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遗忘的厦大往事·在那个大变革的时代
(2011-04-08 20:48:15)
标签:
凌云报厦大90周年校庆校庆特刊厦大人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厦大旧事杂谈 |
分类: 特别策划 |
在那个大变革的时代
——八九十年代的厦大人记忆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在这个国家发生着巨大变化的时代,厦大也处于激烈的变化之中。
89级校友陈心华回忆道:“那个年头,搞文学的已经不怎么吃香。大学校园里红得发紫的是顶着‘国际’的一系列专业,还有财经类专业。……庆幸的是,就有不少考了高分、完全能进入那些专业的同学,因为对文字的一种执著和喜爱而来到中文系。那一年,虽然只有39个人。”
89级校友们经历的大学生活,是最为多变的四年:“89年我们入校,90年我们第一次在校内军训,91年男生被禁止上石井,92年我们花钱雇同学熬夜排队购买股票认购证,93年我们作为告别毕业统配的第一届毕业生,全部自主择业……”陈心华还记得,从那时候开始,“大学生开始交学费,食堂的炒肉从两毛变成了两块”,如此的“参差多态”,“提供给89级学生一种完全放松、自然伸展,然后多少又有点茫然的状态。”(《中“毒”太深》)。
而90级校友则是幸运的一届,“因为我们刚报名就住进了全新的宿舍楼。每间宿舍有独立的卫生间,每人有自己的储物橱和书桌。在‘学生公寓’一词在中国高校尚未被创设的日子里,这种住宿条件简直是五星级标准。”90级校友黄鸣鹤在《厦大旧事》感叹。同样让他们难忘的还有食堂的伙食:“那时饭票和菜票是分开的、电影票大小的塑料制品。节省点用,学校发的那些饭菜票就够每个月用了。在食堂中,芙蓉二背后经济食堂的排骨汤味道最好,而且量足,可惜现在已经拆除了。而芙蓉一背后的化学食堂则是牛肉汤最合人口味了。”90级校友王永盛的回忆里,似乎还弥漫着诱人的香气。
90年代,互联网还称不上普及,大学校园里的BBS却已悄然潜入大学生的生活,“鼓浪听涛”也成为厦大学子的网络家园。94级校友陈意安说:“鼓浪听涛是我触网沦陷的第一站。经历的故事大致是一个轮回:看文章、灌水、吵架、发原帖、潜水看文章,其中几多苦乐,只有自己能够体会。”(《曾经厦大》)
到了90年代末,随着校园网络建设的发展,厦大校园网络逐渐覆盖宿舍,98级校友余娜曾在忆文《厦大影事》中回忆道:“我在宿舍登陆FTP的成功率越来越高,很少再去图书馆网站的多媒体资源了。”尤其是在FTP下载看电影成为学生生活的重要娱乐,余娜回忆道:“七年中观看电影的地方有建南大会堂、厦大一条街、教室、图书馆、校园FTP等等,随着地点的变动、观看方式的不同,在校园的生活方式也产生了微妙转变。”
本文主要资料来源:《厦门大学校史》、《凤凰花开——我的厦大学生时代》。编辑:边晓璇,董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