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epaper.bjd.com.cn/wb/20080312/200803/W020080312487672694916.jpg
1980年我刚满十八岁,那年,我是原空军工程兵87478部队(八总队)的一个新兵蛋子。部队驻扎在河北省丰宁县的一个偏远的地方,当时这是一个非常落后的一个满族自治县,漫天的黄沙是这个地方的一大特点,据说北京的沙尘暴就是从这里来的。
那时的文化生活极度的贫乏,我们刚刚告别了“八个样板戏”,就从南方的一个城市又来到这个偏远、落后、环境恶劣的地方,加上整个文艺的春天还没有完全复苏,我们的内心充满了孤寂和徘徊,用时下的语言叫心拔凉拔凉的。
当时,部队最流行的军旅歌曲不过就是《灯塔之歌》,还有象什么“说打就打,说干就干,练一练手中枪刺刀手榴弹......”这类的歌词。后来,我存下两个月的津贴费12元(每月6元)偷偷买了一个“半导体”收音机(当时战士是不允许听收音机的),晚上睡觉的时候,我整个人都钻进被子里,便悄悄地收听港台歌曲,尤其是邓丽君的歌曲。那时,邓丽君的歌曲被称为典型的“靡靡之音”,如我的这种行为被发现的话,简直是件不得了的事情,不说是被遣送回乡,起码也会被写检查,通报批评之类的。
不久,大约是1980年的9月下旬,北京晚报在北京首都体育馆举办了一场“新星音乐会”,大刀阔斧地推出了以朱明瑛、苏小明、郑绪岚、任雁、吴国松、李默、远征、王静等为代表的《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军港之夜》、《咪咪曲》新歌,经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向全国播放,又经中国图片社发行上百万张现场实况唱片,由此掀起了一场席卷全国、影响深远的流行音乐热浪,那次北京新星音乐会,正式宣告了新中国流行音乐的诞生。
这样一来,我的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尤其苏小明演唱的《军港之夜》简直让我百听不厌。“军港的夜啊,静悄悄,海浪把战舰轻轻地摇……”
当时,整个社会正处在“文革”结束后的思想启蒙和解放时期。主流音乐还没有从“样板戏”式的高亢激昂中解脱,听到苏小明如此轻轻抒情的浅唱,把海军生活表现得那样真实和惟妙惟肖,让人感觉耳目一新。后来,我把这首歌挂在墙上,没事的时候就唱几遍,每唱一遍心里都感觉像心灵得到一次沐浴一样的舒服,尽管当时我不很会唱歌,但是为了抒发心中的感情,我天天照着墙上的歌曲唱,权当快乐自己。
从那以后,我开始学习识简谱,并以挂在墙上的《军港之夜》作为练习曲,一遍一遍的试唱,并抒发自己固有的情感。
如今,《军港之夜》诞生29年了,当每一次听到那熟悉的旋律时,我仿佛又回到了在部队生活的情景,那些岁月的片段,让我永远记住了我的十八岁。
去往论坛浏览此文章,参与讨论
前一篇:18岁在部队学唱《军港之夜》
后一篇:【诗歌原创】 今天,你是我的新娘