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阳明《传习录》论儿童训蒙

(2013-06-23 08:01:09)
分类: 国学
    今摘录明代大儒王阳明《传习录》中论儿童训蒙的篇章,为有志于儿童国学教育的家长们提供一个重要的参考。http://blog.sina.com.cn/s/blog_682159370100vkaz.html

  

 

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

  古之教者,教以人伦。后世记诵词章之习起,而先王之教亡。今教童子,惟当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为专务;其栽培涵养之方,则宜诱之歌诗以发其志意,导之习礼以肃其威仪,讽之读书以开其知觉。今人往往以歌诗、习礼为不切时务,此皆末俗庸鄙之见,乌足以知古人立教之意哉!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利达,摧挠之则衰痿。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故凡诱之歌诗者,非但发其志意而已,亦所以泄其跳号呼啸于咏歌,宣其幽抑结滞于音节也:导之习礼者,非但肃其威仪而已,亦所以周旋揖让而动荡其血脉,拜起屈伸而固束其筋骸也:讽之读书者,非但开其知觉而已,亦所以沈潜反复而存其心,抑扬讽诵以宣其志也:凡此皆所以顺导其志意,调理其性情,潜消其鄙吝,默化其粗顽,日使之渐于礼义而不苦其难,人于中和而不知其故,是盖先王立教之微意也;若近世之训蒙稺者,日惟督以句读课仿,责其检束而不知导之以礼,求其聪明而不知养之以善,鞭挞绳缚,若待拘囚;彼视学舍如囹狱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窥避掩覆以遂其嬉游,设诈饰洈以肆其顽鄙,偷薄庸劣,日趋下流。是盖驱之于恶而求其为善也,何可得乎!凡吾所以教,其意实在于此。恐时俗不察,视以为迂,且吾亦将去,故特叮咛以告。尔诸教读其务体吾意,永以为训,毋辄因时俗之言,妀废其绳墨,庶成“蒙以养正”之功矣,念之念之!

 

教约

  「1」每日清晨,诸生参揖毕,教读以次遍询诸生:在家所以爱亲敬畏之心,得无懈忽未能真切否?温清定省之仪,得无亏缺未能实践否?往来街衢步趋礼节,得无放荡未能谨饬否?一应言行心术,得无欺妄非僻未能忠信笃敬否?诸童子务要各以实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教读复随时就事,曲加诲谕开发,然后各退就席肄业。

  「2 」凡歌诗须要整容定气,清朗其声音,均审其节调,毋躁而急,毋荡而嚣,毋馁而慑;久则精神宣畅,心气和平矣。每学量童生多寡分为四班。每日轮一班歌诗,其余皆就席敛容肃听;每五日则总四班递歌于本学。每朔望集各学会歌于书院。

  「3 」凡习礼需要澄心肃虑,审其仪节,度其容止,毋忽而惰,毋沮而怍,毋径而野,从容而不失之迂缓,修谨而不矢之拘局。久则礼貌习熟,德性坚定矣。童生班次皆如歌诗。每闲一日则轮一班习礼,其余皆就席敛容肃观。习礼之日,免其课仿。每十日则总四班递习于本学。每朔望则集各学会习于书院。

  「4 」凡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量其资禀,能二百字者止可授以一百字,常使精神力量有余,则无厌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讽诵之际;务令专心一志,口诵心惟,字字句句紬绎反复,抑扬其音节,宽虚其心意,久则义礼浃洽,聪明日开矣。

  「5 」每日工夫,先考德,次背书诵书,次习礼或作课仿,次复诵书讲书,次歌诗。凡习礼歌诗之数,皆所以常存童子之心,使其乐习不倦,而无瑕及于邪僻。教者如此,则知所施矣。虽然,此其大略也。“神而明之,则存乎其人。”

 

 

—————————————————————————————————————————————————

 

 

【译注】 
    明·武宗正德十三年(1518年),王阳明平定江西的动乱后,得胜班师。此文是临行前为晓喻赣南各县父老乡亲,兴立学社而颁布的文告。 
    蒙以养正,意为蒙稚的时候应当培养纯正无邪的品质。语出《易·蒙彖》。 

 

【译文】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 
    

    古时候的老师,以人伦道德来教育学生,后世记诵词章的学风兴起,则违背了先王的教育本意。现在教育儿童,应该专注于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有关教育的方法,应当通过咏诗唱歌来激发学生的志趣,引导他们学习礼仪,借以培养高尚端正的仪容;教导他们读书,借以开启他们的智慧和觉悟。如今,人们常常认为咏诗习礼不合时宜。这种观点极其庸俗鄙陋,他们又岂能明白古人推行教育的本意?一般而言,少年儿童的性情是爱嬉戏玩耍而讨厌约束,犹如草木刚萌芽,让它舒畅地生长就能迅速发育,以至枝繁叶茂;若对其摧残压抑,它们只会衰弱枯竭。今天,对儿童实施教育,必须要使他们欢欣鼓舞,内心愉悦,他们的进步自然不会停止。有如春天的和风细雨,滋润了花草树木,它们抽枝发芽,自会茁壮生长。若经过冰霜的侵袭冻结,其生气受到挫伤,只会逐渐枯萎。所以,通过咏诗唱歌的帮助,不仅是为了激发他们的志趣,也是为了用咏唱让他们发泄

