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拜师仪式发言

(2009-03-20 20:07:28)
标签:

书法

中国画

弟子

戴鲁滨

文化

分类: 粲丁敬白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

大家好。

弘扬国粹,让书画艺术绽放新的光彩。

今天,我们要在这里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拜师仪式。

说别开生面,一是戴鲁滨个人同时拜陈羲明和莫迎武两位为师的公开拜师仪式在湖南书画界圾为罕见。鲜有前例;二是今天要举行戴鲁滨的拜师仪式,虽不象古时行三跪九叩之大礼;但遵奉古法在传统上出新,弟子向师尊仍须献茶上礼。

首先做个自我介绍,我叫熊灿亭,跟鲁滨的両位老师是至交同道。同时也是担任此次拜师仪式见证的书画界前輩的学生。介绍也是个程序,大家承蒙陈羲明和莫迎武先生以及他们的弟子戴鲁滨盛情邀请来出席此次仪式,我很高兴为他们主持今天的盛会。

接下来介绍今天的叁位主角。老师陈羲明和莫迎武先生和弟子戴鲁滨先生。

 陈羲明,1955年6月生于福建南平,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协创作评审委员、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展评委、中国书协培训中心教授、《中国书法》刊授教育导师、湖南省文联委员、湖南省书法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圣达威服饰品牌文化大使。

自幼与书法结缘,四十余载探索,作品先后入选中国名家书法作品邀请展、中韩书法交流展、中国书法艺术节全国书法名家邀请展、全国隶书大展、全国第七届书法篆刻展、第六届中国艺术节国际书法大展、99全国书法名家邀请展、全国第八届中青展、2000西安国际书画交流展、湖南-日本篆刻艺术交流展、第12、13届中日友好自作诗书交流展、第21届世界大 学生运动会中国书画名家作品展、中国当代名家暨中国书法培训中心第七届学院结业教学成果展等。

莫迎武  湖南科技职院教授。1987年开始从事中国画教育与研究。湖南省湖南省花鸟画家协会副主席。

壁画《窑变彩釉工艺》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国画《溪》获全国花鸟画联展优秀奖。中国画《彩墨》获全国屈原杯中国画大奖赛优秀奖。壁画《中国姑娘》获六届全国美展优秀奖。中国画《几度夕阳红》获建国四十周年湖南省优秀美术作品奖。

《工艺美术》一书由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工笔画参加全国联展中国画五幅参加近代名家画展赴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展览。

 

请大家响起热烈的掌声,有请这次拜师仪式的重要见证人,我国著名的学者,书法家,也是我们非常尊重的老师――余德泉教授。有请余德泉教授上座。

下面,请大家再次响起热烈的掌声-这次掌声是送给甘为人梯的陈羲明和莫迎武先生。也请両位上座。

在此,我给大家引见一下他们的弟子戴鲁滨,等会让他给大家敬酒致谢!

戴鲁滨,2003年毕业于湖南轻工业美术学校,从莫迎武教授学花鸟画,其小写意花鸟颇得老师真传,是年轻一代画家中佼佼者;追隨陈羲明先生习字有年,也小有成就。毕业后至今一直从事书画教育,2007年牵头成立楚风书画院,并出有报纸,为弘杨书画艺术奉献一己之力。

我们为三湘书画界又添一青年才俊感到由衷地高兴。

同时,这次拜师仪式还特意邀请到了欧阳笃材、王友智……等几位老师作为此次活动的贵宾,也请到了一些书画界的同道和亲朋捧場。在此,我代表此次仪式的叁位主角――陈羲明、莫迎武、戴鲁滨先生对大家的到来和一直以来的支持和鼓励,一并表示感谢,谢谢大家。

今天活动的重要程序有以下几项:

一、弟子向师付献茶:

二、弟子向见证人献茶:

三、弟子向师付三叩首:

请戴鲁滨给先生献花,并三鞠躬。

一鞠躬,感谢老师,辛勤栽培;

二鞠躬,发奋努力,再创高峰;

三鞠躬,振兴国粹,人人有责。

 

四、见证人宣读派规(余教授讲话)

五、师付向弟子提出希望(羲明讲话)

六、弟子致谢词并向师付赠礼(戴鲁滨致词并献上肉干、芹菜、連子、紅枣、桂园、紅豆。六礼束修:( 束修古代学生与教师初见面时,必先奉赠礼物,表示敬意,名曰“束修”。早在孔子的时候已经实行。教师在接受此项礼物时,还须奉行相当的礼节。束修的致送,表示学生对教师的尊敬。)象征感谢师恩;業精于勤;苦心教学;早早高中;园滿自得;鸿運高照之意。)

七、师付向弟子回赠礼品(孔子《论語》学问修养与做人道理;葱,聪明也;芹,勤奋也。)

八、合影留念

余教授和陈羲明、莫迎武都讲的很好,既对戴鲁滨有殷殷希望又有更多的鼓励和关怀,我们相信,有戴鲁滨本人孜孜不倦的追求,有大家的关爱和提携,他一定会在书画艺术道路上向着更高目标奋进!

下面我们共举酒杯,祝贺此次拜师仪式园滿举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