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远行的星
远行的星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4,850
  • 关注人气:32,47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人喝的酒是什么酒?

(2009-05-24 22:55:08)
标签:

远行的星

文化

分类: 星光文化

作者:远行的星光

 

我国酿酒的历史很长。据说殷人好酒,纣王即“以酒为池,縣肉为林”,“为长夜之饮”(见《史记殷本纪》),终于因此失国。《尚书》中的《酒诰》就是周成王告诫殷的遗民以肘为鉴不要沉湎于酒中。现代出土的殷代酒器很多,说明当时饮酒的风气确实很盛。

 

其实喝酒并不是殷人独有的嗜好,历代都有贪杯豪饮的名人。后代的文人几乎也都喝酒,包括女作家。他们不但喝酒,而且还写酒,酒几乎成了古代文学“永恒的主题”。

 

但是古代的酒并不是烈性酒,一般都是黍子或高粱煮烂后加上酒母酿成的。成酒的时间很短,很少有“老窖”、“陈酿”。陶潜的《和郭主薄》之一:“春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杜甫《羌村三首》:“赖知禾黍收,已觉糟床注;”。烈性的烧酒出现得很晚,所以李白斗酒诗百篇、武松一饮十八碗,都还是薄酒。假如你有半斤二锅头的酒量的话,你也可以饮上几碗的。

 

古代因酒的浓烈程度不同就有不同的名称。酿造一宿即成的叫“醴”(礼),其味道甜,和如今的糯米甜酒相似,只是原料不同而已。经过多次酿造的酒叫“酎”。《礼记  月令》:“孟夏之月......天子饮酎,用礼乐。”,酎比醴的度数要高,最烈的酒叫“醲”(浓)、醇。《说文》:“醇,不浇酒也。”酒酿好后不兑水,味道自然纯。

 

酒酿好后要过滤,叫“醅”(胚)。杜甫《客至》:“盘飨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一经过滤清了,叫清酒,否则叫浊酒。《陇西行》:“清白各异樽,酒上正华疏。”白即浊酒,因为酒里有浮渣而显出白色。现在上海人和江浙人喝的酒多为浊酒(糯米酿制)。杜甫《登高》:“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羌村三首》:“手中各自携,倾榼浊复清。”这是浊酒经过沉淀变清了。因为酒里含有杂质,所以古代的酒放的时间久了就会变酸。《晏子春秋  内篇问上》说:“人有酤酒者,为器甚洁清,置表(标志)甚长,”但是因为家里养的狗太凶,没人敢来买,于是“酒酸不售。”

 

最晚到唐代,酒的品种就很多了。王翰《凉州曲》中“葡萄美酒夜光杯”的名句已经是人们所熟知的了;《老学庵笔记》卷五中提到:“唐人喜赤酒、甜酒、灰酒,皆不可解。”但是,可惜到了宋代,这些引得许多诗人们赞叹的美酒基本上就已经失传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