掉蹦跳呼喊的精力,在抑扬顿挫的音节中宣泄走忧郁呆板的感情。引导他们学习礼仪,不仅是为了端正他们的仪容形象,也是为了使他们在揖让行礼中活动血脉,强筋健骨。教导他们读书,不仅是为了开发他们的智慧和觉悟,也是为了用潜心反复的学习过程培养儿童的心性,在抑扬的诵读中抒发志向。这一切都是为了在他们的志向上因势利导,调理儿童的性情,通过潜移默化,消除他们的鄙吝和粗顽。这样,渐渐使儿童的行为符合礼义却不会让他们觉得枯燥艰难,在不知不觉中性情达到中正平和。这就是先王推行教育的深刻内涵。像近代那些教育儿童的人,每天只是督促学生句读和课业练习,要求他们约束自己,而不知道用礼仪来引导他们;只希望他们聪明机智,却不知道培养他们的善心;用规矩教条来责难捆束儿童的心灵,就像对待囚犯那样。这样,儿童将把学校当成监狱而不肯进,把老师当成仇人而不欲相见。找借口逃学以满足其嬉戏游玩的欲望,撒谎掩饰以满足其肆

意恶作剧的欲望,儿童的心性则逐渐趋向下流。如此,就好比心里希望儿童向善,而行动上却驱使他们去作恶,岂能行得通?我的教学方法,其用意正在此处。我忧虑世人不理解,把我当成迂腐。再者,我即将离开此地,所以,我特地再三叮嘱,希望你们这些为人师表者,一定要理解我的用意,并永远遵守,不要因为世俗的言论而更改了我制订的规矩,这一切就能起到“蒙以养正”的功效。千万谨记在心!
    

【译文】教约 此篇原为《示弟立志说》 


    「1」每天清早,学生互相揖让行礼后,老师要依次向每位学生提问:居家时爱亲敬长的心,能情真意切而不松懈疏忽吗?温清定省(孩子对父母要冬夏问寒问暖、晨昏问安)的礼仪,是不是努力实践而不欠缺遗漏?在路上行走时的形象,是否能随时谨慎在意而无任何放荡之处?一切言行心术,能做到忠信笃实而没有欺妄违心吗?每位学生都要求如实回答,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老师要随时就事地对学生给以委婉的教导和启发,然后,让学生各自回到座位上学习。


    「2 」唱歌咏诗时要端正仪容,安定心气。声音明朗,节奏匀称,不急不燥,不狂不闹,不因畏难而气馁。久而久之,学生自然精神舒畅,心平而气和了。每个课堂依据学生的多少分成四组,每天安排一个组唱歌咏诗,其余的都在座位上端正肃静地听诵。每五日,让四个组在课堂上一个组接一个组地唱咏。每个初一、十五,把各组召聚起来在书院里会歌。

 
    「3 」练习礼仪,必须做到澄心肃虑。老师要认真观察学生的礼仪细节,审查学生的容貌举止,不容疏忽,不容懒惰,不容自满,不容羞怯,不容随意、不容粗野。做到从容不迫,但不呆板迟缓;行动谨慎,但不拘束紧张。时间一长,礼貌自能纯熟,德性自能坚定。学生的分组有如歌咏。相隔一天,就轮到一个组练习礼仪,其余的都在座位上端正严肃地
静观。练习礼仪的那一天,可以免去作课外练习。每十天就让四个组在课堂上依次练习礼仪,每月初一、十五召集各组在书院一起练习礼仪。

 
    「4 」老师教书不在数量多少,贵在精熟与否。依据学生的资质,能学两百字的只教他一百字,让学生的精力常常保持富足有余,那么,儿童就不会因为辛苦而讨厌学习,相反会因轻松掌握知识而保有学习兴趣。诵读时,一定要让学生专心致志,口诵心随,一字一句,反复玩味。音节要抑扬顿挫,心意要宽广虚静。久而久之,学生自会明了义理,智慧与日俱增。

 
    「5 」作为老师,针对学生必须每天首先考察其德性,而后依次为背书、诵书,练习礼仪或作课业练习,读书讲书、唱歌咏诗。大凡练习礼仪,唱歌咏诗等,均是为了经常保养学生的童心,使他们乐于学习而不感到厌倦,没有空余时间去干歪门斜道的事。老师们认识到了这一点,也就知道该怎样教育学生了。即便如此,此处也只作了一个大约的述说。毕竟,“神而明之,则存乎其人”。这可谓至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