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加强对声乐专业学生进行形体训练的必要性
(2010-01-01 00:00:07)
标签:
情感 |
分类: 声乐教学 |
加强对声乐专业学生进行形体训练的必要性
摘要:2003年国家教育部新课程标准的出台与推行,为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新课标本着“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有力地推动了高师声乐教学的改革。“一专多能”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对声乐专业学生进行形体训练,有利于学生歌唱技能的学习和歌唱表演水平的提高,也是日后从事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工作所应具备的舞蹈表演才能。文章从专业教学的角度,阐述了加强对声乐专业学生进行形体训练的必要性。
关键词:新教学理念,形体训练,歌唱学习,歌唱表演
歌唱的表演是诠释音乐情感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其内在的规律和方法。歌唱表演不仅是听觉艺术,而且还是直接的视觉艺术。歌唱者在舞台上不仅要唱歌,同时还要进行舞台艺术表演。歌唱演员的形体动作对激发歌唱激情,表现歌曲意境、刻画人物形象起着重要的作用。没有肢体语言的歌唱是不完美的表演。学生在歌唱训练的中,应根据歌词内容和音乐风格的不同加以适当的形体表演,并将歌唱中的情感、气息、发声、咬字吐词与形体表演相结合,既能增添自信、又能丰富情感,还能够促进、发展学生的综合协调能力,形成一个积极而放松、兴奋而自然的歌唱状态。用优美的肢体语言来塑造音乐形象、表达思想情感,既能起到渲染气氛、深化表现的作用,又能使歌声更加动听诱人。如在演唱气势磅礴的歌曲时将双臂张开,用以抒发情感给观众以激情。一个歌唱者的表演动作恰到好处,往往会使歌唱表演的艺术效果更加生动感人。日常训练中应有意识的设计一些必要的形体动作,反复练习才能得心应手,出自内心而不造作,学生的舞台表演才会更加生动,更富于艺术表现力,并使其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和歌唱状态。
歌唱艺术可分为歌唱技术和歌唱表演,两者相辅相成。歌唱者通过形体训练,不仅能够提高模仿力和身体的协调性,还能调节气息和呼吸状态,增强气息控制力,使歌唱器官处于积极兴奋、舒展通畅的良好状态。优秀的歌唱者在演唱时,无论是形体上的表演还是表情状态,都是自然大方、松弛舒展、积极兴奋的,特别是嘴和下巴等部位不做任何多余、不自然的动作。出场是歌唱表演技巧之一,它不仅是表演者给观众的第一印象,也是自我调节的良好办法。出场时的表情、步伐、姿态以及心理反应,都是观众对表演者认同的重要因素。因此,表演者在出场时应面向观众,以微笑的面容、自信的目光,平稳、大方的步姿,走出自然、走出自信,走出歌唱演员的端庄气质。而演唱前与观众贴切、适度的眼神交流,则能拉近演唱者与观众间的距离。在演唱中要以情带声、声情并茂,不要以夸张的动作去哗众取宠。当观众给予喝彩与掌声时,应鞠躬报以答谢。可见形体表演与声乐教学相结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声乐基础知识和演唱技巧,还要提高其表演能力。
新课标的出台,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提出了新标准,“一专多能”成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做为声乐专业的学生应具备一定的音乐、舞蹈方面的知识技能,是从事中小学音乐音乐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亦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音乐知识技能。如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唱游课,就要求教师应具备一定的舞蹈表演才能,方能更好的胜任教学。在新课程标准下也促使高师声乐教学结构不断改革、调整完善,使其教学内容进一步与中、小学音乐教材密切联系,更好地适应教学改革的新形势。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1] 邹本初,歌唱学[J].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11
[2] 吴天球,让你的歌声更美好[J].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12
[3]吕艺生,舞蹈教育学[J].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