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剧随想 观电视剧《一代大商孟洛川》老张
(2010-04-10 18:26:23)
标签:
电视剧大商孟洛川杂谈 |
分类: 随笔 |
观剧随想
电视连续剧《一代大商孟洛川》表现了著名绸缎庄瑞蚨祥的发家过程,主要表现四少爷孟洛川即孟继笙成长为大商的经过。表现商业主题的文艺作品也许会不热闹,没看头,但也不尽然。过去有过小说《上海的早晨》,电影《不夜城》、《林家铺子》,还有有关全聚德烤鸭店的话剧《天下第一楼》等等,都很有看头。在电视剧里表现晋商的题材也很热闹。
这次的孟洛川不是晋商,是鲁商,他家居济南府章丘县旧军镇矜恕堂。剧中除了必然要表现的商业竞争和人间恩怨及儿女情长外,吸引我的更多是关于商业的“业、道、术、理”,这次的剧情往深里挖了一些,讲出理论来了,那必然就要充满“智”,剧情就活了,就有意思了。
一开头是利用了一道古老的算术题,孟给一家三兄弟们分金子,原要求把17个元宝按父命分别分成二分之一、三分之一、九分之一,当然除不尽分不均。他先放进一个元宝,成为18个,于是就可以按原定比例分成9个、6个、2个,合仍为17个,余一个再拿出去,问题解决了。问题虽然古老,但在清朝同治年间,孟的智慧就显露出来了。这个小趣味表现孟的才华,引起电视观众的兴趣。
剧情发展,下面的考老师、斗贝勒、帮奎爷等就好玩起来了。直到他遇上了老师李士朋,剧情开始深化,商业道理开始论述,看剧时就得用些头脑了。不过看戏剧您别当真,看《神医喜来乐》您别用那里头的药方,看《神探狄仁杰》、《福尔摩斯》您别拿那个当刑侦教科书。您还是要看“玩意儿”,不过有智商的玩意跟智力测验似的,有轻微动脑筋的乐趣。
老师给孟的珠子,每珠一字,一字一哲理,珠玑数颗点迷津。最后带他上泰山观日出,上了“境界”这一课。老师引他向大商之路,孟逐入大商之门,开始了他艰难的实践。
孟的遭遇并不顺利,在人家巧妙的算计下(是用算盘细算的,不光定性,是定量的)使他把瑞蚨祥全丢了,全让人家算计走了。到他用三天三夜琢磨老师给他那本《论语》及老师的批注时,他才逐渐贴近了大商的真谛。批注开始的诗“陶朱商经石中玉,鬼谷兵法璧有瑕,大商之道何处寻?半部论语治天下。”给了他更高的启发,论语中并未谈商,你得自己去化他的精髓,用于商业之中。半部之谓,即活学活用不生搬硬套之意也。
孟做了一些大事,商学理论家沙闻英向孟的夫人雪莹说:一局襄饷债券,惊天地而泣鬼神,可谓千古绝唱。一局洋经土纬布,开凡发例,消百年棉灾于无形,可谓惊世骇俗。尊卿,大手笔啊!
这个沙闻英也甚了得,他在五君子商业讨论会上的发言,非常精辟:大商,其一,大商之为商者,非以聚财富家为目的,而以经世济民为己任。虽居身于市井阛阓(老张注:音huanhui街市),却能立志于天下众生,此所谓奉义也。其二,大商之为商者,必以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为准则,诚信克己,不欺不诈,此所谓信义也。其三,大商之为商者,富裕后并非耽于个人享乐,而是为富尚仁,乐善好施,达则兼济天下,大者保家卫国,兴邦安境。小者赈灾济荒,筑路修桥,兴办义学,此所谓行义也。夫有此三义者,大商也。所以,吾以为所谓大商者,有八个字可以要而言之“义利并举,内圣外王”。
这里还有“圣人亦求达,达则兼济天下;君子不畏穷,穷则独善其身”等语。而孟洛川自己总结的八个字是“财自道生,利缘义取”。全剧充满“道”和“义”,反对唯利是图,反对剥削压迫,特别强调了发展商业的重要性。在与礼部尚书孟传举“重文轻商”的斗争中,比较有分寸的摆明了商业的位置。
孟的妻子王雪莹对大商的理解也很深刻,她向孟表达说:如何成为大商名贾,在我看来,真正的大商仅靠货通天下利射四海,字号立百世不朽,财富积万贯有余是远远不够的。(孟:那还要怎么样?)你不喜欢四书五经,这个就是《大学》的开篇呀,(哎,你说来我听听)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好,你把大商之道比喻成明明德和天下平,太好了。)老张觉得这段特像“山不转来水在转,水不转来云在转”,循环往复的逻辑。中心是“齐家、治国、平天下”。剧中六姐也有语言:子贡经商取利不忘义,孟轲传教欲富必先仁。
