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登临泰山之巅

(2019-08-12 09:10:00)

“一山一水一圣人”,这是人们对山东的美誉。五岳之首泰山,流经山东的黄河,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这是山东人的自豪,更是中国人的骄傲。还没有去过泰山,何时才能登临泰山之巅?去领略“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雄心和气概,去感受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天小”眼界和胸怀。一直在寻找这样的机会,可是机会也一再错过。登临泰山之巅

89日下午6点,我们一行五人结束了曲阜“三孔”参访,返程的路上正好经过泰山,真是机会难得,不能再错过了,否则就像著名作家李健吾在《雨中登泰山》中所说的“过而不登,像是欠下悠久的文化传统一笔债似的”。登,一定要登上泰山!夜幕降临时分,我们到达了泰山脚下的泰安市,寻得一家旅馆,好好歇息,第二天好有充足的精力登山。

第二天早上6:30,我们都早早起来,简单洗漱,简单用餐,剩下的路上边走边吃,带上登山必备用品水、雨具、食物等,驱车出发。不到20分钟,在泰山脚下停车,购票。由于排队购票花费了一些时间,但并不影响心情,7:48分,登山的一切准备就绪。登临泰山之巅

出发!首先经过“一天门”石坊,登泰山之旅开始了。路较宽敞,也挺平缓,如果这样不费劲走上山顶多好,实际上是不可能的,一定会有更陡峭的山路在不远处等着我们。前面一个石坊上面写着“孔子登临处”。泰山是春秋时期齐鲁两国的交界线,山南为鲁国,都城是曲阜。遥想当年,孔子或许就是沿着这条山路从鲁国境内登上泰山,才有了“小天下”的感慨。孟子也经常把孔子比作泰山,在他看来孔子像泰山一样,出类拔萃,无人可比。后来更有“孔子人中之泰山,泰山山中之孔子”的说法。登临泰山之巅

过了“天阶”,台阶多了许多,但总体坡度还是较缓。山涧水流湍急发出“咚咚”的声音,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山水相依,山因水才有了生气、秀色和灵气。山涧两侧地势险峻,长满松柏,更显山的庄严、巍峨。泰山的灵气除了在水还在于松柏下面的泰山石。其石质地坚硬、古朴、苍劲、凝重,给人一种沉稳、踏实的感觉。“重于泰山”“国泰民安”,应是取意于泰山石的独特内涵。“中华奇石数不尽,唯有泰山石敢当”,民间有泰山石能避邪、镇宅的传说。石敢当无论是指人还是物,都能体现人们对泰山石的崇拜。泰山号五岳之尊,自古就被视为灵山,无怪乎,人们对泰山石如此推崇备至。于是,拣选了一块泰山石放在背包里,不为辟邪,是崇拜。登临泰山之巅

刚才太阳还好好的,现在天突然转阴了,这样也好,走起路来没那么热了。过了步天桥,地势越来越高。很多年岁较大的游客登山好像不费多大的劲儿,反而是很多上山和下山的年轻人却拄着拐杖,步履蹒跚,这倒成了泰山一景。我们这个团队中,年龄最小的成员是高老师的年方七岁的乖巧女儿,去年6岁的她就和我们一起攀登上邢台西南的“小西天”。这次一路上,她一直走在我们的最前方,与那些拄拐杖的大哥哥和大姐姐相比,她简直太了不起了!还有了不起的人,那就是负重攀登的挑山工。以前泰山上物资完全依靠挑山工担着担子从山底挑到山顶上,供山上工作人员和游客消费用度。现在物资运输方便快捷,挑山工的职业基本消失了,很少能见到了。整个登山的过程中,我们在步天桥旁边遇到了一位,他光着膀子挑着货物从我们身边匆匆而过。登临泰山之巅

前面就是回马岭,山势越来越高,台阶越来越陡,登山速度也越来越慢。听下山的游客说再坚持一会儿就到了中天门。身体前倾,继续攀登。天公不作美,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雨中登泰山,也别有一番情趣。往上大多是陡坡,体力消耗甚大,就在累了实在走不动的时候,中天门到了,雨也越下越大。上面的南天门离这儿还很远,步行通过壮观的“十八盘”前往,凭现在的天气和体力是无法到达的,打道回府又不甘心,只能借助缆车了。“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登临泰山之巅

坐缆车只需约10分钟便到了南天门。过去经常看到南天门的图片,今天终于见到了真实的南天门,心里颇有一些小激动。四下张望,游人摩肩接踵,细雨蒙蒙,云雾缥缈。原以为这就是泰山最高处,其实不然,还有玉皇顶更在上面,还需再攀登20分钟左右路程。登临泰山之巅

无限风光在险峰”。南天门上面就是天街,我们犹如天上神仙,在天上街市漫步。说来奇怪,十多分钟前还是累得不行不行的,现在身上却充满了无穷的力量,莫非这里真的有“仙气”?那就一鼓作气,冒雨登顶吧。此后,一步一景。在泰山女神碧霞祠,稍事停留,继续前进。前面泰山石刻“五岳独尊”以其尊贵的“身份”和傲人的“身材”吸引了一堆人在照相,挤了挤给儿子抓拍了一张,可惜背景全是人。跟随着人群向上挪动了几分钟,终于到达泰山之巅——玉皇顶。登临泰山之巅

站在泰山之巅,极目四眺,急切地去寻找和感受孔子和杜甫的那种“小天下”和“众天小”的意境,遗憾的是,因雾气腾腾无法领略。但却收获了人间难得的另一份独特的风景。眼前云雾缭绕,若隐若现,烟波浩淼,如入仙境。这是那些知难而退在山脚下徘徊的人所不能体会的,这也是那些不能坚持到底半道而回的人也不能领悟的。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这是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的深刻感受。他总结,要成功,“志、力、物”缺一不可。首先要有目标、志向和决心,其次要有恒心、毅力和行动,再次还需要方法、工具和手段。如果尽了我们的最大努力仍然不能实现目标,“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我们的日常工作和学习不亦如此吗?王安石的登山心得,我也深有同感,拿来共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今日军训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