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一个人学习做好事的起源地

标签:
苏霍姆林斯基家庭教育给教师的建议 |
分类: 我的班级 |
“家庭才是一个人学习做好事的起源之地”成为2018年央视春晚小品《真假老师》中的一句深入人心的经典台词。这句经典台词,引起了人们对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以及对家庭教育的关注。
小品反映了家校合作问题,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也是一辈子的老师,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引路人、示范者、保护人。作为父母,教养儿女是使命是责任。儿女长大不易,成才更难。儿女成才是需要更大心血付出去换来。一个班级学生表现参差不齐家庭教育的不同是重要原因之一。孩子教育的时效性较短,一晃三年就过去了,错过了便会留下更多的遗憾。苏霍姆林斯基的有关家庭教育的思想或许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启迪。
苏霍姆林斯基(1917-1970),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中外教育史中,几乎很难找到第二位像苏霍姆林斯基一样,既拥有深厚的学术素养,又拥有丰富的教育实践。他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勤奋与坚持,记录下自己的思考与探索。丰富的实践和持续的思考,使苏霍姆林斯基成为一名享誉全球的教育家。
他的教育思想是真正从教育的田野里生长出来的,是他作为一名教师和校长从教室和校园里体悟出来的。下面一起学习和了解几则苏霍姆林斯基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箴言,共同关注我们的家庭教育。
一、家庭是一个人应该学习做好事的起源之地。家庭每日、每时都在和学校集体的精神生活相接触;学校不能没有家庭的配合;学校里集体主义的道德文明在许多方面,就是开在家庭里的许多花朵的果实。(《培养集体的方法》)
二、教育的完善,它的社会性的深化,不是意味着家庭的作用的减弱,而是意味着家庭的作用的加强。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发展: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给教师的建议》)
三、学校里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里折射地反映出来;学校的复杂的教育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困难的根源都可以追溯到家庭。人的全面发展取决于母亲和父亲在儿童面前是怎样的人,取决于儿童从父母的榜样中怎样认识人与人的关系和社会环境。(《给教师的建议》)
四、父母之间保持纯真、高尚的爱情,是使孩子们享有充满活力、健康情趣的生活的保证。无数事实都证明了这一点。(《爱情的教育》)
五、溺爱是家长和儿童关系上最可悲不过的东西。这是一种本能的、不理智的爱,有时简直可说是像母鸡的爱。母亲和父亲为儿童的每一举动都感到高兴,但却不考虑这是什么举动,会得到什么结果。受这种态度培养的儿童不会懂得,在人与人的共同生活中有“可以 ”、“不可以 ”、“应当 ”这一些概念。这种儿童觉得,对于他来说一切都是可以的。他变成了任性的、往往是近乎病态的人,生活中的少许困难,对于他都会成为无力承担的重负。用溺爱态度培养出来的人,是自私自利到所谓透顶了的人。(《给教师的建议》)
六、请你这样告诉学生的家长:“你们的孩子的智慧,取决于你们的智力兴趣,取决于书籍在家庭精神生活中占着怎样的地位。”(《给教师的建议》)
七、为了教育儿童,书籍在家庭的精神生活中应当占有重要的地位。(《给教师的建议》)
八、凡是道德修养好的、有自觉精神的劳动者,都是在对书籍抱着深刻尊重态度的家庭里长大的。(《给教师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