理利用这些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工作效果。

    二、能理解孩子

    对孩子的理解,用陶行知先生的话来说,就是“我们要懂得儿童”。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学生难免会出现过失或错误。当我们的学生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时,教师应该冷静些,把自己摆在学生的位置上,体验学生的心理,以宽容慈爱之心在爱护学生的基础上教育学生。教师要善解人意,将心比心,体验学生的情感体验,体谅学生的困难与困惑,并把自己的良好精神状态带到学校、课堂和学生之中,发挥自己的主导性,扩大学生主体性发挥的时间和空间,从而达到师生间情感和言行上的通融性和一致性,形成一种和谐的理解型师生关系。能理解小学生,就能够和他们沟通,能沟通就有可能改变他们。当然沟通的目的不完全是为了改变孩子,在很多方面是要去支持孩子,让孩子的信心得到加强。只有理解了学生,才能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才能采取适当的教育措施,才能春风化雨,才能使学生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信师亲道,勤学奋进,最终使教育成为成功的教育。

    三、要相信孩子

    自尊心和自信心是一个孩子成长的重要条件,相信孩子,就是唤起孩子们心灵中美好的东西,激发他们的上进心。有了相信学生的思想,就会真正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保证学生有充分的自学的时间、思考的时间、合作学习的时间、交流讨论的时间、动手操作的时间,也才能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度,给他们思维的自由、发挥的自由、选择学习方式的自由,使学生树立起学习的心理优势,产生我愿意尝试我能学会我知道怎么学的内在的学习动力。成功教育的信念是:“相信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愿望,相信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潜能,相信每个孩子都可以取得多方面的成功。”老相信学生都是想学好的。十几岁的孩子,不论有多么不听话,多么调皮,他们都是想学好的。特别是希望得到老的认可,顶多是缺乏自控力而不能坚持。所以要求老师经常教育。因此,我们可以培养积极的班级委员会,辅助指导他们如何去做工作,然后就放权给他们。老师只做总结帮助。我以前做班主任总是事必躬亲,不相信学生能做好。我就发现那样管理的班级很死板,没有生气。老师如果因为一件事情批评学生,所有的学生都害怕,这样,如果经常批评一些不足现象,就会出现学生不知所措,害怕老师。对学生来说,老师越是相信他,他学习就越发勤奋,自信心就越强,就能产生强大得学习动力。

    童心,使得教师俯下身来,永远是孩子中的一员,让孩子感到你和他们是同一棵树上两片相同的叶子,在风中吹拂着相同的韵律; 在一天天的交往中,我慢慢地把自己变成一个孩子,慢慢地让自己一点点地变小,一点点地回到我曾经经历的那个童年,我陪着他们一起长大,一起领略生命的每一道沟沟坎坎,与他们一起感受生命,一起克服困难,做他们真真正正的朋友,我坚信友情是师爱的最高境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