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代贵族的饮食有哪些讲究?

(2009-06-24 08:31:40)
标签:

文化

分类: 星光文化

文:远行的星

 

在古代,古人一天只吃两顿饭,第一顿饭叫朝食,又叫饔(雍)。古人把太阳行至东南方那个时间称为隅中,朝食就是在隅中之前进行。《左传》成公二年写齐晋鞌之战,齐侯说:“余姑翦灭此而朝食!”意思是晋军不禁一打,天亮后交战,消灭了晋军也误不了朝食。《史记项羽本纪》写项羽听说刘邦要霸占关中,于是大怒,说:“旦日享士卒,为击破沛公。”旦日是一大早,本不是吃饭的时间,项羽的意思是提前开饭,早早进军,表现了他急不可耐的心情。

 

古人的第二顿饭叫餔(补)食,又叫飧(孙)。一般是申时(下午四点左右)吃。因为饔与飧是一天的饭食,所以二字连起来说,就是自己做饭吃。《孟子滕文公上》:“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飧,《说文》“食之余也。”这说明古人的晚餐只是把朝食吃剩的热一热吃掉。这在炊具笨重、灶火的力量难以集中的时代是个方便的办法。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昔赵衰以壶飧从径,馁而弗食。”赵衰带的都是剩饭。《说文》:“饔,孰(熟)食也。”意思是现做好的饭,说朝食吃熟食,意味着飧吃食之余。现在的山西、河北、湖北几省的山区还保留着一日两餐、晚餐吃剩饭而不另做饭的习惯,而且多为稀饭。

 

因为每天两餐,又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因此,古人没有睡午觉的习惯。《论语公冶长》:“宰予(孔子弟子)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污也,’”孔子为什么对学生白天睡觉生这么大气呢?因为“昼寝”必在两餐之间,一睡,这一天就什么也干不成了。

 

古人席地而坐。肉煮熟后用匕首把肉取出放在一块砧板上,这块砧板叫俎。把俎放到席上,用刀割着吃。刀俎不可缺一,所以用来比喻宰割者。大家比较熟悉的《史记 项羽本纪》:“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接着有描述因为樊哙是后进去的,身份又低,自然没他的席位。但他复盾为俎,以剑代刀,吃得有气魄而又合“礼”。

 

上古吃肉时有辅助工具如匕、叉、柶等,吃饭则主要用手捏。《礼记曲礼上》:“共饭不泽手。”孔颖达疏:“古之礼,饭不用箸,但用手,即与人共饭,手宜洁净,不得临时始捼莎手乃食,恐为人秽也。”箸,就是现在的筷子。

 

以上所述古人饮食的习惯,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实际上多数是贵族人的所食所用。贫苦劳动者的生活在诗文中虽然所表现,但不大具体。他们的饮食与贵族有着天壤之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