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他发现家里有老鼠的时候,初时他并未感到十分困扰,但当那些老鼠开始倍数繁殖的时候,他便开始感到困扰。它们不断繁殖,最后罗伯再不能忍受。
“太过份了!”
罗伯说,“实在太过份了!”。于是,他一拐一拐地走出屋外到路上的商店,买了一些老鼠夹,浆糊和芝士。
回家后,他把浆糊涂在老鼠夹的底部,然后粘到天花板上,再小心地放上芝士作饵,希望能赶走老鼠。
那天晚上,老鼠离开洞穴,看见天花板上的老鼠夹,觉得这简直是天大的笑话。它们在地上走来走去,你碰我,我碰你,并用前爪指着天花板捧腹大笑。它们心想,把老鼠夹放在天花板上实在太愚蠢了。
第二天早上,罗伯下楼,看见老鼠夹上没有抓到老鼠,他微微一笑,没有作声。
他拿起椅子,在椅脚的底部涂上浆糊,把椅子倒悬在天花板上老鼠夹的旁边,并把桌子、电视机和电灯都倒悬在天花板上,他把原来放在地上的东西都倒转掛在天花板上,他甚至连小地毯也放到天花板上。
第二天晚上,老鼠离开洞穴的时候,仍把昨晚发生的事拿来开玩笑。可是,当它们抬头望向天花板时,笑声突然停了下来。
“天啊!”其中一只老鼠大喊,“看看上面!那里才是地面!”
“天呀!”另一只老鼠嚷着“我们一定是站在天花板上了!”
“我开始感到头晕眼花。”另一只老鼠说。
“我身上的血全都涌到头上去了。”又有另一只老鼠说。
“太可怕了!”一只长着胡子的年长老鼠说,“这实在太可怕了!我们得立即想想办法。”
“如果继续倒立,我会晕倒的!”一只年幼的老鼠大叫。
“我也是啊!”
“我不能再忍受了!”
“快!想想办法,救救我们吧!”
老鼠开始变得恐慌了。“我知道我们该怎办,”最年长的老鼠说道,“我们该倒立,这才正常。”
所有老鼠都听从年长老鼠的说法,全都倒立起来。过了一段时间之候,老鼠都因为脑出血一一晕倒过来。
第二天早上,罗伯发现地上满是老鼠,他迅速地拾起它们,然后统统丢到垃圾箱里。
这个故事教训我们,当看见这个世界似乎是极度倒乱时,记得确定自己是脚踏实地。
问题 :
1.为什么罗伯要摆脱那些老鼠?(
)
A.他一直都憎恨老鼠
B.因为有太多老鼠
C.老鼠的笑声太吵耳
D.老鼠把他的芝士全都吃光
2.罗伯把老鼠夹放在哪里?(
)
A.篮内
B.老鼠洞附近
C.椅子下 D.天花板上
3.为什么老鼠在第一天晚上走出洞穴后你碰我、我碰你,又用前爪指着天花板呢?()
A
.因为它们看见椅子在天花板上
B
.因为它们觉得罗伯做了愚蠢的事
C .因为它们想得到老鼠夹上的芝士
D
.因为它们见到一些东西感到害怕
4.为什么罗伯看到老鼠夹上没有老鼠时,会微微一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5.罗伯把椅子粘在天花板上,做了什么事情?(
)
A.微微一笑,没有作声
B.买了一些老鼠夹
C.把其余的东西都粘在天花板上
D.送芝士给老鼠
6.
第二天晚上,老鼠以为自己站在哪儿?它们想出什么办法应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7.
