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咕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010-03-18 20:05:06)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学设计

    《咕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复习“咕、咚、突、传、腿、耍、慌、狮、阴、吵、追、转”12个生字;会写“看、着、兔、伙、松、玩、眼”7个生字。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实真相”。
   2、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②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③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逐步达到感情朗读的水平;识字、写字练习。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二、学生分析
    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么长的课文,因此要充分保证学生自由朗读的时间,针对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易转移的特点,可运用形象有趣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在读书的过程中形成和落实体会和感悟。
  三、设计理念
    体现“情趣”教学理念,将学习过程进入认知与情意和谐统一的轨道,让语文学习更具生机与活力。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挖掘其智慧潜能,使有着个性差异的学生都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并在教师富有情趣的教学艺术诱导下,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在趣味中获知,在求知中得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设计特色]
    充满激情地读,思维敏捷地说,动之以情地演,将思维训练、语言发展、情感熏陶交融在一起,相互促进,整体提高。
  四、设计流程
                 
  一、吸引学生,导入新课
  1、多媒体播放多种声音,请学生猜猜是什么声音。
  2、提问:“咕咚”是谁发出的声音呢?学习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复习生字

  三、创设激趣,学习新课
  1、(播放多媒体:湖边长着几棵木瓜树,瞧,木瓜快熟了,它就会掉下来(配“咕咚”声)
  2、听,这“咕咚”声是成熟的木瓜从树上掉下来,落到湖面的声音。可就是这个声音,却让森林里小动物们,(引导说到“乱哄哄”)为什么呢?
  二、创设情境,合作学习
  (一)学习第2自然段
  1、最先听到“咕咚”声的是谁?
  (示图1)听到声音,小兔什么样儿?
  2、读第2自然段,哪句话写出图上的内容。
  3、“撒腿就跑”看出了什么?小兔为什么害怕?你也有过吗?
  填空:
  ,我急得撒腿就跑。
  ,我吓得撒腿就跑。
  ,我紧张得撒腿就跑。
  4、小兔不仅跑,还边跑边喊,谁来喊一喊?
  5、指导朗读
  他吓得撒腿就跑,一边跑,一边喊:“咕咚来了!咕咚来了!”
  (二)学习3—7自然段
  1、听到他的喊声,狐狸、猴子、小鹿、松鼠,他们是怎么做的?(跟、跑)读3、4自然段。
  2、狮子跟他们有什么不同?他是怎么做的?(追、问)读5—7自然段,划出描写狮子的句子。
  3、(示图2、图3)对比两幅图,小动物们和狮子的表情有什么不同?如果用一个词形容,你会用什么?(慌慌张张、不慌不忙)
  动物们慌慌张张是因为
  狮子不慌不忙是因为
  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找答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习8—10自然段
  “咕咚是什么呀!”小动物们谁知道呢?指导朗读(重点读好小兔的话)
  (四)学习11—12自然段
  睢,连小兔也不知道“咕咚”是什么,为什么?(没思考)怎么办呢?读11、12自然段。
  (示图4)这时,小动物们会说什么,小兔又会怎样呢?
  三、总结深化
  1、现在,你最想对谁说句话,说什么?
  2、戴头饰表演“咕咚”这个故事。
  四、布置作业
  1、把课文中喜欢的词填到“词语花篮”中。
  2、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