到后来,移民布货源成了主要矛盾的时候,沙闻英又请教于《论语》,沙曰:子路篇,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尊先祖亚圣说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荀子则说,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孟洛川醒悟:可是大量建立外放织户?)嗯,论语阳货篇说,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矣,(孟:持经达变,济阳、禹城、历城、章丘、潍县、高密等地,比户皆织,何止万家……转手织布方式,成万人纺织厂。)这事我给你做个题目:贷纱放织。老张觉得这是在理论指导下寻求规律,创造方法。解决60万匹布源的大难题。这个电视剧里充满了学问,连后面的下棋赢回三商号,也是在“棋的最高境界是和”的理论下进行的。
剧中一个缺点是孟的左右下属如孟(堇见)侯和六姐等老是好心办坏事,有时候把事办砸的很厉害。原因是当时没手机,没法子及时请示东家,就自以为是地去先办了再说。还都是忠心耿耿的。不能理解东家的意思还真不能自己做主,到今天也是如此。“干事不由东,累死也无功”,从这个角度看,是有道理的。当然了,咱也不支持刚愎自用一言堂的东家,那也好不了。
全剧的思想性很强,艺术性也很可取,观赏性趣味性也很浓烈。比如讲杆秤上为什么用“16两为一斤”,就很有说头:16个秤星,有7个星是七星北斗,指明了方向。有6个星是“东西南北上下”六方,商人要站在中央。有3个星是“寿、禄、福”,给顾客少一两就去掉一个字。很有意思吧。再比如瑞蚨祥的“蚨”字,来自青蚨这种昆虫,青蚨母子心气相连,用其血涂于钱上,最后钱会飞回来。还有那把特制的瑞蚨祥法定尺,取圣人云,天道以之诚,地道以之信,尺的两头为“天”、“地”,以天地之道寓意诚信之道,中间还有人伦八德,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可以告诫伙计们,量布时,短尺少料即为欺天害地缺人德。天诚地信人德三者一体,寓意天与地和,地与人和,人与天地和,形成大好境界。今后使用无字尺时心中仍有把有字尺。
老张认为有意思的戏还有几场,比如省巡抚丁宝祯故意让孟的岳父章丘知县王昌霖参加黄河布防的修建,但不给足资金,一下子就把“重文轻商”的王昌霖整过来了,让王明白了实业的艰难,使他明白了商业的重要。再有一场业务竞赛也很好玩,那个打算盘的水平恐怕今天的人都赶不上,你想好几位的除法,控制时间又飞快,很难掌握。不过今天用不着这样了,有电脑了,一些手工型的业务没人再下功夫了,要不高级技工越来越缺呢。
再一个感觉,商战即谍战,简直比《潜伏》的复杂性差不多,上海烧洋纱很震撼,孟和艾隆标及谦祥益的斗争激烈得很。不过不知道现在谦祥益对这剧本有没有看法,不会有意见吗?
再说说孟家的堂匾,是“商义可风”。祖先像旁边的对联:母贤子圣流寓千秋,继往开来荣显百世。这是由右向左念,上句平,下句仄,好像是挂反了。门上的联是由右向左分上下,这儿的联也不例外吧?
后面,艾隆标12年后由日本回来,和日本人合作,斗争升级了。在反倾销中,利用英法这些“虎”去驱日本狼。还利用了多种外交手段、人际关系,打倒了日本势力。孟想起了老师的话语:一个输得起的人,才会成为一个赢得起的人,关键的是你要从中悟出些什么。孟想到,大凡天下之学问,万事之成败,皆不出道与术这两大范畴,道是舵,术是桨,道是方向和法则,术是方法和谋略。还是那句话,不以其道行之不远。孟明白,一个日本商号可以把济南商业搞得天翻地覆,英法只要去使馆通报一下就成了,而自己国家没这个条件。国家不强,制度不优,商家没有人保护。他把商校的校训:“致其和,诚其意,精其术,达其道,学以致用,报效商号。”中的“商号”改成了“国家”。
最后跟当了土匪的艾隆标的斗争已经无法用“诚”、“和”、“道”等仁义的方法来解决了,还得用炸弹。就这样,孟的母亲为了不死人还是放了艾一码,看到这儿,觉得好人这边实在是太软弱了,挨欺负是必然的,跟谁都讲仁义还中?
解放后,瑞蚨祥的经营理念是“至诚至上,诚信筑基,悦客立业”。主题歌中则唱道:大象无形,大商无算,大爱无言,大道无名。
(2010年3月31日到4月6日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