抄出文章一句句子,最能表现出老鼠第二天晚上惊慌失措的情景。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8.这故事透过什么方式把老鼠的想法表达出来?(
)
A.透过罗伯对老鼠的看法
B.透过描述老鼠生活的地方
C.透过老鼠之间的对话
D.透过描述老鼠的样貌
9.当罗伯第二天清早下楼的时候,为什么满地都是老鼠?(
)
A.老鼠把身体倒立太久
B.罗伯给老鼠吃太多芝士
C.老鼠由天花板掉下来
D.罗伯在地上涂上了浆糊
10
.罗伯从地上拾起老鼠后,把它们丢到哪里去?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11
.你认为那些老鼠容易受骗吗?试想出一个理由解释容易或不容易受骗。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12
.通过罗伯的行为,你明白他的性格,试描述他的性格,并从他的行为举两个例子,显示他有哪种性格。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下列哪些词语能正确描述这故事?(
)
A.严肃和伤感
B.恐怖和紧张
C.有趣和巧妙
D.令人毛骨悚然和神秘
14
.想想罗伯和老鼠在故事中做过的事,试解释这故事令人难以相信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15.你喜欢这个故事吗?请写下200字左右的阅读感悟。
试题分析:
《倒立的老鼠》是PIRLS研究设计的阅读测试材料之一,这篇文章是给小学四年级(9~10岁)的孩子阅读的。
对于9~10岁的孩子来说,阅读目的中最常见的有两种:1.因为有兴趣而阅读;2.为学习而阅读。无论是哪种目的,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都涉及到学生如何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事物,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等方面的问题。阅读本身也成为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对话中,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从这个角度上说,《倒立的老鼠》是一篇能够激发孩子们阅读兴趣的文章,生动有趣的故事使孩子们的思维在阅读中被激活,再此前提下对内容产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阅读者要与文章相交融,沉浸于作者所描绘的世界中,并唤起读者自身的经历,寻找与文章描述情境的相似处,读者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自然而然将影响到他对文章的理解和对问题的回答。
作为进行35个国家和地区间小学四年级学生阅读能力比较研究的材料,文章问题的设计也力求公正,具有一定的区分度,以便使比较研究的结果具有说服力。这篇《倒立的老鼠》问题排列的顺序和孩子阅读文章的过程是相一致的,有些问题还可以作为孩子解决下一个问题的线索。14个问题可以分成四个等级:低级难度,中级难度,高级难度和顶级难度。难度是依据孩子在阅读理解的思维过程和对文章理解的过程深度来划分的。
对于低级难度的题目,孩子一般能在文章中直接找到明确的信息,这些信息通常存在于文章的某个段落或某句话中。例如第1题,需要孩子认识到文章明确暗示的主人公行为的动机。第2题则要求孩子检索出文中明确表达的细节。第6﹑7﹑10题要求孩子对文章部分内容进行复述或摘录。
中级难度的题目要求孩子寻找的信息在文中更为隐蔽,有的题目还要求阅读者猜测文章中一些隐含的意义,或寻找文章个观点间的联系。例如第5题要求孩子找出文章中明确表达的一个细节。第9题则需要孩子从上下文的联系中寻找某一现象的原因。第12题要求孩子判断主人公的性格特征。第13题则要求孩子判断文章的感情基调。
高级难度的题目则要求孩子全面完整地理解文章内容,解释和整合文章信息。在这个特殊的过程中,孩子的阅读行为超越了对文章的词语和句子成面得解释,更多考虑文章的意义及更为广博得内涵。由于这个过程依赖于孩子的背景知识和经历,因而更是考查了孩子对生活中问题的洞察力。例如第11题,孩子要在对全文理解透彻的基础上探寻,思考出答案,题目难度较大。
顶级难度的题目是体现读者个性,表现孩子不同的阅读感受和体验的题目。孩子从建构文章的意义到对文章内容进行批判性的思考。他(她)会认识到写文章是为了传达观点,感受信息,于是孩子就从文章的整体价值﹑可信度及与孩子本身的相关性等方面对文章进行评价。例如第4题要求孩子通过解释﹑整合信息来解释主人公的意图。第8题则涉及到文章叙述手法上的一些元素。第14题更是就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可信度本身要求孩子作出评价。四类题目的设计对能力评价的针对性很强,而且难度区分也十分清晰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